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资源动员的结构逻辑*
——基于景颇族“目瑙纵歌”分析

2014-06-05 15:31李树燕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景颇族动员学会

李树燕

(昆明学院 科学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214)

节庆资源动员的结构逻辑*
——基于景颇族“目瑙纵歌”分析

李树燕1

(昆明学院 科学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214)

节庆资源动员根植于社会运动理论,继承的同时也在节庆场域与空间下遵循自身运行逻辑,但也突破了资源动员理论从社会运动层面发展起来的负面形象,而更多地体现社会正功能的一面。文章以跨境民族--景颇族的目瑙纵歌为实证研究,提出节庆资源动员的内涵、激励机制、途径与功能,从另一个角度研究节庆资源动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村落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丰富资源动员理论。

资源动员;节庆资源动员;目瑙纵歌

一、研究起源

资源动员是社会运动发展的一个现代理论〔1〕,根源于西方涌现的大量社会运动的反思和总结。资源动员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今天仍然是社会运动现象的重要视角之一。该理论认为社会运动的产生除了剥夺、不满等非理性因素外,社会上可供社会运动发起者和参与者利用的资源大大增加了,这些运动者(组织)策略性地从支持者那里累积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与对手、权力、精英进行交换,最终实现其某种利益,因此社会运动是一个理性的资源动员过程。麦卡锡和扎尔德的理论基础来自奥尔森的一个核心命题—成本—收益的权衡是集体行动理论的核心〔2〕,两位学者各自撰写的论文:《社会运动在美国的发展趋势:专业化与资源动员》和《资源动员和社会运动:一个局部理论》奠定了资源动员理论的基础。

资源动员理论研究形成了二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资源动员,包括有形的资金、场所、设施、成员,也包括无形的意识形态、领袖气质、组织技巧、合法性支持等等。二是社会运动组织所嵌入的社会背景,包括社会运动组织所在的政治体制的开放性或压制性,即“政治机会结构”(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社会运动产业”(social movement industry)的内部关系以及“社会运动部门”(social movement sector)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关系。

资源动员理论发展的前期以物质资源动员为主要对象,强调资源动员的意义和作用〔3〕,以D.斯诺(Snow)为代表的批评论者指出了文化和认同因素在资源动员中的作用,莫劳发展了媒体与资源动员的互动关系,资源动员理论突破了早期社会运动理论发展的局限,向更广泛的空间延伸。

资源动员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该理论的运用和研究还局限在抗争性、集体性、革命性、制度外的事件和运动。传统研究对集体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相对剥夺感、认知不协调、挫折、地位不一致、不满等,都是属于病态社会心理的范畴。本文试图借鉴资源动员理论的前人研究,通过当前中国社会兴盛的节庆活动,探讨如何通过节庆资源动员,充分发挥节庆功能,更好地建构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少数民族村落。

二、节庆资源动员

节庆资源不是与生俱来就需要动员,也不是所有的节庆都需要动员,哪些节庆需要动员?动员什么?为什么要动员?如何动员?取决于节庆的性质和节庆共享的群体与社会。节庆需要的资源总量越多,组织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动员。但一项活动的成功发起,需要一定数量的资源并采取各种资源动员策略,节庆活动作为一项集体行为,离不开充分动员那些潜在的和已经参与其中的成员。只有发动一定数量的成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庆活动中,才可能使节庆活动顺利合法,盛大进行。

(一)节庆资源动员的背景

节庆资源动员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获得充分发展。节庆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节庆的存在是一种自在状态,到规定的时间就会自发举办节日,但如何过,就是动员的潜在条件。传统的节庆活动体现出很强的民间性、自发性、区域性、国家在场性。国家在场呈现出两种情况:其一,国家不想在场,但民间要让国家在场,一方面有民间对国家的崇拜,另一方面有证明民间仪式合法性的一面。其二,也有民间不在场,但国家让民间在场的行为,如代表民间艺术、仪式不断在国家仪式的舞台上出现,有些还演变为国家仪式,最明显的就是民间节日的国家化和民间仪式的国家化,国家与民间社会嵌入程度越来越深。〔4〕

而节庆成为一种资源被动员起来确实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产物,节庆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了一条节庆文化产业链,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有过的现象。现代节庆活动超出了传统文化的范畴,也超出了传统民间的范畴,出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发展模式,国家在场主导节日庆典是目前社会的常见现象,特别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节日活动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日程工作,远远超出了节庆本身的传统意义。

(二)节庆资源动员的内涵

要提出节庆资源动员的内涵,首先得回归到社会运动理论的资源动员。社会运动理论认为,社会运动能够动员以下资源:时间、人数、资金、有政治影响的第三派势力、意识形态、领导人和沟通系统等〔5〕,后来的发展对资源的范围界定越来越广泛,包括资金、场地、设施、成员、时间资源、精神资源、无形的意识形态、领袖气质、组织技巧、合法性支持、网络资源,被称为资源总量。资源总量与组织化程度是决定一项运动成败的关键。

社会运动把关注点放在哪些民众是社会运动的潜在成员?这些民众是通过什么机制被动员、被卷入到一个社会运动或革命中的?他们运用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网络?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运动组织结构更有利于社会运动的动员呢?

