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

2014-06-09 14:19:07贾慧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产时胎心监护

贾慧琴

山西省平定县人民医院 山西平定 045200

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

贾慧琴

山西省平定县人民医院 山西平定 045200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后的临床效果并对产时胎心监护进行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待产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诊断仪监测胎儿心率,观察组进行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25,P<0.01),且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6.65,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61,P<0.05)。结论: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可及时准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并通过对症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产妇在胎心监护时进行护理可提高对胎儿的监护质量,值得在临床重视。

胎心监护;多普勒;护理

临床上最常用的胎心率监测方法为多普勒听诊,但由于相邻胎心监测的时间较长,所以对胎心率、宫缩和胎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识别较差[1]。几年来,我院在胎儿出生前对产妇采用持续性胎心率电子监护仪来监测胎儿心率,并与多普勒胎心率监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持续性胎儿监护明显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并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同时进行全面护理工作,使临床产科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待产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待产妇入院均进行常规检查,均无胎儿头盆不称和合并妇科严重疾病患者。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其中观察组待产妇年龄为21~28岁,平均为(25.5+2.7)岁,孕期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40.2+2.8)周;经产妇38例,初产妇162例;对照组待产妇年龄为22~30岁,平均为(25.7+2.8)岁,孕龄为38~42周,平均孕龄为(40.3+2.7)周,经产妇43例,初产妇157例。观察组待产妇采用持续胎儿电子监护,对照组采用多普勒监测胎儿心率,两组待产妇在年龄、孕龄以及经、初产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胎心监测方法观察组使用胎儿监护仪,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诊断仪。

1.2.1 对照组待产妇采用手摸缩宫法,在宫缩间歇期约15~30分钟的间隔时间内采用多普勒诊断仪监听胎心音变化,监听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当待产妇破膜时应对羊水性状进行观察[2]。

1.2.2 观察组待产妇平躺在床上,对宫口进行观察,当初产妇宫口开大在7厘米以上或经产妇宫口开大在3厘米以上时,将胎心音探头固定于待产妇腹部胎心音最明显地方,然后将宫缩探头固定于宫底部,将监护仪开通,然后将胎心率曲线以及宫缩压力波形打印成监护图纸。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由于多数待产妇不了解分娩知识,在产前待产妇由于宫口疼痛,所以会产生紧张和焦虑心理,在进行持续性胎儿监护时很多待产妇甚至出现恐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对待产妇进行胎心监护前应主动热情与待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进行心理护理支持,详细讲解胎心监护的相关知识,告知待产妇及家属胎心监护的重要意义,并用鼓励话语引导待产妇使其主动与护理人员配合进行胎心监护。对于过度紧张和焦虑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待产妇做深呼吸运动,并适当按摩其腹部使来减少体力消耗。

1.3.2 胎心监护护理在胎心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胎心监护图纸上胎心率和宫缩压力变化,若胎心率及宫缩压力出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在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密切监测待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经常与待产妇进行语言沟通,尽量满足其提出的要求以减轻待产妇的心理压力和提高配合度。

1.4 新生儿窒息评价和观察指标

1.4.1 新生儿窒息评价根据出生后1min Apgar标准进行评分,分为轻度和重度窒息。轻度窒息:Apgar评分在4~7分之间;重度窒息:Apgar评分在3分以下。

1.4.2 观察指标在监护过程中观察待产妇胎心率和宫缩压力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新生儿出生后根据Apgar评分标准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例数和漏诊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采用X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对比两组胎心监护结果发现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漏诊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1),提示持续胎心电子监护与多普勒检测胎儿心率相比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对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两组胎儿窘迫发生例数和漏诊率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比较根据Apgar评分,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5%,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3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0%,经统计,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61,P<0.05)。

3.讨论

胎儿心率主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调节,临床上通过胎心率变化判断胎儿在宫内是否发生缺氧和宫内窘迫近而帮助临床正确作出处理方案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但胎儿在宫内发生缺氧的初级阶段由于通过心血管调节或减低耗氧等代偿反应使胎儿心率和心音无明显变化。在宫缩期间由于子宫胎盘循环血液减少会使宫内胎儿缺氧情况增加,导致发生宫内窘迫。采用多普勒胎心监测仪对胎儿心率进行监测时只能间断进行,不能在宫缩期对胎儿心率进行监测,所以不能及时有效判断胎儿在体内缺氧情况和宫内窘迫的发生情况。产时持续胎心监测可以对胎儿出生前的胎心进行全程监测,能显示全程的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变化情况,所以能够及时监测胎儿在宫内发生窘迫并能够降低漏诊率,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症处理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产时持续胎心监测后发现胎儿宫内窘迫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普通多普勒监测发现的17例(P<0.01),且漏诊率(1.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5%)(P<0.01)。同时由于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窘迫而采取对症处理,所以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5)。对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的待产妇进行全面护理可以缓解待产妇紧张、焦虑心理,使待产妇和家属放心、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在持续胎心监护过程中密切观察待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并积极对症处理可预防减少待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综合以上论述,进行产时胎心持续监护能够及时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对产妇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科胎儿监护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闫丽.产时胎心监护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4):503-504.

[2]杨春英,邓秀云.产时胎心监护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06.

R473.71

B

1009-6019(2014)10-0203-01

猜你喜欢
产时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2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母子健康(2016年2期)2016-05-18 16:53:20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