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2014-06-10 15:55林淑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于勒主体意识

林淑芳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也告诉我们,学生素质的形成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内化的过程,如果不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完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确立好“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意识,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认识不清,造成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不会“学”,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改变这种格局,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语文教师只有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教学理念,才有可能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中心角色,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新局面。

一是要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全心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

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通过情感这一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教师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二、营造民主氛围,搭建主体平台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强调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应遵循这一教学理念,设法为学生搭建民主交流平台,指导并激发学生“唱戏”,真正创设学生与文本、教师、生生交流、碰撞、沟通的主体环境。尤其是要注意营造民主氛围,鼓励持批评意见的学生敢于发言,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教学创设一种无拘束、无畏缩、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气氛。

比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抨击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但近年来,对小说主题也有新的认识:即表现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为此,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菲利普夫妇,你会怎样对待于勒?”学生讨论之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会跟他们一样拒绝接纳于勒,也有人说:在理论上我同情他,接纳他,但在实践上我还是拒绝他,因为于勒不但挥霍掉了自己的那部分财产,还大大占用了我们应得的那部分,我们已经穷困潦倒,已没有能力再负担他了。学生畅所欲言,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教师对此要因势利导。于是,我问他们:“小说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是褒还是贬?”他们一致回答:“是贬。”我说:“作者的观点是明确的,小说主题虽可理解为表现小人物的辛酸,但他们那种自私、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做法,作者还是给予否定的。那么我们身上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弱点呢?同学们应该正视自身的弱点,去追求较高的人生境界,去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

三、提倡质疑问难,活跃主体思维

受传统教学影响,当前很多学生常常囿于思维定势,习惯于向教师要现成的问题答案,而很少、甚至是不敢向教师质疑问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宽松平等氛围、满足学生成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要注重质疑意识的培养与质疑的方法指导,以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活跃思维,积极“诘问”,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要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逐步做到善于质疑。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问难也应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期达到多赢结果。如内容简单和课文有一定关系的可适时解决;和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有直接关系的则纳入教师的教学范畴重点解决,直至人人释疑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着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领悟。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于勒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