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社区工作站 丰富“为王的内容”
——以《大江晚报》为例

2014-06-07 10:01汪维明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居委大江芜湖

□汪维明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安徽 芜湖 241003)

设立社区工作站 丰富“为王的内容”
——以《大江晚报》为例

□汪维明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安徽 芜湖 241003)

“内容为王”,这是业界铁律;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移动媒体的严峻挑战,丰富媒体报道“内容”显得更加迫切。“内容”如何得以丰富?丰富“内容”新的渠道在哪?《大江晚报》从2010年底起,通过在市区设立社区工作站,让记者下到基层,走进百姓生活;通过建立网络和现实的信息队伍,不断开辟信息源,架构信息“直通车”,使版面内容更丰富,与读者的贴近性增强,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0年12月31日,《大江晚报》创刊15周年庆典在安徽省芜湖市鸠兹广场隆重举行,仪式上,北京路、弋矶山等六个街道的代表,分别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大江晚报社区工作站”牌匾,至此,《大江晚报》在市区设立的首批社区工作站正式运行,这是安徽省新闻单位首家在社区设立工作站。

截止到2014年6月,大江晚报社区工作站已经发展到20个,几近覆盖芜湖主城区。社区工作站的设立,促使记者下到基层,来到百姓之中。晚报的“社区记者”,依托社区工作站而招聘的150名通讯员、信息员,组建的“社区聊天室”、“社区工作者”两个QQ群,使晚报的新闻触角直接延伸到社会最基层,甚至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活跃在社区的记者和通讯员、信息员,以倾听百姓呼声,关注百姓需求为己任,无疑成了架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座心桥。社区工作站的创立和社区工作站模式的运行,为晚报带来了丰富的新闻线索,记者在“接地气”过程中得到锻炼,原创新闻增多,与读者的贴近性增强,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也通过这个渠道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社区工作站一个普通的案例

茜茜(化名)是芜湖市鸠江区南阳社区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2013年4岁,不幸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因家庭生活困难,拿不出所需的2万多元手术费。2013年3月17日,“社区记者”在工作站上班获得此信息后及时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爱心潮,短短10天时间,就收到捐款3万多元。2013年4月3日,茜茜在合肥完成手术,恢复了健康。

社区工作站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谈到创立社区工作站,必须要从《大江晚报》的定位和新近面临的挑战说起。1996年1月1日,《芜湖晚报》(后更名为《大江晚报》)正式创刊,以“为百姓说话,替百姓办事”为办报宗旨,一面世,就因其贴近芜湖,贴近读者而风行江城。创办头几年,晚报年年改版,每次改版都紧紧抓住“做大做强地方新闻,增强报纸的地方性”这个牛鼻子,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使芜湖地方新闻在整张报纸中的分量不断增加,面向芜湖百姓的衣食住行、办事就业等的各种服务丰富多彩,报纸的发行量、广告量和社会影响力一路攀升。

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手机成为网络终端后,纸媒面临着读者流失,发行量、广告量和社会影响力下滑的严峻形势。2010年10月,在筹备创刊15周年庆典之际,《大江晚报》编委会经过对15年发展历程的总结以及对现实环境认真分析后认为,要有效应对挑战,必须进一步做强“内容”;而作为地方晚报,最应该、最能够做强的“内容”就是地方性,并提出了两条重要措施:在市区创立一批社区工作站,以工作站为支点,将新闻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底层;组建由晚报采编人员参加的“大江义工队”,为民提供服务,将新闻报道与便民服务结合起来。首批工作站挂牌后,晚报从地方新闻部选出三名业务精、年纪轻、干劲足、会摄影的记者,每人“承包”了两个工作站。

为了使工作站不流于形式,晚报制定了相关规定——

时间保证:“社区记者”每周必须到自己的每一个工作站上半天班,并鼓励多去。考虑到“社区记者”还要承担跑“口”任务,所以,到站上班时间由记者自己掌握。如果该周工作日均有其它指令性采访任务,可改到双休日去工作站补齐。如果无正当理由,发现有一周(次)空缺的,提出批评;发现有二周(次)空缺的,扣发其当月计分制的20%;发现有三周(次)空缺的,扣发其当月计分制的40%,并进行人员撤换处理。

工作任务:这半天干什么?每个工作站都挂牌公布了“社区记者”的姓名、联系方式,记者可以在工作站“坐班”,坐等居民前来反映问题、寻求帮助、给报纸提建议意见等;可以随社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一道或是自己独自到居民家中走访,了解居民的衣食住行,听听他们对哪些事感到满意,对哪些事感到不满意;看看居民家中有特色的装潢,有价值的收藏,少见的花草等等,一句话——带着心、睁大眼,去发现好人好事、趣人趣事、奇人奇事等。

评分政策:稿件(含新闻照片)评分时,从稿件(含新闻照片)本身能直观地看出是通过在工作站上班而采写(拍摄)的,评分标准提高一个档次。

六个街道充分利用记者到站上班的机会,积极提供各类信息,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使其它街道感到了压力,他们一边增加与晚报的联系,一边纷纷要求晚报到自己那里设站。2011年6月,晚报推出社区新闻版,周一至周五每天固定出一个版。2012年、2013年,晚报两次对社区工作站进行扩容,使社区工作站总数增加到20个。3名记者不再兼跑其它“口子”,成为专职“社区记者”;其它记者每人“承包”一个没设工作站的社区。与此同时,经各社居委推荐、晚报培训,晚报以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新闻版为平台,组建了一支由150人组成的通讯员、信息员队伍。为方便联系,晚报又建立了“社区聊天室(居民为主)”和“社区工作者”两个QQ群,“社区记者”、相关编辑、通讯员、信息员全部加入两个群中。这两个群不仅是新闻线索通报的平台,还是社区新闻版研讨的平台。2013年3月,社区新闻版增加到每天两个,版面新辟了“走基层——我在社区工作站”、“践行走转改·我的民情日记”、“做一天社区主任助理”、“爱心驿站”等专栏。社区版把为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水电气、路灯、下水道、垃圾、绿化、电梯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事,“大江义工队”还经常联合市里其它的义工队一起到社区开展便民服务,社居委和居民们把晚报亲切地称为“编外居委会”。

社区工作站模式运行三年多来,对丰富晚报版面“内容”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这毕竟是项新探索,还有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调动记者走访居民的积极性,如何将新闻和义工服务有效转化为报纸销量,如何妥善处理居民投诉设站的社居委问题等。

猜你喜欢
居委大江芜湖
社区居委里的“挂职小干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居委挂职小干部”少年团校实践课程
在少年团校里“实”践——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少年团校“居委挂职小干部”实践课程
百万雄师过大江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题〈大江弦歌〉①》
搞笑秀
VIGIL AUNTIES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大江和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