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萍,杨爱玲,王丽芳,严寒冰,朱青青,高贤珠
(1.浙江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室,315010;2.宁波市干部保健中心)
急诊患者压疮评估流程改良及应用效果
陆萍1,杨爱玲1,王丽芳2,严寒冰1,朱青青1,高贤珠1
(1.浙江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室,315010;2.宁波市干部保健中心)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抢救工作中对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的科学管理[1]。临床实践显示,急诊护士忙于抢救患者生命,容易忽视对急诊患者压疮风险的全面评估,造成急诊患者压疮漏评估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滞后现象。为实现抢救患者生命同时提高压疮评估执行率,2013年7~12月,改良急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流程,采取两步压疮风险评估法,效果满意。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6月,急诊科有495位急诊患者未评估压疮风险;临床科室对急诊室皮肤交接有13例不满意。
1.2 问题分析 分析总结压疮未评估的原因,根据20/80法则[2],把常规的压疮评估过程繁琐花费时间多、一定程度不能兼顾急诊患者抢救需要的问题,作为压疮管理工作的焦点去改善,设计改良急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流程。
2013年1~6月急诊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急诊患者为观察组,排除心肺复苏、生命体征严重不稳定等因素无法进行压疮评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评估流程 对进入急诊室患者,护士采用压疮Braden Scale评分量表[3],对患者的感觉、潮湿、活动、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力六个方面,通过望、问、触方式进行压疮评分。
2.2 观察组采取改良压疮评估流程 采取两步压疮风险评估法:第1步:患者进入急诊室,护士根据压疮Braden Scale评分量表中的评估内容,通过询问、表面查看的方式对患者的压疮风险作出快速初步判断,筛选高危压疮风险的患者,在不干扰急救诊治的条件下进行初步压疮预防处理。第2步:对筛选的高危压疮风险的患者,在患者完成急救诊治或进入急诊室2 h内及转入其他临床科室前,护士根据压疮Braden Scale评分量表中的评估内容,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
2.3 评价指标及数据收集
2.3.1 护士压疮评估执行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压疮评估患者的人数与单位时间内需要进行压疮评估患者的总人数之比。每天责任组长检查进入急诊室患者压疮评分执行情况。
2.3.2 临床科室对急诊护士满意度 设计调查临床科室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相关满意度,内容涉及:病情、皮肤、用药情况、各类导管的交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各条目满意5分、基本满意3分、不满意0分,总分100分。每月随机调查20个科室,评价结果:>85分为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以满意、基本满意累计测算总体满意度。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1 护士对急诊患者压疮评估执行率 见表1。
3.2 临床科室对急诊室皮肤交接的满意度 见表2。
表1 两组护士压疮评估执行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科室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改良压疮风险流程,第一步通过询问、表面查看的方式筛选高危压疮风险的患者,护士只需花费较短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依从性;第二步,设计对高危压疮风险的患者在完成急救诊治或进入急诊室2 h内及转入其他临床科室前进行压疮风险再评估,既保障患者急救诊治的需要,又在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上做了科学的补救措施,且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4]。有文献报道,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9.3 kPa的压力持续2 h就可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坏死[5],为本研究改良压疮风险流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科室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总体满意度为93.33%、无一例因皮肤交接问题导致的不满意;观察组压疮评估执行率98.21%,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论证改良的急诊室压疮风险流程的科学性和临床价值。
[1] 曾小英.加强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63-264.
[2] 葛云霞.“二八定律”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5(7):5.
[3] 赵琳.Braden评分表在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23):83-84.
[4] 吴卫娟,姚彩燕.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A):56-57.
[5] 王泠.压疮管理(一)[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R472.2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3.038
2014-03-02)
陆萍,副主任护师,Email:320473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