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芳
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造成了农村教师的尴尬境地。在某些方面,他们既非“市民”亦非“农民”的身份,深深地伤害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10年中,农村教师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不禁要问:农村教师的压力困境是什么?产生困境的根源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帮助农村教师进行压力的自我调适?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浙江、河北、四川3个省6个地区共36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虽然国家在许多政策上对农村教师有了明显的倾斜,尤其是绩效工资的实施让每位农村教师看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但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他们身上所承载的负担却很重。调查发现:他们感觉自己很累,情绪低落,对工作失去热情,面对学生的挑战与问题甚至产生了恐惧心理,以至于有些农村教师出现身体不适等不良健康状况。
教师自己的工作心情是教师工作状态的直接表现。教师如果热爱本职工作,他就会不知疲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相反,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他就会表现出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
调查发现,有41.1%的教师因工作上的事情表现出情绪低落,据统计,每星期5次的占13.2%,每天都会情绪低落的也占到了7.4%(见表1),而且情绪低落的表现在婚姻状况(P<0.05)、所教科目(P<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离婚教师的平均数(M=3.4286)明显高于已婚(M=2.6069),且已婚高于未婚(M=2.4923),说明未婚教师的情绪最好,已婚次之,离婚最差。非主科教师的平均数高于主科教师的平均数,没有主副科之分的教师平均数最低,说明没有主副科之分的教师情绪最好,非主科教师的情绪最差。
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明显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如果教师的工作热情高,那么他就会对学生充满关怀、同情与期望。23.3%的教师认为自己每周至少3次出现“我担心我的工作使我变得越来越没有同情心了”的情况。33.6%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越来越不像从前那么热情了,这种状况存在教龄差异(P<0.05)。2年以下的新教师平均数(M=1.9415)最低,具有5~10年教龄的教师平均数(M=3.1277)最高,说明5~10年教龄处于工作的高原阶段对工作的热情度最低,而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热情度最高。
表1. 工作热情度百分比
现在农村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是留守儿童多,占农村学生的90%以上;二是农村学生逐渐减少,流失严重;三是隔代教育问题比较严重。这些现实问题使农村教师担负了远远超过自身负荷的责任,工作压力明显增大。67.4%的教师认为“在工作中与学生打交道,确实压力很大”,只有7.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压力(见表2)。其中,压力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大,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图1)。
表2. 工作压力百分比
虽然教师在同学生打交道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但教师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时还是显示出了积极、乐观和自信的一面。81.9%的教师认为自己能非常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76.4%的教师认为“跟学生在一起,很容易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此外,还有79.5%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图1 教师与学生打交道过程中的压力程度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或者自己的单位的满意度低,就可能想离开这家单位,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崩溃或厌倦的感觉。调查发现,有42.4%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单位不是非常满意,当然这跟学校的类型和所教班级类型有关,重点学校的教师满意度明显高于非重点学校(P<0.01,重点学校M=3.9697,非重点学校M=2.7571),教毕业班的教师的满意度低于其他班的教师(P<0.05,毕业班教师M=2.6623,非毕业教师M=3.3291)。
教师对工作和单位的满意程度高低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工作状况。至少有20.6%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有快要崩溃的感觉,想离开这家单位的占到了11.9%,担心下岗的占11.6%(见表3)。而在担心下岗的教师中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教育程度差异和所教科目差异。其中,男教师比女教师更担心下岗(p<0.05,男M=1.8235,女M=1.1581);教师学历越高,担心越少(P<0.05,高中或中专M=2.1053,大专M=1.5308,本科及以上M=1.0000);越是教副科的教师越是担心下岗(p<0.05,主科M=1.2066,副科M=2.0541)。
表3. 工作满意度百分比
农村教师由于压力大,会出现工作紧张的状况,最终致使他们产生失眠、消化不良、呼吸困难或头晕等症状。每天早晨起床时感觉非常累,又不得不面对一天工作的教师占21.2%;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非常紧张的占26%;每天失眠的占5.8%,每周至少一次失眠的占79.6%;每周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者占25.3%;每天呼吸困难或头晕者占4.9%,每周至少一次呼吸困难或头晕者占74.1%(见表4)。
表4. 工作紧张百分比
调查发现,在失眠、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或头晕几个方面上存在显著的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本科以上的教师在失眠(M=4.3571)、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M=4.1429)、呼吸困难或头晕(M=3.3571)上程度最高(P<0.05)。高中至本科之间,教师学历越低,在失眠(高中或中专M=3.0000,大专M=2.3538,本科M=2.1333,P<0.01)、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高中或中专M=2.8947,大专M=2.3154,本科M=2.1556,P<0.01)、呼吸困难或头晕(高中或中专M=2.2108,大专M=1.8462,本科M=1.7889,P<0.05)方面,反应就越严重(见表5)。
表5. 工作紧张度的方差分析
农村教师压力大的根源之一就是教师的工作负担重,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使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会出各种问题,担心自己不能够被学生接受,同时也担心在工作中不能够提升自己。调查发现,认为负担过重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原因的占53.7%,担心学生出各种问题的占61.3%。有40.1%的教师认为“担心自己能否被学生接受”不是造成压力大的原因,22.4%的教师认为“工作中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是造成压力大的原因。只有36.4%的教师认为工作岗位竞争是造成压力的原因(见表6)。
表6. 工作压力百分比
不同年龄,所教科目不同,他们的负担程度不一样,压力大小也不一样。50岁以上的教师负担最重(P<0.05,M=3.3684),31~40岁教师的负担次之(M=3.2022),感觉工作负担最轻的则是41~50岁的教师(M=2.6909)。所教主科教师的负担要重于非主科教师(P<0.05,主科M=3.1144,副科M=2.8108)。
当前学校和家长过分关心学生分数,评比太多,考核内容与模式僵化是造成农村教师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所做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从而更加重了教师的身心压力。在调查造成教师压力的原因中,62.5%的教师认为是“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分数”,57.2%的教师认为是“评比太多,考核内容与模式僵化”,53.2%的认为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见表7)。
表7. 评价压力百分比
家庭负担和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农村教师虽然是城市户口,但是在许多地方他们却享受不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同时又剥夺了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利。农村教师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收入,经济负担比较重。关于子女教育更是如此,寄希望于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却事与愿违。
调查发现,认为经济负担是造成压力原因的占49.4%,只有28.2%的认为经济负担不是造成教师压力的原因。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作为农村教师既没有诸多资源,也没有诸多特权,有41%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造成了自身的压力(见表8),这个问题跟家人对自己的工作支持程度成显著负相关(P<0.01,R=0.241),也就是家庭支持力度越大,自己关于子女教育和就业问题的压力就越小。
