周凤霞
郭沫若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在文本中,标点是富有情趣的,它也会说话,也有感情,也和语言文字一样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从标点入手切入对话,以课文的标点为研读点或技巧性地利用标点展开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深入理解文本,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有效,能助力学生成才。
一、关注标点,体味语言的温度
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关注标点的目光和时间,根据文章中的标点,读出相应的语气,让学生感于目,会于心,这样会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例如,在教学《诺贝尔》一文,具体描述一次试验性大爆炸的情景时,我充分利用“!”号,切入教学,让学生感知到“!”号的深刻意味,并巧妙引入到朗读教学中去,这样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深刻含义,就能通过标点符号所传递,所显现。在这里,我利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诵,学生在触摸文本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的温度。这样就实现了标点符号和朗读教学的相辅相成。
二、洞悉标点,深化文本的理解
标点不仅可以帮助文字精确地记录语言,使文本变得简洁、准确,而且其表情达意的效果将文本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第三节时,笔者和学生发现,本段中的标点运用就是作者心灵的独特表现。教学这一节时,我就以标点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洞悉作者心灵的震撼。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节,关注这一节中的标点符号,看一看作者在这一节中用了几种标点符号?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老师,我从顿号中体会出作者在数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时,是数一个停一下,越数越惊讶,而且声音会随着人数的增多而越来越大,所以在数完六个人时,用了感叹号。
生:我从“啊”后面的感叹号,读出了作者的惊讶,我放佛看到他张着大嘴吃惊的样子。
生:我从省略号中也读出了作者的惊讶,而且是惊讶得差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
教学片段中,笔者巧借标点所构成的文本语境,巧妙地把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文本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能较清晰地显示出标点符号在此处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有兴趣。
三、品悟标点,放飞想象的翅膀
我们的教科书,常留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学习中,我们如果能有效地带领学生品悟这些标点,抓住这些留白处,巧妙地进行拓展延伸,就能充分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深入文章的中心,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困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成一篇短文,将黄晓文这一铮铮铁汉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在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洪水中,人民子弟兵还救出了哪些人民群众?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人民子弟兵勇救灾民的场景被学生们补充得更加生动,更加感人。这两处省略号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进行随文练笔,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在灾害来临之时所表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高贵品质,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揣摩标点,聆听言外的声音
作为书面语言的一种独立角色,标点符号本身所特有的表情达意能力往往有着文字所不可企及的特殊作用,它必将在具体语境的运用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一文中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时,我引导学生揣摩,题目“生命桥”为什么要加引号?我以这个问题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课文学习结束,我又将这个问题提出来。通过全文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桥,是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年轻羚羊的生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这还是年轻羚羊以老羚羊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生存下去的顽强不屈的壮举……这样地引导学生揣摩引号的弦外之音,必将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动起来,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真起来,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有效地引领学生理解了老羚羊的精神和年轻羚羊的品质。从而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含义,懂得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值得我们好好地珍惜。
标点符号教学,应作为读写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到阅读、写作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此项教学,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加以完成。学会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读、写实践,有意识地、熟练地掌握这一工具,使用这一工具,使之真正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好帮手,助力学生成才。
(江苏省大丰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