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坚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
专业满意度对大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激励、引导学习的强大动力,是衡量大学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直接关系学生今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和服务产品产生的实际感知与预期的差值。具体来讲,专业满意度是高校“顾客”——学生从专业软硬件、教师资源及专业培养目标等角度对大学专业培养合理度的一种评价[1],对就读专业的一种态度或情感反应,诸多要素的综合满足程度。
了解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一方面能够有效把握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综合分析其专业满意度低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而寻求对其思想教育工作对策,既是提升该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迫切需要,同时更是高校教育质量的现实诉求。本文拟从在宁波南高教园区3所高职院新生专业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出发,深入探究导致其专业满意度欠佳的深层原因,进而尝试提出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教育对策。
本次调查对象是宁波南高教园区3所高职院校大一新生。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通过分层抽样在药学、食品、护理、旅游、国贸、金融等20个专业发放调查问卷。从每个专业选择10名学生,共发放并现场回收200份调查问卷,剔除11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4.5%,其中男生106人,女生83人。
测量工具采用自编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专业、性别、家庭居住地等基本情况,主要调查被测者专业满意度、角色适应性、职业向往与就读专业吻合度、转专业意向等因素,采用三点评定量表:“1”表示满意,“2”表示一般,“3”表示不满意。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考察显著性影响高职大学新生专业满意度的自变量并检验自变量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幅度,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等进行研究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程如下所示:
1.样本中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学生87人,占46.0%,对所学专业感觉一般的学生42人,占22.2%,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生60人,占31.7%。学生专业满意度感觉一般和不满意达54.0%,总体而言,对就读专业满意评价度不高,导致对发展前景感觉悲观或迷茫。
表1 不同性别,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对专业满意度的交叉分析表
2.表1中可以看出,专业满意度在性别、专业类别和家庭所在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值分别为0.878,0.333,0.968,P 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 0.05,说明性别、专业类别和家庭所在地三个因素对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3.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自己兴趣非常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分别为68人,79人,42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0%,41.8%,22.2%,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中对自身兴趣非常了解的占52.9%,P=0.000<0.01,表明专业满意度与填报志愿时对兴趣的了解程度显现出极显著性相关。
4.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一般考虑和没有考虑自己的学科和思维能力分别为78人,71人,40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3%,37.6%和21.2%,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中没有考虑自己的学科和思维能力比例最高,占38.3%,P=0.000<0.01,表明专业满意度与专业选择时有没有考虑自己的学科和思维能力显现出极显著性相关。
5.对大学学习和教学方式,学习计划、学习环境和学习压力等学习适应因素分析,对大学学习适应性满意高、一般和不满意的学生分别为74人,80人,35人,学习适应性强的群体中68人选择专业满意度高,他们对自己目前所学专业满意的占78.2%,未显著相关。
表2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其他影响因素回归分析表(系数 a)
6.从表2中可以看出,回归系数检验统计量t值从高到低分别为职业向往与就读专业的吻合度>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转专业意向>专业选择达成度>填报志愿时专业认知度,其中转专业意向t值为负值,转专业意向越强烈,专业满意度越低,职业向往与就读专业的吻合度和专业满意度相伴概率p=.000<0.01,呈现出极显著性相关,专业选择达成度对应的p=.029<0.05,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填报志愿时专业认知度对应的p=.154>0.05,说明其对专业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评价度不高。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客观来讲,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校层次、学科建设、教学设施、专业优势、师资力量、文化积淀、实验实训基地、学习和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还处在劣势。主观来说,高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学习上往往缺乏动力,产生不满意心理,自认为比普通高校生低一个档次,入学前已基本确立了满意度低下的主观感受,由此首因效应带来较多的负性情绪情感体验影响专业满意度,对自我和所学专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缺乏对专业的理性认识和好感。
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性别、家庭所在地类型和专业类别对专业满意度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0.878,0.333和0.968,三者均没有显著性影响,是新生专业满意度的非显著性因素,与樊明成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不相同。在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男生的满意度指数均值1.8585>女生的1.8554,女生的专业满意度较男生略高,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和抱负水平越高的人对现实状态越不满,男生满意度稍低可能与男生的期望水平有关。专业类别上,经管类学生满意度指数均值1.9605>理工类的1.7876,理工类学生专业满意度高,可能与文理科不同的学科特点与专业优势有关。专业满意度家庭所在地来自乡镇的学生均值1.9138>城市学生的1.8333>农村学生的1.8312,与家庭在城市和乡镇的学生相比,来自农村学生专业满意度最高,这可能与就业预期有关,样本中农村学生大多来自东部沿海农村,就业机会已明显改善,来自城市和乡镇的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寄予了较高期望,但在当前城镇高职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和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他们更难满意自身的专业。
对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中,专业感兴趣程度较高者占73.6%,一般者占26.4%,不感兴趣者0%,专业满意度低下者中,对专业不感兴趣比例最高,达63.3%,可见个人兴趣是影响专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与大学新生专业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专业兴趣程度越高,专业满意度越高,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专业满意度低。一些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忽视专业兴趣,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但入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致使专业满意度下降。
