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团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2014-06-10 06:34朱兴艳
课外语文·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社团中职

【摘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把社团活动与学生语文学习相结合,是提高中职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式。文章从夯实学生语文功底、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健全学生个性品格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语文素养;中职;社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学科,语文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鉴赏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陶冶、艺术美感的熏陶,乃至人格个性的塑造。诚如刘国正先生所认为的那样:“语文教学联系生活,是‘活的根本所在。”实践证明,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把社团活动作为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是提升中职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式。

一、夯实学生语文功底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中职生大多因学习成绩较差而被普通高中淘汰,文化基础较差,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运用能力较差,对于名著的阅读量更是少得惊人。我校部分专业的阅读调查显示,学校有近8%的中职生很少或根本没接触过中外文学名著。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奠基固本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宗旨,以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展到生活本身,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教师与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听、说、读、写中亲近语文、感受语文、享受语文,从而进一步使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小记者团、文学社、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能够把学生从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扩大语文信息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我校“小记者团”采访活动为例,撰写活动实施方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采访活动的开展则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听、说能力的好机会,小报的编辑过程是学生发挥主动性,进一步学习的过程。指导教师对本次活动的点评和总结则使学生在反思总结中进一步提高。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字词句掌握情况、修辞能力运用情况、文体知识掌握及书写规范都得到了检验,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各社团举办的各种朗诵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则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思、做集于一体,既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还关注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培养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语文基础差的原因,大多与其长期以来错误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持续学习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社团活动中, 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就中职生语文学习实践而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社团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

活动前,要求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并写好活动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习惯散漫的中职生来说,除了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自身的语文水平制定学习计划之外,还需要平衡社团活动与课堂之间的时间分配。教师要在活动前的预备期中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他们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地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从而更好地把课内习得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训练延伸到课外。

活动中,要求学生注重记录、注重参与、注重体验,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学习语文的意志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主动地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素材,逐渐学会主动加工素材、筛选素材,合理运用素材。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空间、又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促进了学生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后,要求学生重视总结、重视反思、重视应用。引导学生就本次活动的开展质量、活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时间投入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找出本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误并加以分析,尤其要注意分析学生在面对活动开展中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候的做法,并加以总结,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测定活动开展的成效,并扬长补短,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各个步骤的持续开展,学生会逐渐形成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悟的、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美是文学的内在属性,语文教学必须通过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蕴、美的情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审美陶冶,而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课堂外最为直接的体现便是各种社团。以我校朗诵协会为例,朗诵协会一般选用经典名著名篇作为素材,学生搜集素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韵味和作家的思想品格特质,在活动的开展中唤起学生的形象感、想象力,提升其审美水平。此外,“话剧社”“时装社”“书法协会”“漫画社”“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等艺术类社团则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及审美需要,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锻造学生美的灵魂和品格。

举办各种社团专题知识讲座,让知名学者和作家为学生经常性解读各类文化现象,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利用社团开展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

赛、征文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能够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而公益性社团如爱心社、环保社等社团的活动则打破了语文德育功能的课堂界限,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拓展了学生的精神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使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关怀,学会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endprint

四、健全学生个性品格

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与语文素养提升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中职社团活动具有在内容上“生活化”、活动过程“自主化”、活动时空“开放化”的特征。与相对封闭的语文课堂相比,社团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方法,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了“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具体来说,公益类的“爱心社”“环保协会”等社团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育类的“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街舞团”等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英语角”“小记者协会”“主持人兴趣班”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类的“时装社”“书法协会”“漫画社 ”“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等社团,则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科技类的“计算机爱好者协会”“航模协会”等,往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平台。

中职生往往具有自卑、敏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遇到挫折就焦躁不安,集体意识淡薄,不善于与人合作等心理特征。社团活动把语文学习置于学生生命历程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能够给予学生在学习中不曾有过的成功体验,唤醒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自身的终身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自觉熔铸良好的品格,从身边小事中获得教益和启迪,进一步突出了学生自身在其品格形成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使其逐步将自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的学习能力以及独立的思维品格。

总之,作为语文课堂的补充,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当地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历史背景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其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在活动的开展中,要兼顾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丁常文.蒋龙余浅论高职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刘兴华.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7).

作者简介:朱兴艳,1981年生,女,古代文学硕士,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社团中职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