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莲
摘 要:技工教育具有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人文素养教育在技工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
关键词:人文素养 技校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并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近年来,技校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在滑坡,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质、人格修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不利。因此,在技校学生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已成为技工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如何培养技校生的人文素养谈几点个人做法。
一、以高尚的师德感化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循循善诱”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表述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師人格品质特征的体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技校生年龄大都在16-18岁,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复杂而敏感,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了父母来到技校,开始独立生活。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原因,常常受冷眼和歧视,他们自卑、压抑、灰心丧气、学习散漫、不求上进,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以致对老师冷漠抵触,甚至逆反敌对。因此,只有打破心理上的坚冰,才能温暖其心灵。这需要老师用爱心、耐心、尊重、理解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少讽刺挖苦,多鼓励、少指责,多给以彰显个性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和自信。这样他们才乐于亲近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教师师德最好的体现。当教师以真诚和爱心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教育才能焕发生命和活力,学生也将更具人文素养。
二、以生动的课堂感染人
文学即人学。语文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表现为:有上进心、同情心、感恩心、羞耻感、责任感,有自制力,做事认真等。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是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思想性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笔者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人文因素,使人文教育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交融、同步。如对《记念刘和珍君》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讲解《邓稼先》时,挖掘人物身上的凝聚力,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神圣,珍惜生命;对《陈情表》的讲授,让学生懂得至爱亲情,学会感恩。选取《山居秋暝》《归园田居》《春江花月夜》等山水美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清幽,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学生对环保、和谐社会等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体验感悟,不仅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品德的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以传统的文化感动人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对古典文化的积累、理解和传承,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教材中,有许多经久不衰的古文和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人格榜样,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英雄文天祥等。教师让学生感受历史杰出人物的伟大贡献和深厚炽烈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刻发掘人物的精神蕴涵和内在神韵,让英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做人的真谛。
四、以开阔的视野造化人
课文毕竟只有几十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本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现实的,而课堂所延伸出的知识、情感是无限的。技校生的课余时间很充足,教师可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这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又一途径。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有选择地推荐一些读物,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做笔记,并定期举办剪贴、编报、书评、感想交流会,也可开设广播站、第二课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不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提高整体素质。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而应是在教育教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教学生做一个有良知、有修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