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4-06-11 11:29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江苏教授科技

■责编/倪超 Tel: 010-88383907 E-mail:nc714@163.com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迹象已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源于科技创新的驱动,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在这场革命中,科技创新人才必不可少,他们对经济增长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强调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而江苏省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2011年全省科技机构9061个,科技活动人员81.6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0.1%,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1071.96亿元。2012年,全省科技机构激增至17776个,比2011年增长了近96%,科技活动人员数比2011年增长了20.4%,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占45.8%,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增长了近20.2%①。

2010年10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启动了首批产业教授选聘工作。产业教授制是江苏省科技人才工作的创新举措,是一项具有“试验田”意义的全新实践。所谓产业教授制,就是选聘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校担任江苏产业教授。选聘工作要经过岗位公布、组织申报、高校初选、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产业教授实行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选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3年。2010年,全省有260名知名企业家申报,经过高校评审遴选和有关部门审核,最终有111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28所普通本科高校担任产业教授。2012年11月,经过两年的实践江苏省又遴选出155名第二批产业教授人选。2010—2012年,产业教授制预计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各类研发载体200个以上,联合开展科技项目600项以上,联合培养研究生600名以上。施行产业教授制是为了大力实施科教强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推动校企人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江苏产业教授制是对产学研合作的有益探索,对于完善高层次人才集群机制,推动企业高端人才向高校集聚,切实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的产业化转化,推动人才创新创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且带动了产业与高校的全面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目前产业教授制还存在一些制约瓶颈,如“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尚未形成,产业教授的协同创新机制不够成熟,如何实现产业教授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产业教授对产学研合作的提升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等等。另外,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与科技创业方面,如许庆瑞和刘景江(2003)针对硅谷的科技企业家研究其生成机制并揭示了它对我国科技企业家生成的现实启示;李中斌(2011)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蒋跃建等(2013)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江苏科技创业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措施;齐昕等(2013)研究了影响浙江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因子;徐坚成(2012)调研了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小微型科技企业的创业人才,找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国内鲜有关于“江苏产业教授”的研究。由此可见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对江苏产业教授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总结实践成果,挖掘制约产业教授工作推进的影响要素,提出了改进江苏产业教授机制的对策建议。

表1 江苏产业教授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结果

二、产业教授机制现状调研

(一)调研的方法与结果

为了较为全面地掌握产业教授制实施以来的效果,探寻制约产业教授机制实施的因素,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和寄送邮件方式向江苏省内产业教授发放了《江苏省产业教授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内容围绕产业教授的各项实际工作,问卷设计的形式按照学术界研究经济管理问题时通用的问卷设计格式,采用五标度打分法,目的是减少产业教授的厌倦情绪,提高问卷的有效度。为了提高问卷信息的准确性,在正式调研之前,我们随机选出3位产业教授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试填,及时发现一些问题,纠正了原问卷中的不准确信息。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57份。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联系产业教授的过程经过充分准备,并且认真跟踪问卷的填写、回收情况,但由于有些产业教授不合作、不认真填写问卷,进而使有效问卷偏少。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产业教授的科技经费均来自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来自金融机构贷款和上市融资。大部分产业教授都是自己兴办企业来实施新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有一部分是希望能自己寻找投资方或技术买方或通过企业与学校搭建的科研平台转化。也就是说,产业教授大都希望自己创业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希望在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得到政府与高校的支持。问卷中的其他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二)现有产业教授制度的实施情况

考虑到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不高,我们采取另外一些方法:如对产业教授进行访谈;对高校研究生进行采访;向高校老师询问产业教授实施成果等多种途径进行调研,现将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教授工作情况总结如表2所示(相似或雷同的信息未列出)。

我们发现现有产业教授制度的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指导研究生的产业教授数量很少;2.只有少部分产业教授在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且较少举办专题讲座;3.产业教授大都与高校合作搭建了各类国家级或省级实验室;4.产业教授大都与高校联合开展了科研项目研究,搭建了各类科研平台。

表2 产业教授工作情况

三、产业教授制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本文发现江苏产业教授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中制约产业教授机制实施最关键的因素有三个:经费投入不足、高校与产业教授联系不够紧密和科技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困难;次关键因素有:监督机制不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科技管理部门支持少。

(一)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产业教授工作推进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调研中,有部分产业教授反映道:“我们需要省级层面上的资金激励制度以及省级层面上的对于高校和产业教授联合申请课题和平台的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完成产业教授的职责。”由此看出,经费的充分投入能为产业教授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能够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产业教授职责的特殊性,如推动所在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推动所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推动所在企业承担高校科研成果中试放大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转化高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所在企业成为高校教学和实习基地,创造条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职责,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再者,由于研究工作属于高科技领域,无论是科研设备、器材,科研最新信息的获取及科研人员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二)高校与产业教授联系的紧密度不够

