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的探究

2014-06-09 14:19方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抗结核抗病毒艾滋病

方宜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的探究

方宜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管理模式。方法:14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模式分为单纯抗结核治疗组(A组,21例)、强化抗结核治疗序贯抗病毒治疗组(B组,103例)和抗病毒联合抗结核治疗组(C组,24例),比较三组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均为100%,三组的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中断治疗率显著高于A、B组,A、C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治疗后CD4+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提高(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合理选择治疗管理模式对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预后、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

结核病(TB)是临床常见艾滋病(AIDS)患者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HIV感染相关性疾病,TB/HIV双重感染已成为目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本研究分析了14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管理模式实施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48例,均在AIDS抗病毒治疗前即检出肺结核,确诊为TB/HIV双重感染,排除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18岁以下患者;除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除外结核性胸膜炎以及肺外结核患者。其中,男128例,女20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51.1± 2.3)岁。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抗结核治疗组(A组,21例)、强化抗结核治疗序贯抗病毒治疗组(B组,103例)和抗病毒联合抗结核治疗组(C组,24例),三组年龄、性别构成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管理

对于CD4+在200/mm3以下者现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2月以后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CD4+在200-350/mm3之间者,先予以抗结核治疗,结束抗结核治疗以后立即予以抗病毒治疗;对于CD4+在350/mm3以上者,初期予以抗病毒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抗病毒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方案为d4T或者AZT、3TC联合EFV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对于初治肺结核患者,应用2HREZ/4HR进行治疗,对于复治肺结核患者应用3HREZ/6HRE方案进行治疗。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确保用药的早期、规律、联合、适量以及全程。

1.2.2 随访管理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除接受诊断与治疗外,还应由主管医师进行全程督导和追踪管理,患者及其家属均接受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用药依从性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在抗病毒强化治疗期间,应由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督导,进入巩固期后应由医护人员以及家属进行共同督导,出院后由门诊医生进行电话、信件或者互联网等方式追踪随访,以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等,并预约复诊时间,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和资料,评价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机以及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并每2-3个月进行CD43+T淋巴细胞检查,强化期还应进行胸片复查,1次/月,疗程结束后再复查1次。统计治疗期间各组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均接受为0.5-2年的随访,统计肺结核复发率以及生存率。

1.4 疗效标准

治疗成功:顺利结束疗程,且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经胸片检查显示病灶消失或者大部分吸收,痰菌转阴;治疗失败:经抗结核治疗5个月以后痰涂片显示抗酸杆菌呈阳性,或者阴性患者转阳,经胸片检查显示病灶无吸收甚至增多;中断治疗:未完成疗程或者放弃治疗;复发:疗程结束后再次出现肺结核相关症状以及X线胸片表现。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三组的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中断治疗率显著高于A、B组,A、C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CD4+淋巴细胞变化

三组治疗后CD4+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CD4+淋巴细胞变化比较(±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CD4+淋巴细胞变化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A组21 184.2±102.7 223.6±58.9 229.3±63.1 B组103 80.4±129.4 209.3±110.8 295.5±210.1 C组24 118.8±146.1 272.2±204.5 325.5±153.9

2.3 不良反应

A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C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n(%)]

2.4 督导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均接受定期督导随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均为100%,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结核病与艾滋病两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可导致病情进展加快,增加死亡率。但临床实践表明,TB/HIV双重感染患者往往难以获得系统性治疗,不经影响临床疗效,且可能引起疾病传播[2]。早期结核筛查以及控制治疗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加强临床治疗管理非常必要[3]。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管理方案,可获得显著疗效。A组患者的CD4+水平较低,予以单纯抗结核治疗,成功率为90.5%,但失败率与死亡率均达到4.8%。B组患者的CD4+水平在200-350/mm3之间,治疗成功率达96.1%,失败率和死亡率均在2%以下。C组的无失败病例,但死亡率达4.2%,高于B组。三组治疗后CD4+淋巴细胞水平均获得了显著提高,疗效满意。但本研究结果亦显示,B、C组在肝功能损害方面较A组显著提高,主要是多药联合应用将增加药物副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导致治疗失败[4]。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并强化治疗管理,以期改善临床预后。

[1]李建伟,钟球,杨应周等.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现况评价及其对策探讨[J].广东医学,2010,31(15):1932-1934.

[2]赵津,李仁忠.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结核诊断治疗管理现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13-17.

[3]林艳荣,许丁空,汤卓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251-1253.

[4]林森,马樱子,王英姿等.实施系统管理促进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提高的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2):85-89.

R183

B

1009-6019(2014)10-0316-02

猜你喜欢
抗结核抗病毒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 世界艾滋病日》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