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程学英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针刺拔罐配合中药足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李晓华1,程学英2*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针刺;拔罐;中药足浴;强直性脊柱炎;C-反应蛋白;血沉
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痰、瘀、寒、热相互搏结,形成了恶性循环。现代医学多认为是一种与免疫系统有关的血清阴性疾病、它主要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同时也可累及内脏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休息时加重,活动缓解,晚期可出现脊柱的强直、畸形。西医认为与自身免疫、家族遗传、细菌感染、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在症状上男性患者病情呈进行性较重,而女性病人的病情一般较轻,脊柱强直后病情不能逆转。我院在2007年3月-2009年2月两年中,以培本固元、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为治疗原则,采用普通针刺、拔罐配合中药足浴的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5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6人,其中男121例,女35例,年龄16~48岁,病程1~11年;选取对照组124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28人,年龄在17~50岁之间,病程1~9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论治
1.2.1 肾虚督寒:
症状: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得温痛减,舌苔薄或白,脉沉弦或细迟。
1.2.2 肝肾两虚,筋骨失荣,痰淤互结:
症状:腰背疼痛,腰骶及项背强直畸形,低热性羸,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数迟脉。
1.2.3 督脉邪壅,久郁化热:
症状:背脊钝痛,腰髋部酸着重滞,脊柱强直,畸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
(1)取穴:华佗夹脊穴、秩边、环跳、悬钟、照海。 (2)手法:针刺前先从华佗夹脊穴的起点(即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半寸),用拇指向下按压滑动,找出反应点(压痛甚或有酸、麻、胀感处),然后用1.5~2寸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待针下出现酸麻沉胀的感觉时得气后,再施手法加强针感。按上法在脊柱对侧也刺一针,然后将两针柄分别拔罐留针20 min。以上穴位用补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1.3.2 足浴:
(1)方法:把中药用砂锅煎制后放在电磁足浴治疗机中稀释后泡足,每次20~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2)方药:寒症方:细辛15 g、桂枝10 g、麻黄10 g、赤芍10 g、川芎30 g、泽兰10 g、青风藤15 g、威灵仙15 g、黄芪30 g、蜀椒15 g、苏木10 g、芒硝20 g;痰瘀方:莪术30 g、山慈菇15 g、白芥子10 g、白芷30 g、夏枯草15 g、僵蚕10 g、芒硝30 g、炙乳没10 g;热症方:苍术10 g、黄柏10 g、忍冬藤15 g、苦参20 g、赤芍30 g、青风藤15 g、透骨草30 g、炙乳没10 g、土茯苓30 g、茵陈30 g、芒硝30 g、生石膏30 g。
1.3.3 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0 g,每日2次,饭后服。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晨僵、夜间痛消失,功能改善,ESR<20 mm/h(男)或< 30 mm/h(女),X线表现改善明显或无明显加重;有效:夜间不痛,晨僵时间<15 min,功能改善,ESR下降50%以上,但是X线表现无明显变化;无效:症状、功能、实验室指标改善不明显。
显效12例(占57.4 %),有效7例(占33.33 %),无效2例(占9.53 %),总有效率为90.47 %,时间半年至2年。对照组中有65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的损伤,同时需服用保肝药物继续治疗。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指标下降程度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祖国医学范畴的“骨痹”,是人体脏腑功能低下,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阻滞气血经络,而引起经脉、肌肉、关节、筋骨的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强直、畸形,损及脏腑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它的病因病机可用“肾虚督滞”四个字来概括。肾主骨藏精生髓,肾精充实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髓滋养而坚韧有力,耐劳作,反之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不耐劳作、腰膝酸痛,甚至不得屈伸。 “治病必求于本”,肾精气不足是本,督脉阻滞是标,正虚而邪实,故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该以扶正祛邪为主,华佗夹脊穴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脑、髓联系密切,功能调整脏腑气血,疏经通络,属局部取穴。督脉为阳脉之海,能统摄调节全身阳气;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为一身之巨阳,沿腰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拔罐,可以振奋阳气,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拔罐疗法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罐后可使皮肤微毛细血管断裂,释放出组织胺,从而达到止痛作用,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针剌拔罐并用,共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之功。
中医的全息医学认为手足是人体整体器官的一个缩影,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我科引进电磁足浴治疗机,改变了传统中药外洗、熏蒸方法的不便、温度不宜掌握等不足,同时联合使用自行研制的中药方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机理是中药借加热作用于机体,使皮肤毛窍开放,腠理疏通、活血通络,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锻炼也是很重要的,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保持胸廓活动度和防止肢体的废用性萎缩。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仍是常见的疑难病,我科通过针刺拔罐配合中药足浴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比较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1] 閻小萍.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8.
[2]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本文编辑 韩志涛)
R681.5+1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4.02.010.014.01
2012-08-29
李晓华,女,主管药师,大学学历,主研方向:临床药学。
*程学英,女,副主任护师,大学学历,主研方向:内分泌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