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子永
“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受家庭教育和父母亲情 “双重缺失”的成长环境影响,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他们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厌学、易烦、易怒等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我校所在地区,70%以上的“留守儿童”在学校过着寄宿生活。为了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采用了一种由志愿教师担当临时家长的“亲情代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首先,通过调查诊测确定需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留守儿童。然后,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由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爱心“爸爸”或“妈妈”,每天放学以后,学校的一些教室就变成了由爱心“爸爸”或“妈妈”驻守的“家”。除了正式上课时间外,这些学生就可以回到他们在学校里的“爸爸”或“妈妈”身边。由“爸爸”或“妈妈”通过辅导这些“兄弟和姐妹”们完成功课,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召开家庭励志会议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孩子。”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教师变成了“家长”,学生变成了“孩子”。 “爸爸”或者“妈妈”,这个角色更能激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爱心,促使他们满腔热情地走到留守儿童中,深入了解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关爱他们。同样,这些平时拘谨的学生也能在“爸爸”或者“妈妈”身边获得父爱或者母爱的呵护,获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能够很自然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更加易于接受“爸爸”或者“妈妈”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通過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由志愿教师担当临时家长的“亲情代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山湾
子学区中心校)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