节庆资源动员是以节庆文化资源为载体,动员现有节庆资源总量满足节庆共享的需要,再生产更大的节庆资源总量,绵延维系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节庆资源动员继承社会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以不同的发展逻辑在自身的场域里运行,节庆资源能够动员的资源总量有资金、场地、设施、组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群体、外来消费者、精神资源、文化资源、无形的意识形态、民族关系、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领袖气质、组织技巧、合法性支持、网络资源等。

(三)节庆资源动员的路径

节庆资源动员路径有传统习俗,遵守传统习俗这部分成员是不需要动员的,只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保护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不让其流失就是节庆资源动员的重要路径。成立民族文化协会、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族文化书籍等都是目前重要的手段。

其次,因为节庆文化被看作一种资源,甚至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资本,国家在场参与动员是重要的路径,地方政府通过对节庆文化的解读、宣传和动员扩大节庆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地方的认知度和经济发展。

再次,民间组织是节庆资源动员的重要结构,D·斯诺(Snow)等指出了社会运动组织和网络对于社会动员的重要性〔6〕。R·古尔德(Gould)区分了社会运动组织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发现二者在社会动员过程中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7〕。同样我们也发现节庆资源动员的组织和网络对节庆活动的成功动员起着关键作用。民族学会是公认的合法性组织,承担着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

(四)节庆资源动员的功能及意义

1.再生产节庆资源总量

利用节庆资源动员社会发展的力量再生产出节庆资源,不断提高和丰富资源总量,如资金、场所、设施、成员、合法性支持、组织精英、组织技巧、文化认同、名声和威望、向心力与凝聚力等等。节庆资源总量通过动员继续再生产,产生雪球效应,这是节庆资源动员最大的功能,也是节庆活动绵延长存的动力。

2.全方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是节庆带来最明显最快的发展成果,特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地理条件的影响,交通封闭、发展受限,节庆旅游业的发展结束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封闭生活,开通了公路、铁路与航空,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带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

节庆民俗文化是旅游业的重要载体,以吃、穿、住、行、娱乐为主的节庆产业链不断崛起,涌现了大批企业,活跃了市场,繁荣了地方经济,丰富了民众生活,市场经济深入边疆少数民族的思想里,从事商业经营的家庭,个人逐年增多。

3.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全世界景颇族人口有百万余人,中国境内13万余人(主要居住在云南德宏,主要与缅甸跨境而居),印度东北部5万余人,缅北克钦邦人口90万余人。目瑙纵歌是全世界景颇族盛大的万人狂欢日。一方面,同源民族跨境而居的天然优势让他们在重大节日里互通往来,相互交流;另一方面,由于节日要求场地宽广、资金雄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主办方的实力,在往来互动中有了超越同源民族以外的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我国景颇族与境外同源民族比较中,深切感到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增强了国家认同感,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

4.节庆管理是创新边疆社会管理的重要模式

边疆社会是一个异域空间,处于国家核心文化的边缘,多宗教多文化融合的地带,容易受外来宗教与文化的渗透,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是国家的战略任务,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以节庆为纽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融合边疆各民族关系,有利于引导边疆民众参与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远离赌博、吸毒贩毒、醉酒等生活行为。

节庆建构起来的边疆民族社会还改善了村落、家庭及个人面貌。目瑙纵歌历年举办地朋生村,20年前是一个公认的吸毒村,村落里的青壮年因吸毒逐年减少,剩下大量的老人与儿童,有意识的精英向党中央发出了“救救景颇族”的声音,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方式禁毒、控毒。社会控制的强硬措施起到了明显的威慑作用,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的生活是一场持久战,而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功能,节庆活动在改变边疆民众生产生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狂欢的节日气氛中,他们以欢快的舞蹈展示着景颇民族的远古与神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如此盛大的节日,需要有专业人才和组织技巧,从中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族精英,也带动了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改变了传统思维方式。社会治安从社会控制走向自我约束,加强了邻里协作,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被国家评为“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节庆管理模式在其中扮演着社会管理的重要功能。