表8. 家庭负担百分比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尽管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过硬的班级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而且还要被动地适应单位的各种改革。
调查发现,只有25.0%的教师认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是造成压力的原因,75.0%的教师则认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高”是形成教师压力的原因,这说明大部分农村教师感受到了来自自身业务的压力。作为农村教师在面对各种教育改革与创新时,他们往往是第一个被涉及到的群体,而且必须要去适应。调查显示,有48.3%的教师坚持这一观点。造成这一不良局面,与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工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有关。46.2%的教师认为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47.3%的教师认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见表9)。
表9. 学校压力百分比
探寻农村教师的压力现状和揭示引起农村教师压力根源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农村教师的压力,增强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尤其在当前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各种外在诱惑加剧了教师的迷茫、困惑,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外因,我们不能忽视。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教师自我的职业理想、职业定位、自我心理健康素养,以及应对困难、诱惑和压力的自我调适策略、方法和路径。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教师永远是天底下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从目前农村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感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当问及“您觉得大部分同事之所以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原因”时,18.6%的教师认为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从事这份工作;37.5%认为是教师比较稳定、轻闲;只有43.9%的教师认为希望能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为社会做点贡献。“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您是否还会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明确选择“不会”的占了26.5%,明确选择“会”的占27.6%,“不好说”的占45.9%(见表10)。可见,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可度不是很高。
表10. 职业认可度百分比
农村教师具有低职业吸引力[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想真正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可度,不仅要关注外在的原因,而且要强化和提升内在动力。就外部原因而言,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如住房、养老等,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用心地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来。另一方面在切实加强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同时,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平台,让农村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看到农村教师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的保障,同时,教师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不可忽视,甚至在某个时候更为重要。由于职业认同是一个动态的、交互和建构的过程,所以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应在职业认知(角色认知、角色价值)和职业情感(职业自豪感、职业自尊)[2]上下工夫。
压力大是当前农村教师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调查显示,认为“压力比较大”和“非常大”的占到了74.5%,认为“没有什么压力”的仅占0.6%。农村教师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8~10小时的占65.1%,超过10个小时的占25.0%。农村教师之所以存在那么大的压力跟自己不了解如何应对压力和没有掌握相应的处理压力的方法有关。调查发现,在“是否了解应该如何去应对压力?”上,24.4%的教师选择“不了解”。当面对压力时,35.9%的教师会“分析遇到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50.1%的教师“向家人、同事与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教师占8.2%,“告诉自己,有人还不如自己”的教师占3.5%,“不采取措施,拖一天算一天”的教师占2.3%(见表11)。
表11. 压力大小与应对方式百分比
调查发现,现实情况是56.2%的学校不重视教师面临的压力,从来没有考虑过教师的压力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注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品质的培养[3],让教师必须学会压力管理策略:正确识别压力,改变压力性格,实施时间管理,增强自我效能感,解决实际问题。[4](P111~118)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方法,除了面对现实、接纳自我、健全人格、提高自我效能和改善人际关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习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比如,暂停工作,多做运动,学会倾诉、多做准备,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寻求社会支持,从而使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状态始终处于“平衡”。[5](P69~70)
心理健康素养应该是现代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当然,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农村教师会面临比城市教师更多的压力与困境,缺少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平台,是更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
表12. 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百分比
当问及“是否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时,有24.3%的农村教师是“不了解”,“很了解”的只占4.7%(见表12)。对此,我们应该从普及心理健康素养方面,来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自我调适水平。而解决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机制。[6]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促进上,要想方设法培养教师的优良心理品质,训练教师自我调节的方法与能力。二是要对教师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预防与干预,要教会教师心理保健和调适,实现教师的心理和谐。在具体执行与实施上,还可以从认知与行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策略指导。在认知策略上,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农村教师接触和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行动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农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节和心理预防方面的实践活动。
当然,农村教师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必定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要想缓解当前的困境,就必然要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来认识农村教师的压力现状,透析其背后的根源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柱伟,等.农村教师低职业吸引力的社会分析[J].教育探索,2013(10).
[2] 李晔,等.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要素与测量[J].心理研究,2013(6).
[3]赵科,等.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状况[J].教学与管理,2013(15).
[4] 赵世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5] 俞国良.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6]李里.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