经过充分调研,了解产业教授的反馈意见,并观察所在高校产业教授机制实施的情况之后,可以深切体会到高校与产业教授联系不够紧密。虽然大部分产业教授与其受聘高校都建立了相关科技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种科技创新载体,且尚未建成的也在协商洽谈中,甚至有的产业教授还在其受聘高校开设了自己研究领域的创新创业课程,但除了以上工作,大多数产业教授自受聘以来与高校的联系就仅此而已。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产业教授均没有在高校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同时,从高校研究生的角度看,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反映不知道本校聘用的产业教授是谁,有的反映产业教授对于研究生的交流与指导匮乏,很多学生希望学校能组织研究生到产业教授所在企业参观学习。

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只是产业教授工作职责的其中两项而已,同时也是最能够突显成效的两个硬性指标,但仅仅完成这两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在与一些产业教授交流后发现,产业教授非常赞同“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也非常乐意与高校合作,非常欢迎高校研究生走进企业甚至吸纳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实习或就业。有产业教授这样说道:“围绕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战略,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多实践;希望高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同专业科研平台的交流机会。”还有的这样说道:“希望能够落实在企业的产业教授参与培养高校学生的机制和政策。”

由此看来,产业教授和高校双方均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是在参与指导研究生和高校学科团队建设方面的行动还很欠缺。联系紧密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同时伴随着高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高校与产业教授之间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才能撞击出更多的灵感,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科技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困难

对于科技人才来说,前沿的科技信息就像是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在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引下,企业家们纷纷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从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对科技信息的寻求与应用。作为高科技人才的产业教授们已经深切体会到了依靠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科技信息利用水平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产业教授们亟需一个快速、直接、高效的科技信息获取通道,解决现存的企业科技信息获取困难的难题。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首先,有助于提高产业教授所在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产业教授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有助于产业教授掌握强大的经济和理论实力与高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承担产业化基地建设、便于产业教授找准最新科研动态、瞄准最新科研领域和方向,与高校合作时为高校提供明确前沿的科研方向,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最后,有助于产业教授将行业前沿思潮带给研究生,更好地参与高校学科团队建设。

(四)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科研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产业教授工作推进的硬伤。有关产业教授已提出现阶段缺乏针对高校与产业教授具体实施的考核这一问题。江苏省产业教授机制还处于试行阶段,有关工作制度不健全,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和措施亟待建立健全和深入推行,因此在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教育、科技等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不够

政府支持是推进江苏省产业教授工作的催化剂。现有的支持措施有:一、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江苏产业教授”证书;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对江苏产业教授与聘任高校联合申报的科技项目和研发载体,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立项;三、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江苏产业教授申报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由此可见,政府部门现有的支持措施力度相对较弱而且覆盖面狭窄。

四、对策建议

江苏“产业教授制”是大力推进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企业高端人才向高等学校的集聚,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一项创新机制。产业教授制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能够将江苏打造成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省份,成为国际一流技术的重要集聚地和产业化高地,成为高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核心基地,成为中国“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创业的标杆,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产业教授制”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具体包括:

(一)推进产业教授工作机制,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增加投入,加强考核管理,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的结果建立奖惩机制

在建立奖罚机制过程中,高校需要转变考核思维,要从传统的学术导向,理论导向,论文导向,著作导向的单一模式,向科技成果生产力转化改变。设计产业教授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对产业教授行为的导向作用;二是对产业教授的激励作用。绩效考评对产业教授有行为导向作用,能够引导产业教授了解工作重点。把绩效考评与产业教授的工作行为相联系,可以对现实工作做出适时和全面的评价,便于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便于发现与现实要求的差距,便于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保持双方的持续发展。绩效考评也是一种激励的手段。通过绩效考评,把产业教授的绩效与薪酬相结合,使得高校激励机制得到充分运用,有利于高校与产业教授所在企业共同发展,有助于高校与企业达到预期目标。

