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龙,徐媛,张阔,刘昱材,郭义,王红,陈波
2012年SCI源期刊针刺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于海龙,徐媛,张阔,刘昱材,郭义,王红,陈波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通过2012年针刺SCI源期刊相关文献,了解针刺研究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以“acupuncture”为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排除无关研究后纳入548篇文献,提取其国别、论文类型、期刊、影响因子、研究方向、涉及病种、科研设计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针刺相关文献主要刊发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类期刊;文献主要来源于中、美、韩、英、德等国;针刺治疗病种以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痛症为主;穴位多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等常用穴,针刺方式以毫针与电针为主。2012年针刺研究数量及质量均有提升,科研设计更科学严谨,基础研究方面注重新技术应用,临床研究方面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及报告的规范性均有提高。但针刺疗法标准化程度低,其科研设计异质性大的情况仍突出,因此对针刺疗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探索适合针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针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刺疗法;SCI源期刊;文献研究
针灸疗法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向世界推荐43种适宜针灸治疗的疾病,2002年增加至107种[1],其中29种疾病已通过对照研究证明疗效确切。针灸疗法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并掀起了一股针灸科研的热潮。2007年,美国针刺研究协会举办了一场国际研讨会,讨论当前针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并于2011年发表了白皮书《Paradoxes in Acupuncture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Moving Forward》(针刺研究的矛盾:发展战略)[2]。在“针刺研究白皮书”的影响和指导下,分析2012年针刺研究的动态及现状,总结针刺研究所发生的新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由于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所以众多学科都将其作为评价研究水平的指标之一,是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检索工具。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12年SCI源期刊针刺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全球针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趋势,希望对提高针刺研究的水平有一定帮助。
以“acupuncture”为主题词,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SCI Web版数据库中,检索到2012年针刺的相关研究共810篇,仔细阅读题目摘要,排除与针刺不相关研究后,最终纳入548篇文献。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提取相关数据,并结合SCI Web版数据库的统计功能,对信息进行分析。
2012年SCI源期刊数据库针刺相关论文共548篇,来自27个国家,在此列举发表论文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及文章数。由表1可见,①论文总数方面与2010年相比(2010年为405篇[3])论文总量有较大提升,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对针刺疗法的研究热度呈逐年上升趋势。②从国别来看,2010年中国大陆与美国发表论文均为86篇,而2012年中国大陆共发表论文205篇,美国为105篇,中国大陆文章发表数量已超过美国居第1位。这与21世纪以来,国内不断加大对针灸研究、针灸重点医疗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等关系密切[4]。同时,在针灸国际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我国针灸科研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重视最前沿科研理论与技术的应用,使用国际普遍承认的科研设计方案,建立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使得我国SCI论文数量得到较大提升。③地区分布的角度来看,由于针刺疗法诞生在中国,并在亚洲地区广泛使用,因此在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优势。美洲、欧洲等发达地区由于科技文化交流频繁,针刺疗法使用也较多,研究开展早且质量较高,因此论文数紧随亚洲之后。
表1 2012年SCI收录针刺论文前10位国家和地区列表
2012年SCI Expanded收录针刺相关的548篇文献中,论文391篇,占71.4%;综述58篇,占10.6%;会议摘要46篇,占8.4%;编辑评论22篇,占4.0%;信函17篇,占3.1%;其他类型包括错误更正、新闻等共14篇,占2.5%。论文类型连续5年来未有明显变化,中国仍以临床和实验研究居多;美国、韩国、英国论文以动物实验及系统评价为主;德国、日本多为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
对2012年,SCI源期刊收录针刺相关论文数进行统计,并列举收录数前10名的期刊。由表2可见,①在前10位的期刊中,补充与替代医学相关期刊占4个,可见目前该类期刊是针刺类研究的主要靶向投稿刊物,针刺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归属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的范畴。②《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2012年来刊发的针刺相关论文数量显著上升,以84篇论文数成为刊发针刺相关文章最多的SCI源期刊,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高质量证据受到关注,对针刺疗效的客观评价是近期研究的热点之一。另外,Cochrane等众多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常未显示出明确的疗效,研究人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针刺临床研究方法异质性大,难以进行荟萃分析;目前针刺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5]。因此,寻找适合针刺临床研究的方法,提高针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及报告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2 2012年SCI收录针刺论文前10名期刊列表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在1960年创立,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一般情况下,影响因子越高,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越高。
表3 2010年与2012年SCI收录针刺论文影响因子分布情况 [n(%)]
表4 2012年SCI收录针刺论文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列表
2012年SCI源期刊针刺相关的548篇文献收录于61种期刊,其中影响因子在10~20之间的文献有8篇,5~10之间的文献有30篇,2~5之间的文献有234篇,影响因子在2以下的有256篇。由表3、表4可见,由于所属学科的差异,各个期刊间影响因子的差异很大,如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其2012年度发布的影响因子高达101.8分,远超一般杂志,因此仅从影响影子高低来说并不能全面反映期刊质量。针刺疗法仍归属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的范畴,这决定了其相关文章的影响因子主要分布在1~15分之间。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刊发针刺相关文献的期刊影响因子在10~20分、5~9.9分与2~4.9分大致分别位于1区、2区及3区。因此,2012年虽未出现国际一流杂志高密度刊发针刺疗法相关文章的情况(2010年,影响因子为53.5分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7篇针刺治疗慢性腰痛的相关文章),但从2012年针刺相关文献影响因子的分布来看,相对高水平的针刺文献数在提高,所占比例在增大,针刺相关文献整体质量处于上升趋势。
针刺相关的548篇文献中,共涉及了49个研究方向。其中补充医学方向论文数占45.6%;神经科学与神经病学占15.9%;内科学占8.8%;医学实验研究占3.8%;细胞生物学占3.1%。与2010年数据相比较,发生了一定变化,2012年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更广泛,同时近一半研究集中于补充医学方向。这反映了针刺研究者注重多学科交叉的同时,在补充与替代医学方向加大了研究力度。医学实验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提升也较快,可能与研究者注意使用更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实验报告质量有关。
由表5可见,在548篇文献中共有277篇与疾病治疗相关,针刺治疗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最多,突出在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各种痛症(腰背痛、神经源性疼痛、骨关节痛等)方面。另外,由于针刺在避免药物依赖及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近年来针刺治疗肥胖、失眠、抑郁、焦虑、药物或烟酒成瘾等疾患的研究热度也不断上升。
表5 2012年SCI收录针刺论文所涉及的相关病种及文献数 (n)
