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花淀》的语言艺术

2014-06-10 23:45赵静胡昌君
课外语文·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荷花淀人物语言艺术

赵静+胡昌君

【摘要】《荷花淀》这一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作者精心构思的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关键词】《荷花淀》;语言艺术;人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孙犁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写的《荷花淀》,以其独特的风采和清新的韵味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小说之所以成为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在语言艺术上显示出来的特色。它善于用精练的笔墨、简洁质朴的生活化语言,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化小说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荷花淀》简洁质朴的语言,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荷花淀》中的人物描写,不侧重于对人物行动、肖像和心理的直接描绘,而善于通过对话,细致入微地把蕴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感情表达出来。

例如,小说开头水生夫妻的话别,作者写得含蓄、凝练。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这段对话质朴无华,但细细品味,它却是一曲情意绵绵的对歌。丈夫没话找话,故意岔开话题,妻子察言观色,刨根问底。水生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想要告诉妻子自己已报名参军的事,心里高兴,情绪激动,但见了妻子却又不开口。所以他“脸有些红涨,说话有些气喘”。这些细微的变化马上被聪明的妻子觉察到了。于是马上询问“他们几个哩?”这充分看出水生嫂料事精细。为什么同去几个人,而只回来他一个?水生说:“还在区上。”他的这句话漏了一些口风,但并未和盘托出他心里话。妻子问了,水生怕触动妻子的心扉,于是故意岔开话题,开始还回避。“爹哩?”“小华哩?”这表现了水生思前顾后、欲言又止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现出他怕自己参军的行动,妻子思想上没有准备一时接受不了,所以还在考虑怎么讲才好。而水生嫂看出了水生的神情不同于往常,她简洁回答丈夫的问话后,又转到了原来的话题:“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并急于知道他晚归的原因,因而她一问再问,但问得委婉,体现了性格的温柔和对丈夫的体贴。水生并不回答,“只是笑了一下”,这一“笑”更是暴露了他的心理,妻子反而又增加了一层疑虑,进一步追问:“怎么了,你?”倒装的句式、短促的语气,反映了水生嫂既焦急又关切的情绪。在水生嫂的步步紧逼下,水生经过一番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吐出了要说的话。丈夫憨厚淳朴,妻子机敏多情,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水生说“我第一个报的名”时,水生嫂知道丈夫已参军的消息,“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里既透露出水生嫂舍不得丈夫离开的绵绵情意,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积极投身革命感到由衷地骄傲。一句“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更表现出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爱家,爱丈夫,为丈夫当兵杀敌而感到自豪,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丈夫走了,家里怎么办?丈夫这一走说不定是生离死别,但保家卫国的理智战胜了儿女情长,对丈夫的情和对祖国的爱自然地统一在平淡质朴的语言中。

再看他们接下来的对话: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被人的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在对话中,作者极深刻而又细微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把当时的场景、气氛、都以无言形式诗化了。如果不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一味地给对话作“阐释”,例如他们当时的表情、动作以及作者站出来的议论抒情等,那就大为逊色了。

二、《荷花淀》逼真传神的语言揭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在《荷花淀》中,女人们明明自己心里特别想念自家的男人,却偏偏要找寻各种各样的借口,好像是被迫去的。请看几个女人相约去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也写得极为精彩传神。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明明都是一个目的,要去探望一下丈夫,但各人找的借口却各不相同。这第一个女人的话乖巧伶俐,“不拖尾巴”,明确表示对丈夫的支持和理解,但又掩饰不住内心对丈夫的牵挂和依恋,想以送衣服作借口去看看;第二个则憨厚质朴;水生嫂的话却又体现了她作为党小组长的妻子的谨慎和稳重,也与前面她和水生的对话相照应;第三个则是率直爽快得很,而最后一位却显得那么羞涩忸怩,甚至以婆婆想看儿子来遮掩,尤其是后面补充的一句“有什么看头啊!”,可谓是“欲盖弥彰”了,实在是惟妙惟肖。

话语虽然不多,一人一两句,表面上没有什么“分量”,但语浅有味,话淡有致,洋溢着一股甜蜜蜜的生活气息。妇女们以各种借口掩饰想见自己丈夫的心情,结果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越说越反映了她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作者截取的这一小小的生活横断面,就足以反映了那个时代我国北方农村青年妇女所特有的神态和气质。这不但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而且增添了整个作品的生活endprint

情趣。

三、《荷花淀》人物对话突出了语言的幽默和风趣

白洋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驰骋在冀中平原上,出没在万顷芦苇荡中,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斗争环境纵然艰苦,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情绪。例如妇女们马庄探亲扑空回来途中的诙谐、风趣的说笑,鲜明地展示了白洋淀人民这种高尚的精神风貌: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这些吱吱喳喳的对话,既反映了她们对丈夫的抱怨(“狠心贼,说走就走”),感叹(“拴马桩也不顶事了”),怕被遗忘(“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也反映了她们的羡慕遗憾(“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更不能忽略的是这些话里包含着对丈夫积极抗日的夸耀。贬里含褒的话,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正话反说。当然也反映了她们的一些矛盾的心理。对话把她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揭示得那么细致入微啊!

四、《荷花淀》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发展变化的人物思想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妇女们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事。当打完胜仗,妇女们兴奋地返回时,她们又打开了话匣子:

坐在船头朝后的一个撅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又是一段极为生动、精彩的对话。妇女们虽然把打仗看得过于天真、简单,但从中我们不是强烈地感受到妇女们那种不甘落后、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吗?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肯服输的精神,正是出于这种积极进取的高尚情怀和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她们才有了成立自己的队伍,学习各种射击本领的实际行动。因此,在下一次的作战中,她们不再是拼命地往荷花淀里摇,而是担当起了警戒敌人、配合子弟兵作战艰巨而又神圣的光荣任务。至此,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一群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青年妇女犹如站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这样写,不仅笔下的人物真实可感,有血有肉,而且对表现作品的主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小说通过描写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好儿女在战争中的成长过程,旨在表现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这一重大主题。从此时的“儿女情长”到后来的“拿起刀枪”,更加鲜明地反映了她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过程。这样写,不仅体现了作品的真实性,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荷花淀》这一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作者精心构思的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荷花淀人物语言艺术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