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朝霞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 广州,510070)
对构建文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考
温朝霞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 广州,510070)
当前,我国尚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而在评估文化建设的成效方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先行一步,做了有益探索。2012年,南海制定了《南海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委托第三方开展对南海文化服务体系的首次考核,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定量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收集主客观数据,加权计算后得出南海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数评价结果,总结出南海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亮点及需要重点改进的短板,并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说,南海文化评价体系从文件的出台到贯彻落实,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意义,对于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文化建设;文化引领;评价体系;南海;启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当前,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而广东也在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而如何评估文化建设的成效呢?是否可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在这方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先行一步,做了有益探索。2012年,南海制定了《南海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以下简称《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文化引领南海科学发展新模式。该评价体系的出台,在佛山市乃至广东都属于首创,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对于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体制的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笔者曾参与了有关课题的调研,对南海构建文化引领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考察。本文拟以南海为例,对如何构建科学规范的文化建设考核标准进行初步的探讨。
对于经济建设,我们有系统完整的考核指标,但对于文化建设,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的考评标准。佛山市南海区为了加快推进南海区作为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文化建设评价体系。2012年,南海文体旅游局以《评价体系》为基础,委托独立第三方调研机构对“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行年度综合评价。《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首次由第三方社会组织来完成政府服务项目的评估,不仅针对公众进行满意度及需求的调研,同时也对评价体系中的客观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真正做到独立客观评估。该评价体系的出台,对于南海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广东和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
(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以文化惠民为目的,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服务,强调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满意度,重视和不断了解群众需求。《评价体系》对南海文化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推进南海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南海向文化强区跨越
率先建立南海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南海区根据广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文化自觉,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建立、完善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客观反映南海区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对加快南海由经济强区向文化强区跨越,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有利于及时总结南海文化改革与发展经验,扩大南海文化发展的影响力
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总结南海文化改革与发展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南海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在南海区建立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各镇街在文化建设中的综合考核,对推动《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及时了解公众需求,为更好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建议参考,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评价体系》通过对客观指标数据的收集了解各项工作进程及完成情况,收集和了解公众对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的评价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运用定性(深度访谈和田野观察)与定量(结构化问卷街头拦截访问)的调研方法进行评价,尤其田野观察方法的运用有效地刻画了南海公众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需求,综合评估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成情况,能够为更好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建议参考,真正做到文化惠民。同时,还能有效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顺利验收。
(二)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一级政府而言,评价指标设计最基本的原则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从价值取向出发,从而保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文化建设的绩效。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组织实施、开展成果应用,构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为此,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文化建设的评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并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科学性是构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最基本的原则。首先在指标项的选择方面,既考虑了体系的完整性,各方面的工作不能有遗漏;又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即每一个单项指标的确定都考虑此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指标的选择上,突出了简明扼要、抓住了关键变量。南海从众多的指标中遴选出最能说明文化建设本质特征的优化指标,并就权数设定、指标内涵、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定义阐述和量化分析。其次,收集的资料尽可能做到准确、可靠、易于采集,尽量利用和开发统计部门现有的资料,统计口径和包含范围一致。《评价体系》的量化指标还运用科学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而评价体系的最终使用形式则是计算机软件,这些都体现出测评方式的科学性。
2.系统性原则
“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活动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其评价指标既要反映精神生活的过程,又要反映精神生活的环境;既要反映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又要反映经济建设的成果;既要对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评价,又要对其制度建设进行评价,还要了解“公众对文化发展满意度”,务求较为全面地考察南海各街镇开展“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系统性原则要求各个具体指标在其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要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定量指标是对所考察的事物应用数量指标来加以描述和评价,目的是加强对事物的准确性叙述和科学性判断,它是指标评价体系的主体。定性指标是在定量指标无法比较准确描述事物的时候,加以辅助说明的指标,是对其性质和价值的判断。定量指标具有精确性、客观性且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的优点;而那些较难或不宜定量化的,则用定性指标来衡量,这也是指标科学性的要求。在《评价体系》中,有些指标比较适合采用数量化和计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但是有些指标则很难或不宜采用数量化或计量化的方式来衡量,而比较适合用语言来进行定性的描述。所以在构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时,南海根据不同评价内容或指标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描述形式。定量和定性指标相互结合,互为佐证,相互补充,这样对事物的描述和判断才能更加准确和全面。
4.可测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可测性主要包括评价指标本身的可测性和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现实可行性两方面。《评价体系》要与南海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并对南海的工作有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指标考核体系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不能脱离南海的具体情况。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则很难做到,那么达标率就会很低,或者导致弄虚作假;如果标准定得太低,则很容易做到,也失去文化创建活动的意义。因此,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有可操作性。
5.可比性原则和相对稳定性原则