随机对照试验可以使每个试验单位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机会相同,从而保证非研究因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均衡,是临床疗效研究的金方案[6]。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循证医学中证据力度最高。2012年针刺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共有188篇,其中131篇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其对照方式主要有针刺与药物对照、针刺与安慰针对照、不同穴位间对照、不同针刺方法对照、针刺与非针刺组(常规护理组)对照、不同针刺参数(角度、深度、时间、手法、电针频率等)对照。在57篇未采用随机分组的临床研究报告中,其对照方式主要为自身前后对照。
临床研究方面针刺疗效的评价仍然以量表评分结合临床症状改善为主。基础研究方面激光灌流成像、fMRI等新技术得到应用,主要用于观测针刺对机体病生理机能状态造成的影响,放射免疫法及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等仍然是测定针刺引起化学物质变化的主要方法。另外,组学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针刺研究中,可同步检测机体在针刺条件下众多大、小生物分子和功能性基因的整体表达谱特征,尤其适合对复杂的生物体,或对人体复杂性疾病的多环节机理进行分析性研究,充分利用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是打开针刺防病治病理论与作用机理“黑箱”的金钥匙[7]。
表6 2012年SCI收录针刺论文涉及针刺方式列表 (n)
纳入文献中共有311篇明确提出了其针刺方式,其余大多仅指出为“acupuncture”,且根据其描述无法判断出具体针刺方式的类型。311篇文献中涉及的针刺方式情况按数量分类,见表6。毫针与电针仍是主要的针刺干预方式,毫针在临床研究及针刺参数的生理效应研究中应用较多,电针因其刺激频率易于量化更多地应用于动物实验及针刺镇痛的研究中。近年来,对耳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激光针、蜂针等针刺方式的研究有增多趋势。在穴位选择方面,以临床适应证广泛、疗效稳定的穴位研究较多,大多数为单穴或双穴配伍研究,涉及最多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合谷、百会、三阴交、外关。
综上所述,自“针刺研究白皮书”发布后,全球范围内针刺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均有显著提升,以我国为主的针灸研究人员更多地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基础研究方面,注重多学科交叉,追踪使用前沿技术手段。临床研究方面,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试验设计原则,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注重参考CONSORT2010[8]及STRICTA2010[9],提升了报告质量,更具规范性。但由于针刺理论的理解不同以及针刺参数量化难、规范程度低等问题,针刺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很大[10],导致其疗效及内在机制的研究结果很难得到公认。因此,对针刺疗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探索适合针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针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针刺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WHO. 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2] Langevin HM, Wayne PM, MacPherson H,. Paradoxes in acupuncture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moving forward[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1:180805.
[3] 王子旭,王卫,郭义.2010年SCI源期刊发表相关针刺论文情况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49-151.
[4] 石学敏,张春红.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3):121-126.
[5] Chen B, Zhao X, Guo Y,.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abou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 PLoS One, 2012,7(7):e38461.
[6] 李强.临床疗效研究的金方案:随机对照试验[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8):697-698.
[7] 刘良.充分利用组学技术研究及发展中医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14-219.
[8] Schulz KF, Altman DG, Moher D. CONSORT 2010 statement: upda- 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J]. J Pharmacol Pharmacother, 2010,1(2):100-107.
[9] MacPherson H, Altman DG, Hammerschlag R,. Revised stand- 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cupuncture (STRICTA): extending the CONSORT statement[J]. PLoS Med, 2010, 7(6):e1000261.
[10] 李凌鑫,孟智宏,石学敏.关于针刺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中医杂志,2012,53(14):1182-1184.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Published in SCI Journals 2012
-,,,-,,,.
,300193,
To understand the newest developments of acupunctur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by analyzing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published in SCI journals 2012.The database Web of Science was searched using acupuncture as a subject heading. The time range was from January 1st 2012 to December 31st 2012. Five hundred and forty-eight pieces of literature were included after exclusion of irrelevant studies. The nations, types of papers, journals, impact factors, research directions, kinds of diseases and research designs involved in them were obtain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In 2012,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was mainly published in journals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ype. The literature came mainly from China, United States, South Korea,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The main disease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were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such as stroke sequelae, and pain. Frequently used points Zusanli, Yanglingquan And Neiguan were often selected. Acupuncture with filiform needles and electroacupuncture were the main modes of acupuncture.In 2012, both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acupuncture researches were increased and research designs were more scientific and precise. The basic studies focus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iques. Both the proportion of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reports were raised. B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was low. Large heterogeneity of research designs was still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exploration of methods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 researches are currentl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urgently solved in acupuncture study.
Acupuncture therapy; SCI journals; Literature study
1005-0957(2014)05-0480-04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5.0480
2013-10-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ZYS-20110033-1, ZYYS-2009-0009-9)
于海龙(1989 - ),男,2012级硕士生
郭义(1965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guoyi_168@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