江苏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江苏省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的50条政策和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并于2010年开始实施《江苏产业教授选聘办法》。这些政策涵盖了引进、培养、使用等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主要方面,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具有江苏特点的人才政策体系,并且建立了企业与高校合作、人才与资本结合,技术与贡献结合的分配导向,实现了产学研各方合作共赢的效应。近年来,被选聘的产业教授在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积极转化高科技创新成果、参与高校学科团队建设、指导研究生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中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产业教授制度的发展还是新兴的事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教授的选拔、评价、激励、流动、保障机制,以制度创新引领人才开发。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政府对产业教授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产业教授培养体系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产业教授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应构建以岗位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产业教授的履职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产业教授选拔、激励与评价考核机制。每年对产业教授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同意,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江苏产业教授,由高校解除聘任合同。同时聘期结束时,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履行岗位职责取得突出成绩的江苏产业教授予以表彰或续聘。

(二)高度重视人才环境的建设,发挥产业教授非报酬形式心理契约作用

一方面,在人才环境方面,只有建立适宜产业教授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增强产业教授的工作热情,使产业教授本人建立起不断自我激励的心理模式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环境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也要重视软件的投人,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一种协作融洽的工作气氛,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文化氛围,以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应更多地从“资本属性”,“社会人属性”两个维度来认识产业教授工作。资本属性是指产业教授应具备分享创新成果的权利,对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产业教授给予物质重奖和精神表彰,对有望突破核心技术和产业技术跨越的产业教授或团队给予津贴补助,强化政府和公共财政对产业教授的支持力度。而社会人属性,则指产业教授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更注重精神上的被尊重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应注重非报酬形式的心理契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产业教授的工作积极性,保持产业教授制的长久活力。

(三)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促进产业教授制发展,使之成为江苏乃至全国人才的工作标杆

产业教授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若无健全的机制做保障,将最终导致产业教授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协调好多方的关系。

首先,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最主要责任主体,在推动、组织、协调和引导产业教授深入、有效地开展工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与产业教授制配套的实施性细则和协调监督机制。构建产业教授工作的投入机制,调动企业家和高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导产业教授以更积极主动、更有实质内容和效果的方式介入高校人才培养,同时政府要对工作中未按规定执行的单位或部门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和解决办法。

其次,高校与企业要建立统一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好科研、教学、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产业教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组织机构制度化,合作模式深层化。

最后,产业教授应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利用高校资源来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高校应加强和改善服务,形成与产业教授制无缝对接的匹配机制。通过产业教授工作的推进,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紧密性、稳定性、时效性的工作,确立学科与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共赢的科技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学科研究方向,转化更多成果,提供产业化源泉,打造产业链、学科链,最终形成科研不断创新、产业快速转化,两者交相辉映的格局。

(四)培育引导、扶持、激励、理解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优化“三体系”建设

通过政府主导、多方配合、机制创新、配套服务,做到创新有平台、创业有政策、产品有市场、配套有服务、风险有承担,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宽容失误的开放性社会氛围,将人才、科技、资本、平台、环境等相关要素良好组合起来,真正形成江苏产业教授的“集聚力、支持力、配套力和影响力”,形成政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格局。

首先,优化创新支撑体系,构筑“技术创新链”+“多样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创业人才载体”模式。积极探索各个节点的配套措施及创新各个节点的合作机制,形成“基础研究—科研开发—技术转化—市场推广”全过程技术创新链。探寻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集聚江苏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科教资源,鼓励“学科性公司”、“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基地”、“大学科技园”等新兴模式的成长,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在江苏的转化。围绕江苏的主导产业,探索招智引企引资的新思路,打造“海内外产业科技领军人才”等创业人才载体,构筑吸引人才的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高地。通过上述工作,最终形成产业教授“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机制。

其次,优化科技管理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从创意、研发直至产业化的服务链。对产业教授提供包括工商、税务、法律、财务、信息、知识产权、协会中介等职能的“一站式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资源,让技术创新企业从创意、研发直至产业化能够分享到全方位的服务,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配套政策支持,为实现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入“助燃剂”。

最后,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支持产业教授开展工作的金融生态链。通过金融服务,使产业教授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夯实创新的基础。

注释

①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3》。

1.蒋跃建、夏太寿、孙斌、周文魁、李旭东:《江苏科技创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对策研究》,载《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3期,第79—82页。

2.李中斌:《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研究与队伍建设》,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7期,第102—105页。

3.齐昕、曹新安、张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因子结构及满意度分析》,载《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4期,第128—132页。

4.徐坚成:《小微型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1期,第79—81页。

5.许庆瑞、刘景江:《硅谷科技企业家的生成机制及其现实启示》,载《商业研究》,2003年总第269期,第58—59页。

6.《关于开展首批江苏产业教授选聘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10〕20号,载《江苏教育网》,访问地址http://www.ec.js.edu.cn/art/2010/9/28/art_4267_30495.html。

猜你喜欢
江苏教授科技
数读江苏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