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容娥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 李容娥
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使学习活动更形象直观,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水中的航行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首先调查全班学生有哪些是骑自行车上学的,然后让他们谈有风和无风时骑车的感受,进而体会到“顺风车速=静风车速+风速;逆风车速=静风车速-风速”,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船在顺水和逆水中航行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到“顺水船速=静水船速+水速;逆水船速=静水船速-水速”的结论,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设计,找准了教学起点,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新课教学时要安排多层次的铺垫,并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有阶梯;在练习时,要多组织有趣、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具体说来,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先自学后交流
在某些新课的学习上,可由原来“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变为“学生先个人自学后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空,促进学生发展。如初一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中的“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劳力调配问题”等都要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这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线段图,再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当有的小组学生画出的线段图不符合要求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改,对合理部分自己肯定,最后再向学生展示画线段图的正确过程。这样设计新课,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暴露出自己在求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与别人合作的快乐。
2.学生出题学生做
单纯由教师出题学生做有局限性,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发展,而如果由学生出题学生做,学生在出题做题中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而且也发展了能力。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节课,当讲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例1之后,我让同桌之间相互出10个题进行训练。学生感到非常新奇,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出题基本上符合要求,有一部分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适用不同的解法。有一部分学生出题超过本节学习范围,如(9/10-1/15)×30,但他们也能根据当天学习的知识正确解答。学生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就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尤其是合作学习,它被老师们视为凸现学习主体、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体现合作精神的最有效方式,因而频频使用。但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注重了形式——让学生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从而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步入无效误区。比如说,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缺乏深思熟虑,显得主观随意。对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哪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进行,缺乏筛选和计划,往往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合作学习没有效果。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保持沉默;教学的重难点被遗漏或淡化,费时低效;学生对学习方式本身产生怀疑和排斥。还比如,有时候教师一声“讨论开始”,教室内顿时形成多个小组,七嘴八舌你争我抢,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见解,各行其道,争执、吵闹,乱作一团,不懂得倾听,不会补充,不知否定。这样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学生难有收获,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学习成效低,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也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充分领会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以期获得更大成效。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的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教育的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我觉得,数学课本的阅读应该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要能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课中阅读要把读、思、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阅读要有耐心,要在学生自主探索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容,体现出数学的思想、观点、方法。读书还要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行为。课后阅读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智慧的土壤里长出三片绿叶: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为。”但愿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引导下,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数学教学,衍生出新的数学教育思想;用好的行动去实践教学,数学课堂终将呈现出一片湛蓝的灵性的天空。
(作者单位:武汉市吴家山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