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
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谈到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时,提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正从一种流传在互联网产业界的思潮,逐步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共识,可以预见,未来它将全面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各个领域。为何互联网思维会受到推崇?缺少互联网基因的传统行业如何掌握这种思维?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厘清内涵、提炼要义、把握本质开始。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二十个年头,在互联网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中,没有比对我们思维模式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深远的了。究竟何为“互联网思维”?百度上是这样定义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有人这样定义: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 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 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也有人这样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其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还有人提出要弄清楚互联网思维是什么,首先要界定互联网思维不是什么,并据此提出互联网思维不是社会化营销,不是电子商务。更有人把它提升到精神层面,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一种思想。总而言之,互联网思维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思维、营销思维、电商思维,而是一种系统思维、管理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也适用于传统企业乃至任何行业和领域。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 我们的经验、价值观、思维方式都是以有形的、有质量的物质世界为前提和基础获取的,而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平等性、可逆性、无限分享性等特征已完全颠覆了物质世界的思维基础。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以传统思维方式来研究利用互联网吗?为何互联网思维会受到人们推崇呢?有很多人认为成本低廉是主要原因。其实,互联网最重要的不是分享,而是公平与透明,就像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所说的,“互联网思维像我党的群众路线,用互联网方式低成本地聚集大量的人,让他们来参与,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互联网思维是市场化经济必然需要的东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缺少互联网基因的传统行业,其能否具备互联网思维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把握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与要义开始。
互联网思维的三大要义
“互联网思维”的重点是“思维”,互联网只是媒介和平台。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可见,所谓“互联网思维”主要是指具有互联网特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那么,哪些算是互联网的特质呢?哪些又才是具有这些特质的思维?对此,有人认为是开放、平等和公平;也有人认为是颠覆、跨界和创新;还有人总结出了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这九大互联网思维。如今,互联网思维已经超越了互联网行业本身,它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理解它究竟是什么,必须从思维科学、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多个视角切入,从而提炼其要义。
要义之一,颠覆性创新。互联网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属于创造性思维,也是人们常说的创新思维。创新有两种,一种是渐进式创新,一种是颠覆性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后一种备受青睐。在互联网界和经济领域,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地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一种是商业模式的颠覆。乔布斯用云计算颠覆了传统手机,雷军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了手机生产,而特斯拉更是颠覆了人们对汽车的概念,把代步工具变成了“土豪玩具”。
要义之二,开放中博弈。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信息是不对称的,对信息的垄断可以形成权力。但当互联网出现之后,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造就了公民社会,而且改变了社会结构。以往的领导者、教育者们之所以能够居高临下,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而当下出现的是新的信息不对称,只是天平极大地向受方倾斜。因此,政府监管也要有“互联网思维”。在现代社会管理中,“驼鸟政策”失效了,缺乏互联网管理思维的领导在决策时常显得反应迟钝,惊慌失措。诚然,开放还须法律保障和法制建设,这既包括建立和健全互联网秩序,也包括公权力对私权力的尊重。
要义之三,合作中共赢。商场如战场,在前互联网时代,是零和博弈,竞争各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进入互联网时代,则是非零和博弈,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不是谁灭了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合作中共赢。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改变?首先就要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从互联网思维开始。这种思维不仅适用于经济,也适用于政治,改革新思维就是要把改革的反对者也纳入利益共同体。
颠覆性创新、开放中博弈、合作中共赢,互联网思维的这三大要义归结到一个核心点,还是“人”,即“以人为本”,这也是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的。过去我们提“为人民服务”,大多停留在政治口号上,往往缺乏对个体的尊重和对人性的把握。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一种让商业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观念,而且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思考。
此外,互联网思维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地改变、充实和深化。互联网思维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生长土壤和物质基础。我们不应把所有的机遇和际缘都归功于互联网思维,也不应把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放大上升为互联网思维,须警惕一切打着“互联网思维”幌子的商业包装和骗子巫术。
“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的外延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覆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思维也或多或少地渗入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引领思想、引导行为、指导工作的作用。因此,互联网思维不仅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极为广阔的外延,笔者把它称为“互联网精神”。什么叫“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协作的精神、分享的精神。endprint
互联网的特质决定着它既没有时间界限也没有地域界限,它是一个虚拟社会和开放平台。同时,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时空的开放,更体现在人们思维空间的开放上。不同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共同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将极大地扩展人们思维的边界,丰富人们的知识,加快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互联网的水平存在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络中,人们的交流、交往和交易,剥去了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标签,网络组织中的成员间彼此平等相待,网络使我们的世界更加透明和精彩。由于年龄关系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不是任何管理者都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优势,但其一定要有互联网精神。因为一个具有互联网精神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就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就能做到不为我所有,但可为我所用。而要做到这一点,他首先须具备平等精神。
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技术结构将彻底地改变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和协作。互联网的协作精神决定了我们要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网络家园,只有相互间友好协同,才能共同编织起这张网。当前,不少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形同虚设,只是单一的信息展示窗口,而非互动服务的协作平台,这正是缺乏互联网协作精神的体现。
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技术虽然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却不是关键,关键是应用。政府官员要学会掌握互联网,首先要有分享精神,如此也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位。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只有积极推进政府决策公开化、民主化,才能使政治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只有让社会各阶层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才能提高和加强执政党与政府的治理能力。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去中心,这些就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只有充分发扬互联网精神,才能让每个人的激情、活力、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谈到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时,也提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可见,互联网思维正从一种互联网产业界的思潮,自下而上地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可以预见,未来它将全面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各个领域。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渴望具备互联网思维。其实互联网精神的内核就是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也即我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有人把互联网思维神秘化,其实互联网思维不是玄学,互联网思维也要接地气,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做好产品和工作,就别奢谈互联网思维。
(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编/袁静 美编/于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