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析博兴县龙华寺白陶佛像

2014-06-11 15:17刘港
大观 2014年7期
关键词:佛教

刘港

摘要:在20世纪初期,山东青州市、高青县、博兴县、临朐县等地相继出土了不少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尤其是在博兴县,建国之后,博兴县城西北陈户镇三个村子附近出土了三批石刻造像、铜造像、白陶佛像等。这些石制佛教造像有的有明确的纪年,从北魏太和二年(478年)到大隋大业四年(608),在造像风格上面有很浓厚的青州造像风格,有不少学者将其作为青州石窟造像进行研究,但是同时期出土的白陶佛像以及金铜佛像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目前只有山东省博物馆肖贵田先生《白陶佛与脱佛考》一文提及到白陶佛像烧制等方面内容。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博兴县龙华寺白陶佛像进行浅析。

关键词:南北朝;佛教;龙华寺;白陶佛教造像

山东地区现今发现的白陶佛像,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发现最多,此处应为供奉白陶佛像的地方,对龙华寺的研究对于白陶佛像断代以及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龙华寺遗址出土佛像背后的铭文来看,龙华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经过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以及隋朝,遗址发现的几块石碑来看,此处不仅仅是隋朝龙华寺一处遗址,遗址上应该存在过其他的寺院或者道场。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的这一批白陶佛像,均没有纪年,与白陶佛像同一遗址出土的还有北朝到隋代时期其他材质的佛教造像,主要是当时学者根据在龙华寺出土的一些有文字的造像背后的文字确定。对比博兴相邻的青州市龙兴寺附近出土的佛教造像以及两个石窟的造像之后,他们认为北齐时代的造像同这一批白陶佛像在造型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有可能白陶佛像是北齐时代的产物。

博兴县发现的白陶佛教造像均出土于龙华寺遗址或者遗址附近,龙华寺遗址 主要为一处北朝--隋代寺院遗址,呈东西长的圆角长方形,跨越三个自然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龙华寺遗址三个自然村附近均有北朝和隋代的佛像出土,但遗址有很大一部分出于农耕田中,农民将挖出的文物私藏,后来在文物部门收回部分文物。其中白陶佛像分别在1976年和1993年两次在张官村发现,具体数量不明,大部分散失,只能收回部分,1976年出土文物中还收回了一批石质佛教造像,其中还有九件带有铭文和具体纪年,纪年分别有武定、太宁、天保、乾明、天统、武平等。

1923年,在龙华寺遗址上出土了隋代龙华寺碑,龙华寺碑是目前唯一记录龙华寺相关信息的凭证,但碑文内容通篇为龙华寺建造的过程。碑文记载,“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龙华寺应是为高祖文皇帝杨坚所建寺院。隋炀帝大业三年六月辛巳,猎于亥谷时所下的诏书:“聿追孝飨,德莫至焉,崇建寝庙,礼之大者…高祖文皇帝,宜别建庙宇,以彰巍巍之德……王者之礼,今可依用,贻厥后昆。”诏书所说“以彰巍巍之德”合乎碑文所记载对于杨坚歌功颂德。北魏开始就有建造寺塔纪念某位重要人物或者庆祝某件发生的习俗,依照北魏时期遗留下来的习惯,建造寺院先建造寺塔,然后建造寺院,寺院基本是以寺塔为中心或者说以寺塔为核心。根据诏书以及碑文内容来看,龙华寺的建立也就是为了对杨坚歌功颂德,既然有了寺碑按照北魏时期的风俗,寺碑属于寺塔的一部分,龙华寺碑碑文对于隋朝龙华寺的研究有比较明确的帮助。

“地则故龙华道场之墟,其内先有古基,未及功就” 表明隋炀帝时龙华寺建立在龙华道场的废墟之上,由于在1983年崇德村出土文物中有一件老子像,和老子像同时出土的有一批金铜佛像,考虑到北魏时期,魏太武帝好黄老,也尚佛教,此处的废墟可能是道家的道场。也有可能是之前所建寺庙道场的废墟 。但是隋文帝在仁寿元年(601年)曾下诏“天下一统是佛教之力,乃诏天下诸州藩建灵塔,分别舍利三十一州”,青州位于重要地区,也应该有顺诏的寺塔建立。博兴地区在北魏时为乐陵郡,是一处佛教重地,隋炀帝在诏书写到为高祖文皇帝别建庙宇,而青州地区新建的庙宇则是龙华寺。同老子像出土的金铜佛像,有很多背后有确切的铭文,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到隋文帝仁寿三年,这些金铜佛像很大说明了这个地方在仁寿三年之前均为一处宗教圣地。寺院后来不知何种原因损毁,于是,大业三年杨广下诏后,当地官员银青光禄大夫陈之典、北海郡太守阑荣 以及博昌县令窦陁遂在此遗址上建造新龙华寺。

根据碑文中的内容,大致写天下初定,佛济苍生,高祖文皇帝,大尊佛教,体恤民心,希望人民都能来寺院拜佛祈愿,安定苍生,又有重要人物参与建造,大致可以断定,此龙华碑为龙华寺塔的塔前碑。一般来说石碑两面都有碑文,1953年龙华寺遗址有出土一块残碑,文字残缺很厉害,碑文中有“大业四年”“塔毕”,在大业三年,杨广下诏建造佛塔,不应该在同一地区再有其他的佛塔或者佛塔,笔者推断,此应同龙华碑均为龙华寺内石碑,推测应为大业四年龙华寺塔完成建立,也就是说隋朝龙华寺可能大业三年开始建造,大致在大业四年建造完成。

由于遗址附近均为农耕地,地质文化层被破坏,无法根据出土文物的地质文化层。根据近年的考古调查,龙华寺遗址旁边尚有龙华寺之前的其他古寺庙遗址,博兴县博物馆收藏一“武定五年碑” ,上有记载“唯大魏武定五年,岁次大火……于乐陵郡城东南两里乡义寺门外之左颊,寻其净土,仍建圣刹……”由碑文可知,在龙华寺之前,尚有隋文帝时寺院、乡义寺以及武定五年所建寺院,按照龍华寺遗址示意图,推测乡义寺应该在现张官村附近,武定五年所建寺院则应该在崇德村。后来在遗址三个自然村中间的鱼塘中发现有砖铺地古路,还有砖砌的水井,可能两个寺庙是在古路两旁。魏太武帝好黄老,也学习佛法,后来北周灭北齐后,灭佛教道教,后来隋文帝分别在开皇元年下诏书“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以及开皇二十年“禁毁佛道等像,违者以在大逆不道论罪”的两道诏书。可能遗址中的这些佛像则是在北周灭齐后,推行的灭佛道教政策下被损毁,而金铜佛像则被放于瓮中埋于遗址中。

综上,白陶佛像出土的地点同乡义寺大致都在张官村附近,但石质佛像铭文从武定年间开始,白陶佛像应该属于武定五年所建寺院,所以白陶佛像大致存在年间应为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到北齐灭亡(577年)之间。

【参考文献】

[1][唐]魏征.《隋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本(四部严刊史部本)[M].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二十三年初版

[2][唐]李百药.《北齐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本(四部严刊史部本)[M].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二十三年初版

[3]博兴县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编.山东白陶佛教造像[M].文物出版社,2011

[4]李静杰.青州风格造像的形成与发展[J].敦煌研究,2007(02)

猜你喜欢
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从敦煌本佛教灵验记看佛教的传播技巧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善有善报”与“善不受报”——佛教善恶“因果”观辨析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