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霞
【摘 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课堂理论与策略体系。它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学生团体作用的发挥,增强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本文从素质教育观从发,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努力研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合作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交往是人的内在需要,是人存在的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现已成为当代教改领域中影响最大的研究课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是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更是发展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活的知识,而且获得合作理念;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团队优势和个人长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过交往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③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④教师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时遵循的原则;⑤开展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⑥确定“标准分”与“奖励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良好的课堂合作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一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一个孩子的欢乐与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与肉。”小组合作学习最明显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好班风的形成,有助于教学相长,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纯洁、牢固的友谊。因此,教师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差异特点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多边互动,促进全体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进行合理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个体差异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智力、个性、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优化小组组合,以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也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3.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度地使用,时机是否合适,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地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注意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善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在学生的小组合作结束后,作一个适当的总结,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进一步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促进每一个小组都进行反思和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倡导的诸多新学习方式之一是合作学习。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小组合作技能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文炽.实施合作学习,发挥优势互补[J].小學数学教学,2003
[3]邓九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J].课改探微,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