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2014-06-04 15:19凌敏
职业·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凌敏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国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本文从新农村人才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完善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 人才培养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前提,而农业的基础和资源又相对薄弱,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阻力。处理好三农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人才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以及农民的富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这也赋予了我国职业教育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农村人才现状

1.我国农村的基本情况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尽管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粮食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才能有效化解这一矛盾。而只有依靠科技的推动,依靠人才的支撑,农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农村面貌才能焕然一新,农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2.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情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学历在逐步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农村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而且吸引力不强。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又没有好的激励机制,人才很难长期留在农村,人才流动性较强,缺口也较大。农业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规模较小等因素都会影响人才的加入,影响人才发挥作用。

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存在问题。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仍占绝大多数,而从事技能类、经营类生产的农民比例较少,其中种养人员占到了78%,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人员仅占20%。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必然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影响生产力的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国家用于教育方面的经费支出所占份额较少,用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经费就更少了。据统计,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9418.86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161.0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58%;国家财政性教育經费占GDP的比例是3.83%,比上年增加了0.05%,但这一比例仍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尽管国家用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足以彻底解决农业各类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

2.农业专业教育不发达

大中专院校农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繁冗、老套,教材版本比较陈旧,教材的编排和设置不够科学与合理,影响了受教育者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还是参考普通教育来进行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太强,缺乏指导性;专业课程没有特色,缺乏实用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这势必影响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职业院校、农科专业的数量、质量和规模都在不断萎缩,从而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3.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农民送孩子求学,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业有成,考个理想的大学,在城市找份体面的工作,最终离开农村。于是,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人才进入城市发展,而在升学中被淘汰的农家子弟就留在农村。农村为城市培养人才,农村为城市做贡献,这种奇怪的现象值得全社会深思,这种教育的体制机制必须要改革和创新。此外,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不强、动力不足,特别是职业院校,往往忽视农村,而更看重城市的发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导致农村和城市人才分布失衡,城乡差距不断加大。

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尽管我国拥有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但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人才所占比例较低,不少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离开了农村去城市发展。这样农村人虽多但人才太少,很难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如何培养更多农业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潜力,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尽快将农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一份使命和责任。职业教育应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

1.不断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农产品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面对的不仅仅是本地市场以及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的竞争。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这些都需要大量农业高级人才的支撑。

农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应该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向农业倾斜,多为农村和农民利益考虑,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多培养用得上、技术好、留得住的优秀人才,定期在农村组织开展义务技术传授和培训,送技术或项目下乡,送服务到田间地头,拉近职业院校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系,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职业院校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职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或创业,或者多安排学生去农村实习,逐步改变农村人才的结构,扩大农村人才的数量,提高农村人才的质量;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各种教育或培训资源,加强农村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形成农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确保农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林院校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农林、科技和教育相配合,向农民传授实用型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推动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从而让农民都可以通过科技致富,通过农业发家致富,这样农业人才的流失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得到化解,农村人才保持相对稳定。对农村每年未考上大学的毕业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其通过职业技术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等进行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或培训,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术,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本领,在农村广阔天地干出一番事业,体现自身的价值。职业院校要面向农业、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结合各地农村实际,开发和推广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积极开展乡土人才的培训,尤其要强化当地特色项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乡土人才走向专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

3.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功能

科技成果只有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职校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要抓紧时间进行转化,不要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职业院校特别是农林方面的职校,是现代农业知识、技术、科研和人才的聚集地,一方面培养了大量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人才,助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一旦投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必将加快农业的发展,必将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职校和农业的完美结合,完全可以实现共赢。

四、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职業教育作用发挥的政策措施

1.政策层面

(1)增加财政投入。要想让职业教育在新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就必须增加财政投入,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适当提高;要利用多种途径筹措经费,保证农村各项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校或机构;调整农村教育的结构,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规格以及配套设施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又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确保资源合理配置,达到最佳效果;不断完善奖学金制度和贷款制度,让每个农村学生都有学校上、上得起学,不能因为学费的问题而终止了学业;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当作一项公共服务,纳入财政开支的范畴,加快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民教育或培训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农村各项教育经费的落实。

(2)转变思想观念。当前新农村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农村人才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到农村人才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农业发展需要的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式农民,农民也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提高,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政府在新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转变重物质、轻人才的落后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新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的观念,把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做好职校与农村对接的桥梁和纽带。

(3)建立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培养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建立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监督机制;向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选拔、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实施政府、社会、企业及农民相结合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2.具体措施

(1)建立社区学院。向西方一些国家学习,建立以县为中心,辐射乡、镇、村的县级社区学院网络,给予其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培养适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形式、内容更加灵活多样。在创办县级社区学院时,政府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制度保障,合理配置资源,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建立与当地农村发展相配套的办学模式,并与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院校加强联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培养一批又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

(2)加强技术培训。农民需要的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浅显易懂的实用技术,比如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等。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科学养殖,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依靠农民素质的道路上来。各级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农业学校、农林大学、农业站等现有资源,采取专家讲座、多媒体、统一培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农村人才培养的培训体系,更加注重具体实践。同时,鼓励各类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对农民的培训,让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更好地进行生产生活。

(3)开展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一般采用光盘播放、卫星接收和多媒体等形式进行。远程教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我国农村却是刚刚起步。实施远程教育有利于农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农民学到更多更实用的新技术。要在广大农村逐步推广远程技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光亮.“农村实用人才”成人职业教育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2]张松.高等农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4).

[3]侯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开发问题和对策[J].经济与科技,2006(10).

[4]周凤珍.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