指标的可比性主要包括纵向(与历史数据)和横向(与其他地区)两个方面的比较,与历史数据比较是评价体系的主体。指标体系的稳定性是指考核的指标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可以强化被考核者的预期,以便尽早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比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静态特征。尤其是对于南海这种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行政辖区,这种相对的静态就更为明显。因而在指标的构建过程中,除了一些必要的绝对指标外,还要有一些动态的相对指标。通过这种相对指标的变化来体现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活动过程中的可比性。同时这种可比性原则还要求指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继承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建构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时,必须从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取行政辖区一级普遍具有的发展要素设计指标,使其具有区际可比性,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同时,还应做到按指标所获得的统计材料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况,即具有发展的、纵向的可比性。
6.实用性原则
构建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文化建设目标变为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以便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衡量一个体系的好坏决不是看它投入了多少、如何的先进,而是看它是否真正满足公众需求,是否真正实用。因此,在进行文化建设规划时,始终不忘实用性原则,努力保证投入落在实处,保证建设出来的成果切切实实是所需要的,而不是光有一个外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评价体系》从酝酿到出台,经过反复的研讨、修订、完善,最终得以确立。从《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来看,充分体现了文化引领促进南海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
(一)选取指标的影响因素
在《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上,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公众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的公众,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导向,也是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最根本的职能是服务职能,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服务,就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
2.城市发展程度
城市发展程度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环境、人口发展程度的总和。城市发展的程度不同,客观上也必然影响到构成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标不同。南海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城市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发展程度将会决定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影响评价指标的确定。
3.公共文化的地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需求,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南海区提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的概念,不仅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而且让公共文化作为驱动力,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
《评价体系》结合南海实际,摆脱传统做法,设置了客观和主观两大指标,既反映了南海文化建设的客观情况,又反映了人们对南海文化建设的主观感受。
1.客观指标
《南海区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指标由五组指标构成:文化基础建设投入强度、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强度、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强度、文化引领环境优化强度和文化引领和谐社会强度(详见表1)。
2.主观指标
在主观指标方面,围绕“公众对文化发展满意度”,设置了4个方面的指标:对文化发展现状的感知、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感知、对文化产业与消费的感知、对文化服务体系的感知(详见表2)。
文化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南海区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工作的综合评价。前两年作为评价的摸底和试验阶段,主要是了解整个南海区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工作的综合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完成情况相对较弱的指标由文化部门细化到下一年的镇街领导干部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方案,并将相关指标的收集统计纳入机关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方案。
评价工作的组织和程序如下:
1.由区政府委托区文体旅游局牵头,组织区发改、经贸、财政、统计、科技、教育、规划、建设、交通、水务、市政、环保、民政、公安、城管、共青团、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南海区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工作评价领导组(以下简称“评价领导组”),开展对整个南海区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工作可以委托社会第三方负责完成。评价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区文体旅游局。
2.每年12月底前,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将本年度本地区、本部门负责的文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和文化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打分,并形成自查报告送评价领导组办公室。
3.评价领导组在收到自查报告后,于次年1月初组织(包括专家、部门领导和第三方机构)现场核查,对全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监督检查,形成综合评价报告,于1 月30日前报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应用方面,评价结果通过审核后,由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南海区改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参考,将完成情况相对较弱的指标由评价领导组办公室细化到下一年的镇街领导干部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方案。
表1 客观指标体系
2012年6月,《评价体系》的初稿出台后,南海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终稿。雷厉风行的南海,当年就以正式出台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委托第三方——广州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开展对南海文化服务体系的首次考核,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定量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收集主客观数据,加权计算后得出南海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数评价结果,总结出南海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八大亮点及需要重点改进的短板,并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说,南海文化评价体系从文件的出台到贯彻落实,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意义,对于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文化建设要坚持和突出“人民性”,既要有硬实力的考核标准,也要注重民众的主观感受,实现“硬与软”双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性为旨归的文化生产和创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表2 主观指标体系
文化建设的一切内容和所有措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然而,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的“人民性”却正在经历来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解构或挑战。具体说来,在实践层面,就是一些文化产业正在试图以其生产的“大众性”娱乐来实现“人民性”的替代;在理论层面,则是受到西方社会理论影响的“公民性”诉求试图完成对“人民性”的改写。实际上,这两种倾向的出现有着共同的现实根源。那就是与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文化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也不断走向深入,它一方面使文化产业受到市场驱动而更专注利润追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市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的扩展,因而在实践层面推动了以快速消费为目的的“大众性”文化生产,在意识形态层面推动了以西方现代社会结构为蓝图的“公民性”想象。这给我们如何理解文化的“人民性”制造了不同程度的混淆,也给我们创造真正的人民性文化造成了不同方面的困扰。换言之,当前强调坚持文化生产和创造的“人民性”方针,恰恰是一种及时的澄清和反拨。因而立足产业化进程探讨文化的“人民性”命题,是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南海文化引领综合评价体系的出台,正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民性”的特点,坚持“文艺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为人民的方向。从《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设置来看,综合评价体系既有客观的硬指标,也有主观的软考核,从三个特点可以看出其“以文化人”的旨归。