调查中发现,录取志愿与填报志愿的关系对专业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对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中,第1志愿占70.1%,第2-3志愿占26.4%,第4-6志愿占2.3%,调剂志愿1.1%,专业满意度下的学生中则呈反比,调剂志愿比例最高,占36.7%,专业调剂生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不清或认识得不够全面,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模糊,找不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内部动机不足。
根据回归结果显示,专业认知度与专业满意度没有显著地影响,这与以往学者研究结果不符,可能与样本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重视专业信息调查,对就读专业有一定了解有关。
职业向往是个人内在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源。职业向往与就读专业的吻合度高低决定专业信心,吻合度高表明学生对该专业就业前景乐观,专业满意度高。同时学生对自己专业越满意,越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专业知识,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也越能坚持所学和今后愿从事相关的职业。对专业满意的学生中,职业向往与就读专业的吻合度高的占80.5%,而在满意度低的学生中,66.7%的学生认为自身职业向往与就读专业的吻合度低。另外,大学新生对专业满意度高低直接影响到专业思想的稳定性。大学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与其转专业意向的产生呈负相关,即专业满意度越高,专业思想越稳定,专业承诺水平越高,转专业率越低,专业满意度低,则刚好相反。
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低下的学生,往往专业承诺低下,即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对所学专业往往认识不清或认识得不够全面,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产生内心冲突和心理压力,缺乏对自我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导致在适应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而产生了学业困难、心理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帮助和引导大学新生提高专业满意度,尽快适应新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政管理者的重要任务。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因素的做法,增强学生专业满意度。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对专业兴趣是影响专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是专业教育成败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树立专业思想、进行有效专业学习的第一步。专业兴趣方面的心理困惑往往是自己对专业不深入了解,对专业认识不全面甚至厌烦敌对情绪造成的。因此,多渠道多方式积极开展专业引导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入学初了解所学专业培养与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形势与前景等,较好的稳定学生专业情绪,增加专业认同感。安排报告会、参观校园等多种活动及时缓解和消除同学们的专业疑虑,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专业的信心;邀请专业权威的专家、教授以讲座与讨论的形式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情况、专业发展前景、师资力量、国内外发展现状、产业行业情况及就业职业前景等方面给同学们作交流,另外,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高年级的优秀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经验教训对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各阶段学习目标,对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释疑解惑,引导其正确看待自己专业,明确所谓“冷”“热”专业的辩证关系,提高专业信心和兴趣。
缺乏对自身情况和个人特点的分析,入学前填报志愿的盲目跟风和听从他人意见,对专业的重要信息把握不够,缺乏以职业规划为前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新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不高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从大学一年级起就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授课、培训、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和组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今后从事与该专业密切相关工作的概率,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了解专业与个性的匹配性,确定生涯目标,规划人生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学生明确自已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针对性地加强和弥补,及早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增强职业竞争力[2]。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导和专业适应性的指导,提高对大学学习方式和角色的适应,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并从宏观上对职业目标的选择和实施予以调整和掌控,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并对大学生产生内在激励作用,使其产生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主动自律强化自己未来职业能力的积累。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密切相关。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从内心里不认同自己的专业,再加上学习方法、教学环境与高中不同,他们的自信心明显不足,学习动机受到很大影响,铸就了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适应性差,并进而导致生活中自卑、学习上有倦怠,在能力上有自轻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封闭心理,往往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学生工作者要主动关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信心教育和耐挫力训练,帮助其寻找解决困难的合理途径,教育其建立成熟的学习生活心理预防机制[3]。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对专业满意度低下学生干预的作用。针对专业满意度低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通过多种形式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学后,应及时针对专业满意度低下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重塑自我,挖掘发展专业潜力的优势,走出心理困惑,提高其专业满意度。
另外,在实施转专业或第二次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以讲座、座谈、咨询答疑等对大学生选择专业进行指导,国外高校对学生专业选择指导工作比较系统,值得借鉴学习[4]。
[1]张 丽.基于SEM模型的专业满意度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2:15-16.
[2]吕晓宁,郑庆照.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动机分析与招生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21-23.
[3]张 宇.专业满意度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02-104.
[4]樊明成.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