三、实证分析:景颇族“目玛瑙纵歌”动员的结构解析

(一)目瑙纵歌概述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悠久的传统节庆活动,起源于景颇族先民祭奠太阳神给人间降雨降福的祭祀活动,在绵延的传承过程中,沉积了景颇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观念、军事、舞蹈、音乐等内容,铸成厚重的目瑙纵歌文化。目瑙纵歌号称万人狂欢,1983年被德宏州人大常委会确定为法定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15、16定期举行,是13万景颇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在多民族聚集地区,这一节日超出了单一民族的界线,成为各民族集体联欢的盛宴,近些年的发展与宣传,已经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2012年成功申报了“千人刀舞、万人之舞”的世界纪录。目瑙纵歌是景颇民族的集体表征,最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目瑙示栋是景颇族心目中最神圣又崇敬的吉祥物。竖立在“目瑙”舞场中央,节日里,人们要围着“目瑙示栋”尽情跳起“目瑙纵歌”舞蹈。“目瑙示栋”一般是由4块数米高的木牌组成,均用红、黑、白三色绘有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纹样,分为雌牌和雄牌。“目瑙示栋”牌顶端绘有太阳和月亮,意为人类离不开太阳和月亮,第2和第3块示栋之间有刀和剑相连,有“富贵刀、繁衍剑”之意。“目瑙示栋”刻画的螺旋形花纹表示“目瑙纵歌”盛会的舞蹈队伍进行路线图,还有解释为祖先迁徒路线,根部图案意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目瑙纵歌舞队由瑙双组、瑙巴组和群众队伍组成。瑙双是目瑙纵歌的开路先锋,又是祭祀组,是总领舞者和巫师,他们以舞蹈动作、默念祭词的形式完成目瑙纵歌筹备的劳动、祭祀过程,必须按自己规定的舞蹈动作跳。目瑙纵歌舞形有菱形、蕨形、菱形及双弧线形、波浪式曲线形、波浪式曲线及弧线形、蕨形和波浪式曲线形等。如果瑙双不能带领万人狂欢者跳出相应的舞形将认为是本年最大的灾难,整一年都不顺利。

(二)目瑙纵歌组织结构

目瑙纵歌组委会和景颇族学会是分析节庆资源动员的两个重要组织。

1.目瑙纵歌组委会结构图

目瑙纵歌组委会由景颇族学会牵头主办,各职能部门联合协助。县宣传部长承担组委会组长一职,县人大副主任兼职景颇学会会长担任组委会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组委会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承担。16个活动组分别设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分别由对应的职能部门公职人员承担,到第三结构的成员基本是民间的工作人员组成,这就形成了公职人员与民间群众深入互动的组织模式。

2.景颇族学会组织结构

景颇族学会是在国家和民族政策的规范下成立,有省学会、州学会和县学会,县学会在研究业务上接受州学会的指导,其它一切事务和活动完全独立,是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事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目瑙纵歌之乡陇川县景颇族学会为个案解读学会组织结构:

成员资格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分析显示,景颇族协会成员基本是本县行政事业、国企单位及个体工商业主、村委会、村民小组、民间艺人等,也就是成员资格的身分属于本县的精英团体或个人,可以是景颇族也可以是其他民族,这是一个开放的组织,民族身分不是最重要的标准,热心和致力于研究景颇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另外,个人意愿和成员拥有的资格让组织感兴趣。

成员遵守学会章程,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享受组织带来的权力,但义务与权力相比,似乎义务的付出远远大于权力,可以说该学会是公益的民间组织,靠成员的精神动力远远大于物质动力,比起政治组织带来的利益相差甚远。

这些精英人物通过学会组织被动员起来,他们通过自身的影响力、知识结构、关系结构成为扩大再动员的中坚力量。

学会组织成员被动员起来的激励机制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共同的心理遵从、组织带来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精神追求的驱动力更胜一筹,他们付出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贡献出私人网络来壮大学会组织。成员的获益更多是名誉与符号,用奥尔森的核心概念成本——收益理论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收获最大的是学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和处于领导地位的组织领袖地位。

动员的途径与社会物理空间有关,县域空间属于熟人社会,熟人之间相互传播,通过信息弥散的方式聚拢。学会组织精心策划了《章程》,高举遵守国家法规、民族政策的主流框架,进一步发展景颇族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挖掘民族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斯诺把这种动员称为“框架整合”①框架整合是戈夫曼用于分析微观社会的一个概念,斯诺把其引入社会运动理论,用于分析社会运动的微观动员,其含义是把若干具有相近(但不相同)的意识形态、价值或目标的组织通过运动目标和策略的改造而联合起来的过程,也可以是指一个通过运动目标和策略的转换从而把社会运动组织的意识形态、目标及价值与动员对象的利益和怨恨联系起来的过程。,学会组织使用的“主框架”口号是边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社会繁荣稳定。框架动员为组织赢得了合法性与权威性,并用很少的成本争取到了最多的资源。