一是具有全面统筹性。综合评价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考核衡量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能够准确全面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主观指标方面,进行了定量拦截访问、深度访谈、田野观察访问等环节,开展主观指标数据收集暨公众满意度及需求调研。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针对本地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及意见领袖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从专家角度分析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针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情况,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本地公众了解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深度挖掘公众满意及不满意的原因,深入了解公众需求。
二是具有延续性。综合评价体系以南海“十二五”规划和科学发展内容为依据,科学设计了基础投入、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群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它是南海“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落实。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将顶层设计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三是具有指导性。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相对合理,评价指标具有代表性、可量化及可对比性。考核评价规范,评价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文化引领科学发展的程度以及薄弱环节,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二)在评价体系中引入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感知,注重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
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建工作的难点和工作任务,南海区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规划。创建规划明晰创建的基本条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保障体系,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文化服务均衡化、文化服务机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主要的规划思路,并对创建任务进行量化。调查显示,公众对南海区文化发展规划的满意度得分为89.83分,表明公众对于南海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建规划是比较认可的。而评价体系的一个亮点就是:引入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感知,注重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体现在不同群体之间。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或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做好这些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南海努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方向之一。作为珠三角产业发展重地,南海区企业众多、工厂云集,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工作居住,外来人口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不可忽视的群体。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权益,南海推行“六个一”(谱一首厂歌、办一份厂报、设一个宣传橱窗、建一个员工活动室、树一种企业精神、建一支文体团队),提出城乡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对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扶持企业建立职工书屋,开展产业文化节、企业达人秀、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外来工人的文化生活。
在考核的调查中显示,受访居民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工等群体也享有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感知度得分为88.59分,表明公众较为认可南海区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工等群体公共文化权益的保障;而且,在文化发展现状的满意度评价上,未成年人和 60岁以上老人的满意度分别达到 61.3%,75.9%,均高于总体满意度水平(58.4%),也说明南海较为关注对青少年、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说,在文化引领评价体系中引入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感知和评价指标,强调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值得全省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时参考。
(三)注意弥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短板
补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短板是南海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重要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南海通过在财政投入、产品供给、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文艺作品在农村的展演次数,缩小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差距,较好地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的发展。在南海文化引领综合评价体系中,专门设置了“城镇和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同等重要,正向均等化发展”的指标,而该项指标的考核满意度得分为89.67,表明受访居民认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成绩。
从调查结果来看,公共文化硬件设施的改善是当前南海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最重要的成果,5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其居住的社区最近一年内文化设施/场馆有增加,而这一比例在城市受访者中间只占49.4%,这也体现出南海在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上向农村地区做出的倾斜。
(四)实行“公司化政府”管理体制
中国城市管理中逐渐出现“公司化政府”现象:地方化的政策选择与经济发展目标的约束,表现为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准。“公司化政府”在确保经济发展速度上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其最显著的效能表现在资源动员效率与项目启动速度方面。从土地、金融、人力到行业政策、信息和行政服务,这种管理体制的能力大大显现出来。
在城市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一个城市可能拥有的最大的经营资源包括四个方面:土地、信息、行政服务和特殊政策资源。南海区的特殊政策资源的优势非常明显,即文化引领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政策。
在评价本地区文化建设的成效方面,南海并没有自己“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而是委托第三方——广州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开展对南海文化服务体系的首次考核,表明了一种中立的态度和立场。根据考核和调研的结果,第三方分析了南海区目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公众评价及需求,为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供参与空间;加强资金投入、改进设施布局合理性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针对群体差异化需求打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并注重服务细化等。可以说,这也体现了“公司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方向。
“公司化政府”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经营管理者在更大意义上将是一个使用高效率商业运营规则去利用城市资源进行高回报经营设计与实施的职业经理人,虽然他也需要平衡考虑城市公共政策需要,但同时他将更多地从商业运营效率的角度来启动、安排和控制相关资源的使用行为。
城市投资者及服务供应者获得了更为常规的咨议渠道,对于城市的管理政策与措施提供较为经常的意见,并在正式的论坛中交换意见及平衡利益分歧。
第二,专设的政府权力机构则淡出经营行为领域,专司法定的执法权力。城市法人制也在很大意义上明确地界定了它的管理模式的高度的服务取向,在合法的前提下,城市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运用、赢利管理、细分的投资者群体组合吸引策略、公共关系策略将更多地遵循高效、优质的原则。在城市服务模式上,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城市管理者则应着眼于培育城市的主要竞争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任何的改革探索,都需要有坚强的后盾和充足的保障,要善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总结形成长效的机制体制。南海对“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在实践中制订一系列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组织、政策、财政等保障机制,确保文化建设走上机制创新、制度保障的快车道。从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文化人才集聚发展、文化引领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企业上市、文化消费补贴、城市规划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领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等方面制订的配套制度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有宏观也有微观,能有针对性地助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的顺利深入。而且,为了确保这些制度政策的落实,南海还大胆进行创新,设立了文化引领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一年一度的考评。文化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文化发展模式,及时指导文化建设。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 [J].红旗文稿,2010,(15).
[4]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 [J].红旗文稿,2010,(16).
[5]D.保罗·谢弗.文化引领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李保林)
D602
A
1671-0681(2014)03-0167-06
温朝霞(1974—),女,文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校刊部副主任(《探求》杂志社副主编),教授。
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