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06-07 10:02:57王丽娅周文龙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血氨凝血酶原肝性

王丽娅,周文龙

(1.开封市中心医院内科,河南开封475000;2.开封市卫生学校,河南开封475001)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丽娅1,周文龙2

(1.开封市中心医院内科,河南开封475000;2.开封市卫生学校,河南开封475001)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方法 对开封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HE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非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HE组),采用SPSS软件13.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E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及PTA的明显下降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HE的3个独立的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危险因素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在我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9 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30%~40%发展为肝硬化。我国每年死于乙肝肝硬化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者约有30万,其中肝性脑病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70%,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研究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HE组)的病例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无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氨等因素进行比较,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

1.2 分析方法

HE组及对照组的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变量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变量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

2 结果

2.1 2组化验室检测指标分析

HE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血常规、血凝指标的分析,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HE组与非HE组生化检验资料分析

注:ALB、T-Bil、血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HE组与非HE组血常规的分析

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HE组与非HE组血凝指标的分析

2.2 HE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

在对HE组及非HE组肝功能、肾功能、血氨、血常规、血凝指标等诸多项目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6个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为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3个因素入选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HE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氨代谢紊乱引起血氨升高、氨中毒是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氨主要是通过干扰脑的能量代谢而对大脑产生毒性作用,另外,氨还可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2]。

高胆红素血症反映患者出现了肝脏代谢功能的障碍,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当肝功能减退时,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均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由于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的破坏,导致结合胆红素亦不能正常排入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3-4]。

本研究显示,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指标,血清白蛋白(ALB)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如果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则ALB在血液中浓度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的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本研究中血清白蛋白在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低白蛋白血症为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发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差异在HE组和非H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它们的升高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在严重肝病胆酶分离时反而正常,故并不能反映肝脏的贮备能力及合成代谢能力。

血常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升高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的存在,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的升高,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大多数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外周血中WBC的数量可能减少,因此,合并肝性脑病时很多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可在正常范围甚至偏低,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仍会升高。本研究显示,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外周血中WBC的升高不多见,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者占28例(58.33%)且在2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HE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多合并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时血红蛋白、血小板可减少,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血凝指标为反应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常规检测PT、PTA、TT、APTT、FIB。血浆凝血酶原(PT)的影响因素有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X因子,它们均在肝脏合成,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提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可反映肝脏的贮备功能,PTA降低时,反映肝脏的贮备能力下降。本研究中PT、PTA在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因素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结构,以及抗凝血物质的有无,与肝功能的联系相对较小;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反应内源性凝血途径有无障碍,主要用于各种血友病的诊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老年人及孕妇可有生理性增高,感染及创伤可反应性增高,对肝功能的评价无明显意义。本研究亦显示,TT、APTT、FIB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们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发生无明显联系。

上述研究结果均采用的是单因素分析,但是,单因素之间可能会存在彼此的影响,并且各单因素与HE的联系可能存在偶然性,为了进一步排除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及血氨升高为影响肝性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1]姚光弼主编.临床肝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7-197.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19-438.

[3]姜浩,谢青.肝性脑病临床诊治的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0):1 027-1 030.

[4]王宇明,晏泽辉.肝性脑病诊断治疗新认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68-573.

[责任编辑 时 红]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liver cirrhosis

WANG Liya1,ZHOU Wenlong2
(1.Gastroenterology of Central Horspital,Kaifeng City,Kaifeng,Henan 475000,China;2.Attending physician kaifeng health school,Kaifeng,Henan 475001,Chaina)

Objective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study risk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thereby improve the accurac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e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group)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the 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3,and we randomly selected another 48 cases which were not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s the control group.Then we analyzed them with SPSS 13.0 software.Results Single factor analysis:The value of PT,blood ammonia,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e granulocytes of HE group a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value of PTA、ALB a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P<0.05).Conclusion Blood ammonia,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PTA are supposed to be the thre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E.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hepatic encephalopathy;risk factors

R387.86

A

1672-7606(2014)04-0292-03

2014-09-22

王丽娅(1970-),女,河南开封人,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工作。

猜你喜欢
血氨凝血酶原肝性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33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6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预后分析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