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媚 刘蔚晴 余小梅 郑三女
【摘 要】目的:探讨对重复使用的管腔器械清洗流程的改进措施。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使用过的金属管腔器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不同的流程与方法清洗,并对清洗器械进行清洗效果监测。结果:优化质量控制流程、措施到位,有效地控制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金属管腔器械灭菌质量的安全问题。结论:管腔器械清洗过程必须符合规范,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金属管腔器械;清洗流程
器械清洗是器械处理的第一步,也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彻底的清洗是灭菌合格的前题[ 1 ]。重复使用的金属管腔器械包括神经科的穿刺针、脑压管、普外科,妇科和骨科的吸引管等。其特点是管径细长、管腔狭窄,使用后管腔内易残留血液、体液、脓液等有机污染物,是病原微生物隐藏及繁殖的温床。如不及时清洗极易导致有机物干涸,给清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存在交叉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金属管腔器械使用后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任何残留在器械上的有机物都会阻碍消毒灭菌因子的穿透从而影响灭菌质量。为了提高金属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我科不断改进清洗流程,提高了清洗质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准备 手术后的金属管腔器械、配套铜丝通条、多酶清洗剂、符合各种管腔尺寸与长度要求的清洗刷、润滑剂、汇日超声波WU1-650WT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水咀、高压气枪等。
1.2 加强人员的培训 对管腔类的金属器械清洗流程,采用图文并茂的流程图形式标识进行培训,同时举行清洗专业知识的系列讲座,提高本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
1.3 清洗前人员的准备 工作人员在清洗前做到标准防护,穿防水隔离衣、防水鞋、戴圆帽、口罩、护目镜及手套。
1.4 分组及清洗流程
1.4.1 分组:分为流程改进前,2013年1月至2月待清洗金属管腔器械1200件为对照组和流程改进后,2013年3月至4月待清洗金属管腔器械1160件为实验组。两组器械的污染程度、管腔结构及材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2 对照组清洗流程:常规流动水冲洗管腔的血迹和污迹-配套铜丝反复通洗-放入酶洗液浸泡2min~10min(管腔内注满酶洗液)-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反复用长杆细毛刷刷洗管腔,侧孔和连接处,以两端见刷头为准- 超声清洗机清洗-再次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用软水冲洗-湿热消毒90℃1min-润滑防锈-干燥。
1.4.3 实验组清洗流程:常规流动水冲洗管腔的血迹和污迹-配套铜丝反复通洗-放入酶洗液中浸泡2min~10min(管腔内注满酶洗液)-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反复用长杆细毛刷刷洗管腔,侧孔和连接处,以两端见刷头为准-超声清洗机清洗-再次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有侧孔的用拇指堵住侧孔冲洗,冲出水柱不饱满时,用通条反复抽拉,并用长杆细毛刷刷洗管腔-用软水冲洗-湿热消毒90℃1min-润滑防锈-高压气枪吹出水滴-干燥。
1.5 效果监测 根据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的检查方法中,目测法是最常用、最经济的方法,从吸引管接头一端放入大小适宜的湿棉球,用钢丝条顶着湿棉球穿行至另一端取出,将湿棉球置于清洁的干燥台上,在放大镜下目测棉球洁净度,未沾染任何污迹杂质达到完全洁净为合格,湿棉球上沾有黑色杂质、呈黄色或褐色未达到完全洁净为不合格。
2 结果
通过对清洗流程进行改进后,采用常规的主观目测法和放大镜所抽样的洁净度检测,以管腔的表面、管腔内光亮无任何污痕为合格。
3 讨论
WHO对器械清洗消毒推荐原则中指出,对污染器械进行初步清洁是消毒的必要步骤[2]。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脓液、体液等有机物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關键环节[3]。尤其是管腔类器械结构复杂,清洗不彻底可能使管腔内隐蔽部位的细菌病毒在灭菌过程中继续存活,导致灭菌失败,从而引起医疗感染。我们在常规的清洗流程上进行了改良,用拇指堵住侧孔冲洗,增加了水枪对污物冲洗的压力。超声清洗机洗后再用毛刷刷洗及通条抽拉、高压气枪吹出水滴,进一步确保了清洗质量并缩短了干燥的时间,有效地保证了可重复使用的金属管腔器械的洁净度,保证了医疗安全。把手工清洗与超声波清洗相结合的原则纳入持续的质量改进计划中,优化质量控制流程同时又遵守清洗消毒流程,确保了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也降低了器械的返洗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只有经过彻底清洗的器械才能保证消毒灭菌的成功,防止由器械清洗不彻底引起的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第二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3] 赵体玉.硬式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流程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46-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