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落实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应以阅读教学为抓手,把握阅读教学的各环节要求,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自觉参与文本研读,从而内化为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由易到难,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应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例如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时,可根据诵读的深入,依次设计下列问题:
(1)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出自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叫它什么?
(2)作者讲话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3)中国学生学理科有怎样的倾向,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4)作者认为该如何学习?
(5)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6)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这样来设计由易到难,又有梯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问题逐渐深入,使学生的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不断加强,更能诱发战胜困难的豪情,使学习情绪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克服表面轰轰烈烈的低效阅读倾向。
二、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针对不同的文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写出最想了解的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小组长收齐整理后交给老师,老师再确定讲的重点或共同探讨的话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讲,老师当学生。还可以编课本剧。也可以分组学习再汇报。也可以开答辩会。
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时,这种自主的权利和被激发的成为课堂教学的激情,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就可以打打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落实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
(1)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要熟练地把握问题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
(2)思想情感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和感受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
(3)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阅读作用很大。老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感受阶段。
《课标》在阅读教育所倡导的取向是“感受性阅读”,即“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与文本之见的对话”,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感受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
(1)整体感知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诵读,从大处、整体入手,抓关键,重玩味。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析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本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品语言、品人物、品环境、品情感入手,知人论世,更好地把握分析与综合。
(3)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对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老师还可以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批判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估和鉴赏的阶段。初中生应该学会初步批判鉴赏能力。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做评价的能力,并阐明理由。讨论之后,在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