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晶晶
摘要:随着近年来世界“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通过相关考察和调研,归纳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形势的鲜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就业;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1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031-02
一、引言
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仅2009年,全国就有32所高校同时新增这一专业,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这一专业列入办学计划。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找准定位,走出一条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专业对口率偏低已成普遍问题
无论是省内研究型院校还是应用型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均不多,此类情况也不仅仅局限在我省,即使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历史最长的北京语言大学,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的人数也由最初的40%下降到不足7%,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转行,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究其原因,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是,来华留学生求学人数最为集中的高校门槛越来越高。多数高校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学历要求都在硕士以上,一般均为博士。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综合性的交叉应用学科,已经摆脱了学科初建时的“小儿科论”,在人们意识到不是只要会说中国话就能教汉语的同时,又被谱成了一曲阳春白雪,高处不胜寒[1]。
(二)教学机构模式呈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以各类语言培训学校为代表的私营、民营等社会办学机构迎合汉语走强这一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同时,随着人们对“二语习得关键期”认知的加深,对外汉语教学也从大学课堂延伸到了中小学课堂。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网络中文教学”为代表的新兴教学模式凭借其资源优势与效率优势,成为汉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从公办高校到社会办学机构,从大学课堂到中小学课堂,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网络授课,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三)聘用教师学历标准各地区差异明显
在各地的公办高校中,录用对外汉语教师的学历标准基本一致。而在语言培训学校等社会办学机构中,教师的录用标准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我省高校兼职教师或语言培训机构教师多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相比之下,北京等地的语言培训机构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学历要求显得宽泛一些。在我们走访考察的TLI中国语言研习所、中原厚土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地球村语言学校、北京小超语言文化有限公司等19所语言学校中,学历要求都是本科以上。这类社会办学机构较注重教学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水平。不同地域企业对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带给我们很多关于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的思考。
(四)“编制内”就业观向“合同制”就业观转变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的编制都在逐年减少,很多新进教师都不在编,档案关系以人事代理的方式放在人才市场。同时,合同制及兼职教师的人数在逐渐增加,绝对的“铁饭碗”正逐渐被打破。随着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编外的就业形式也能很好地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些单位还能为合同制的工作人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北京的中原厚土文化咨询有限公司由于同国内外几所知名大学和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多位优秀的合同制教师曾被派往国外执教与交流。
(五)职业群岗位链内部多渠道就业
每一种新职业的出现,总要派生出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往往形成“职业群”,从而使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与评估”,其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以往学生在择业时也相对集中在一线的“教师”岗位上。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一专业的就业岗位链已经延伸开来,打破了就业渠道单一的局限性和传统模式。汉语的传播媒介已由传统的纸质学习、面授为主发展到多媒体、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网络汉语教学等新兴教学平台的出现,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网站设计、课程顾问、教材出版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岗位,给很多本科就读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同时对营销、策划、公关、计算机、图书出版等方面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专业对口的机会[2]。
三、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找准定位,以培养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人才为主要目标,占领以本科生为主的初级专业就业市场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层次性。2004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中,已明确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结合应用型高校生源特点及我校“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具备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对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进行基础性汉语教学工作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应当成为应用型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从当前国内外汉语学校、培训机构录用对外汉语教师的标准来看,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这些对于包括很多研究型院校在内的本科毕业生来说,也往往是弱点和软肋。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型高校应该积极发挥其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加大外语课时与训练强度,以弥补学生入学时外语基础的薄弱,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专业课学习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课堂训练、教案设计、微格实训、学生试讲、校内外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迈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与能力。时机成熟时,可借鉴理工科专业“订单式培养”的经验,与语言培训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总之,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在“如何实现培养与需求、毕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上下功夫[3]。
(三)重视普通话推广与测试工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普通话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结构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单独强调,是因为当前我国非师范类高校普遍存在对普通话推广与测试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我省因处于语音相对标准的北方方言区,学生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意识不强。在社会语言文字使用亟待进一步规范、很多学生“英语六级、汉语没级”的现状面前,普通话水平应被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上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语言文字工作的尖兵,更应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力争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在就业中,尤其是走出省外的就业中,充分发挥我们的地域优势。
(四)提高生源质量,实行人才的分层次培养
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多数专业为三表招生。从2010年开始,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行二表招生,近年来学生考研率均在20%左右,成绩喜人。从专业定位的长远发展来看,提升学历、更新知识是职业要求的必然。目前除“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外,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人数众多。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以及生源质量的提高,将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考研率、实现人才梯队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过去的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趋势、特点相结合、相吻合,同时也向“人性化、个性化、细致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在新生接受“入学专业教育”时,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大学专业学习,仅是一生迈入职场的第一步,至于未来从事什么工作,两者并非完全一致。这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点,也具有世界的普遍性,特别是在考大学专业的选择往往由父母、老师包办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专业对口”并非衡量专业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尽早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想从事本专业工作,可以选择毕业后“直研、直博”,一步到位;也可以选择本科就业,日后根据工作需要再决定是否深造。对于本科就业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转变“要编制不要合同”、“同一地区就业”等传统观念,打破地域限制,大胆走出去。在拓宽就业渠道的问题上,除了“海外汉语志愿者招募计划”和前面提到的学科就业岗位链内部的多种岗位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导向,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学生参与“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支教计划,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汉语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衡水学院学报,2007,(3).
[2]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3]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