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菁
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第一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大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教师分类管理与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我们要明确应用型师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应用型师资团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缘结构、梯队架构和互补技能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定位的需要。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用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将这些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他们具有熟练的行业职业操作技能,更能将这一技能应用于指导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
一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主要是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创新性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创建一支创新性、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才兴则学校兴,人才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从整体建设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具备发现、解决生产生活等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亟待提高。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广东药学院为例,截止到2013年末,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0人(表1),占专任教师数的8.6%。目前聘用兼职客座教授29人(表2)。虽然有大量外聘兼职教师,但大多数是校外实习点带教教师,真正来学校从事实践教学的寥寥无几。目前应用型高校在师资队伍分类管理、职务晋升、培训平台、学科团队、考核评价等方面也还不够完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应用型特色,从体制与机制着手,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以促进学校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发展目标。人才培养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1];培养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发展对一线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必须建设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胜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的教师由于自身经历、学历、生活背景的限制,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中也存在偏重理论水平,轻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现象,因此,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真正有效结合,在这一情况下,培养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差,缺乏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严重影响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就业需求。可以说,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三)科技创新需要
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是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教学、科研、生产与新科学、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进而促进学校科研创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使学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应用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研究所的建设和新实验、新项目的开发,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毕业实践课题。通过高水平应用型教师和科研、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区域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二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一)转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学历教育,更要重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引进时学历方面的要求应强调专业对口,所学即所用,在师资队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训,而不能仅仅囿于学历的达标。
(二)制定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
1针对应用型教师个人
应用型教师的认定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来认定[2]。目前,应用型教师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的指导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及其他系列的技术职务,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如医师系列、会计师、经济师等)并具有1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教师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训练的时间,累计达到1年以上,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
2针对应用型师资团队
(三)制定科学的应用型师资培养计划endprint
构筑系列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学校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安排专业教师到专业相关的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并定期组织考核,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优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和组成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水平。加强应用型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交流经验、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推出教师“访企业计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构建学校与社会对口单位联系的长效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获取与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培养教师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增进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四)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注重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实践经验丰富、通技术、善经营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他们充实到教学一线。当然,引进的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也应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引进后的在职培训,增强其理论和教学能力,以改变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外,高校可以建立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利用各种资源,面向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机构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高级技师等来校做客座教授、讲习教授或兼职教师,从事实践课教学,弥补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和在编专业教师人员不足的限制。真正使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兼职教师走上讲台,将实践知识与技能带到教学中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了使现有应用型师资队伍模式进一步优化,高校应建立便于实际操作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包括人才引进的导向机制,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3]等保障机制,以优化师资队伍的应用能力结构、组成结构和教师经历结构。一系列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健康发展,真正促进学科专业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
[2]王金华,刘俊芹.论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35.
[3]滕祥东,任伟宁,杨冰.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7):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