学会组织承担着三个重要功能。首先,从10个组织机构可以看出,景颇族学会的组织功能最核心的作用是利用民间力量辅助政府广泛开展对景颇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景颇族科学、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其次,学会自身生存发展的功能,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成员、筹措资金、民间艺人培训、外出表演宣传景颇文化、资助景颇族孩子的教育、扶助困难群众等方式,以此扩大社会影响力,支撑组织运转。资金筹措是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资金来源主要靠成员交纳会费、授受社会捐赠、政府拨款、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利息与其它合法收入。

最后,学会最重大的活动就是举办每年一次的目瑙纵歌狂欢活动。这一重大庆祝活动,需要提前半年筹备,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学会的合法性、权威性与成员精英的关系网络很容易动员起大型的节日活动,学会的声誉也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组织功能与国家发展边疆,稳固边疆的战略高度一致,正是这一原因,学会组织存在的合法性、权威性、稳固性就越大,可动员的资源总量就越多。

目瑙纵歌动员的路径:活动搭台、企业唱戏。

通过景颇族协会主办,成立节庆组委会,提供合法性保证,运作方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活动搭台,企业唱戏”。一切事项向企业招标,节庆的功能模块丰富多彩,吃(特色餐饮区)、住、游、娱乐区(公共娱乐区,年货街)、车展、模特比赛等,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不得不归功于组织技巧、合法性支持,这正是组织具有的优势。

四、节庆资源动员与资源动员对照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勾画出节庆资源动员与资源动员理论对照表:

节庆资源动员是资源动员理论的一个分支,在各自的场域与空间中体现了许多重叠和互相渗透的行为共存并遵行它们自己的特殊发展逻辑。每个场域发展的方式都要受周围其他场域的影响,因此,每个场域的运转可能被其他场域的运转所强化或弱化。节庆属于帕森斯认定的最后子系统“文化系统”,这是一个支撑精神和社会结构的共有的象征和思想系统,其中又可再分为集体表征、规范和角色等子系统〔8〕。

节庆是一种资源分配,并且把实践和禀性加入到不同的社会地位之中,当节庆资源能够用来获得节庆“利润”,这些利润能够被积累并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资本时,这些节庆就可以被描述为“资本”,节庆为组织与个人带来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节庆本身也传承了节庆文化资本。

节庆的经济资本集中体现在节庆带动产业链发展,特别对民族民间工艺产品的开发、餐饮、旅游业等表现明显;节庆的政治资本体现在民族节庆是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政府在节日庆典中的最大收益是:和谐稳定的民族节庆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维护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再生产民族地方政府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利用民族节日文化扩大对外宣传,为地方经济,如旅游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地方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氛围。经常从事节庆活动的组织与个人有向外宣传和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节庆的社会资本以关系结构占优势,而这些社会资本是能够增强一个人补充、促进和流动进入非常高贵地位机会的社会群体成员资格。目瑙纵歌节庆组委会,景颇族学会等类似的组织发展从中得到了节庆资本超经济范畴以外的“利润”收益,加大了资源动员的激励机制。

五、结论

节庆资源动员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资源动员理论宝库,继承资源动员理论的同时也在节庆场域与空间下遵循自身的运行逻辑。以“活动搭台,经济唱戏”为组织动员口号,满足节庆活动的物质资源;以丰富边疆各民族文化生活,加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繁荣稳定为动员主框架,赢得合法性支持;民族协会网络的广泛性与深入性是组织动员的技巧,使整个节庆资源动员与活动实现成为可能;边疆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实现动员的群众基础。

社会运动关注更多的是病态社会心理现象,节庆资源动员体现的是集体狂欢、民族融合、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体现社会运行正功能的一面,这是节庆资源动员与社会运动不同的运行逻辑,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本研究是基于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实证分析得出,景颇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直过区民族”,社会发育程度较底,节庆规模大,集体性强,文化认同强烈,在国家主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该民族的最大特点,本文节庆资源动员的结构逻辑受这一条件影响。

[1]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Olson,Mancur.“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3.

[3]石大建,李向平.资源动员理论及其研究维度[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李树燕.多民族边境社区民众生活与国家在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5]科塞.社会学导论[M].杨心恒,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6]Snow,David A,Louis A Zurcher,and Sheldon Ekland-Olson.“Social Net work s and Social Movements:A Microstructural Apprlach to Differential Recruitment” [J].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 l,1980,45:787-801.

[7]Gould, Roger V.“Multiple Networks and Mobilixat ion in the Paris Commune” [J], 1871.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 l, 1991, 56:716-729.

[8]杰西·洛佩兹,约翰·斯科特.社会结构[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刘 强)

D633.3

A

1671-0681(2014)03-0148-06

李树燕(1975年),女,云南江川县人,副教授,博士。

2013-12-25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CSH014),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XSH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景颇族动员学会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国防动员歌
学会分享
音乐迪斯尼
对“景颇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三千人同享景颇生态绿叶宴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