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滨 侯旭 董静 李若愚 于铠睿
手术中取下的病理组织过小(检材长径≤0.2cm)的情况非常常见,如膀胱肿瘤、声带息肉、脑部胶质瘤、各部位淋巴结等。传统方法是使用大头针将病理组织扎牢,固定于试纸或滤纸上。如果病理组织如大头针尖样大小,就难以固定。即便是放在试纸或滤纸上,病理组织经固定液固定后,颜色苍白,与试纸或滤纸近似,难以辨认。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理科交接病理取材时,寻找及识别病理组织非常困难。需要反复的辨识、确认,耗时费力。当遇到病理组织过小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使用伊红将微小病理组织染色的方法,将它们染成红色,很容易看出哪个是送检的微小病理组织,降低了识别送检组织的难度,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伊红是一种酸性组织染色剂,溶于水及乙醇。它是病理组织检查过程中使用的常规染色剂。使用伊红染色后的病理组织,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红色,钙盐和细菌可呈蓝色或紫蓝色[1]。它不会引起病理组织的结构及质量的变化,不影响病理组织检查报告的结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拟行手术切除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1~45岁。随机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2.8±1.4)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3.2±1.3)岁。2组一般资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将手术中取下的微小病理组织先放置在试纸或滤纸上妥为包裹,然后放入专用病理容器内;尽快浸泡于装有足够量固定液的容器中固定;固定后,按规定程序送检。固定液量应浸没包裹病理组织的试纸或滤纸包。常规固定液为4%中性甲醛。
1.2.2 试验组:用干燥、洁净的大镊子尖,轻蘸一下准备好的伊红粉剂,随后轻轻夹取或蘸取微小病理组织,在此过程中要求力度适中,不能改变病理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微小病理组织遇伊红即被染成红色,将其放置在试纸或滤纸上。或先将微小病理组织放置在试纸或滤纸上,再用干燥、洁净的大镊子尖,轻蘸一下准备好的伊红粉剂,再用这把大镊子尖部,轻轻接触一下病理组织,使病理组织染成红色后,包裹好放入专用病理容器内,加入固定液,固定液量应浸没包裹病理组织的试纸或滤纸包。固定后,按规定程序送检。常规固定液为4%中性甲醛。
1.2.3 信息化处理:将病理标本容器条码化,用PDA手持终端先扫描患者腕带信息,再扫描病理容器外面的信息,即完成了病理组织的确认及送检。与病理科交接时使用PDA手持终端扫描条码,显示患者及病理组织信息,即完成交接确认工作。PDA在病理组织留取、送检确认中的应用具有实时、动态、方便、快捷等优点,PDA的语音输入、图像传输、对话呼叫、储存记忆等功能极大地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病理组织送检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辨识难易度:①轻度:病理组织辨识时间1~10 s。②中度:病理组织辨识时间11~20 s。③重度:病理组织辨识时间21~30 s。④极重度:病理组织辨识时间在31 s以上或难以辨识。
1.3.2 病理诊断准确率:随机将微小病理组织分别按以上两种方法保存、送检。分别统计2组病理诊断报告的正确例数。依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断指南》的病理诊断标准,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做出病理诊断。计算2组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计算公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观察指标识别难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观察指标诊断准确率均为100%,2组比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观察指标识别难易度比较 n=50,例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与重视程度的加强,我们能够对很多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手术。很多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由于体积非常小,在确认、保存及送检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要防止病理组织送检过程的差错及丢失,病理组织的固定液质量要符合要求:即浸泡固定之后,不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保证得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3.1 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和相关技术与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就送检的标本(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做出的关于该组织标本的病理诊断。病理学诊断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的重要依据,并在疾病预防与传染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3.2 病理组织对于病理诊断的作用 医院病理科所接收的手术部的病理组织标本,主要是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就送检的病理组织标本,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简称病理诊断)[1]。所以,病理组织是病理科医师做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基础。手术部护士应正确掌握病理组织标本的留取、保存、送检的相关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如发生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标本组织过小等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的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能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病理科对此类病理组织是不予接收的[1]。上述情况会延误患者疾病的正确诊断,使医生不能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法,护士不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患者失去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所以,手术部护士要加强对病理组织的管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改进工作。
3.3 微小病理组织留取、送检注意事项 手术中切除的微小病理组织,如何固定、保存、送检,防丢失及差错,是做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关键。病理组织离体后,应尽快浸泡于装有足够量固定液的密闭容器中固定。固定液量应为被固定标本体积的5~10倍[1]。但微小病理组织(检材长径≤0.2cm)的固定液量应以浸没包裹病理组织的试纸或滤纸包为妥。微小病理组织只能用试纸或滤纸包裹,禁用纱布包裹。因微小的病理组织会沾附在纱布纤维上,如不染色,微小病理组织将难以辨认,即使已用伊红染色,病理组织也难以从纱布上取下。会给病理检验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或称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术中快速活检),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求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仅用30 min,就可以做出诊断。但手术中取下的过小的标本(检材长径≤0.2cm),是不宜做快速病理诊断的[1]。术中所需要的细胞病理学检查,大多是脱落细胞的检查。如胸、腹腔积液或冲洗液、关节腔积液、脑脊液等的脱落细胞检查。因脱落的细胞极易自溶,所以要求手术部护士,采集的标本中不用添加任何固定液,尽快送检。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送检制片的,应将采集的标本置于低温环境或加入适量95%乙醇,短时间保存[2]。
3.4 伊红染色微小病理组织的应用价值 它有效地防止了微小病理组织的丢失,创造了便利的工作条件,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增加了科室之间合作的满意度、医患之间的满意度。使用伊红染色微小病理组织后,再固定液固定、送检的方法,来替代传统保存、固定微小病理组织方法,两组辨识难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方法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伊红染色微小病理组织,省时省力,既有效地防止了微小病理组织丢失、又可以获得病理诊断的准确结果,且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阶平,韩启德,王陇德,等主编.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第 4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1,27,39.
2 吴阶平,韩启德,陈竺,等主编.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