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晴
儿子刚上小学,便赶上我工作出差,假期回家向我大倒苦水:爸爸对我太严格了,写作业的时候特别凶。临行的时候依依不舍:妈妈,我要你在家陪我写作业嘛!实在没法挽留,偷偷使眼色示意:你跟爸爸说说,让他耐心、耐心、再耐心一些!
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明白自己的需求,真实而简单。
作为母亲,我欣赏我的孩子,他的调皮,他的乖戾,他不经意间蹦出的诗一般的语言。我欣赏他,因为我始终能以成长的眼光看待他的一言一行,我真心愿意陪他一起走。推而广之,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真心又耐心,他必然会赢得学生的青睐,在他的师德评价栏里,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乐意给他打高分的。
真心陪孩子走,得从好好听孩子说话,好好和孩子说话做起。当孩子行为偏离正轨或学业下滑,劈头盖脸的批评,只会让孩子越陷越深。相反,关切的问候有利于孩子打开心扉,道出问题的症结。面对一个生病中的孩子犯下的过错,粗暴的指责就像凛冽的北风,孩子将自己的苦楚越裹越紧,贴心的呵护则如温暖的南风,孩子内心情感泛起的涟漪足以让他主动认错。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孩子可以给我们智慧的启迪。在备课中遇到困境,不妨像孩子求助,听听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孩子的思维常常让我们耳目一新。一个愿意蹲下身来听孩子讲话的教师,孩子自然地愿意亲近他、信任他;一个经常用心倾听孩子建议的老师,他的课一定比别的课更尊重学生的需求。有了倾听,才有对话;有了对话,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
真心陪孩子走,就不能把孩子扛在肩头,那样会剥夺孩子自己走路的机会。当教师的人,对学生最大的帮助便是心境澄明,将善恶的选择权留给当事人处理,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有的时候孩子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有的时候孩子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但学会了自我反省,这就是最生动的成长课程。有的老师不懂得运用“自然结果”和人间的“逻辑结果”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真是可惜!当孩子是因为害怕责罚,而非理解行为本身的错误而有所不为时,一旦可以逃离外在的责罚,就会无所不为,所以古人一直强调“慎独”的重要性。怎样做到慎独?给孩子空间,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这样的教育最生动,也最深刻。孩子自己走路,我们则把精神放在孩子的需求上,协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真心陪孩子走,还意味着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不可能一直陪着孩子,因而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分寸,留下必要的空间,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师比传统教师为难的地方就在这里。任何学科都同时具有工具性和美感,一味要求孩子做工具性的反复操练,会斫伤孩子的胃口,而在让孩子感受到这门学科的美后,他们自发探索的愿望,才是得以陪伴孩子终身的欢喜。因此,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师把孩子引进门,保留充分的可能性给孩子,让他们在摸索中、在与同伴的互助中动态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窥见学科的美。另外,任何知识技艺的学习都是这样,一时的兴趣或好玩,可以使我们进入这个学习,很快的,就会有需要努力才能超越的瓶颈出现。于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的同时,教师在关键时刻又要懂得“助力”:当瓶颈出现的时候,及时鼓励学生用点心力,打开另一扇窗,把学生引到另一个层次去,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真心陪孩子走,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教师也将一路向前,不断找寻自身的定位。以学生为镜,教师常常可以看到自己的边界,从而和孩子一起“绕到世界的背后”,找出原本不曾觉知的可能,这就是“全然共生”的教学态度。在孩子的探询中,我们求真不止;在孩子的质疑中,我们创新不竭。从孩子那里,我们不断获得求真与创新的动力,反复体悟教育的真谛: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渠道的今天,我们不要刻意讨好孩子,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时刻保持心里的平静、内心的开放、生活的乐趣,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将这样的生命态度传给孩子,我想这也许是新时期教师最应该传达给孩子的宝贵财富吧。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