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婷 沈志超
摘 要:教师心理健康与教育工作成效息息相关,不仅关系着教师本人及其家人的幸福,而且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本文使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与建议,以期为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师 心理健康 维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在工作中,在茶余饭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们辅导员就像一瓶万金油,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抹,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成。”
“做班主任太累了,面对这些‘千挑万选的学生,我们得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身兼数职,时而充当警察,制止学生的打架斗殴,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时而充当老妈子,规章制度反复叮咛;时而充当保育员,从起床到吃饭、睡觉,每时每刻都要全方位监控。”
“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知道是哪位伟大的教育家说的,痛恨啊!如果他有机会给我们中职的学生上过课,他一定会后悔说过这句话。学生素质太差了,上课就像对牛弹琴,说啥都没反应,郁闷啊!”
……
为什么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有如此多的抱怨?还有多少中职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这些无处不在的抱怨后面究竟隐喻着什么?重压之下苦苦煎熬的中职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值得关注与研究。笔者对某技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西某技工学校教师,共发放问卷145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回收率为95%。其中男教师73人,女教师65人,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52岁。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测量项目,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与睡眠饮食有关的附加项。从无症状到有严重症状分为1~5个等级,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身心症状越严重;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身心症状较轻。一般规定10个因子中任一因子分值大于3分为阳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打下基础。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4.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表1 中职教师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因子名称 本次测试 国内常模 T值
X±SD X±SD
躯体化 1.56±0.51 1.37±0.48
强迫症状 2.08±0.731 1.62±0.58
人际关系 1.81±0.54 1.65±0.51
抑郁 1.80±0.52 1.50±0.59
焦虑 1.62±0.42 1.39±0.43
敌对 1.67±0.48 1.48±0.56
偏执 1.64±0.50 1.57±0.53
精神病性 1.55±0.49 1.29±0.42
恐怖 1.38±0.43 1.23±0.41
总分 1.77±0.45 1.44±0.43
其他 1.84±0.60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职教师身心症状的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说明中职教师的身心症状比普通教师更为明显。
2.测试结果的性别比较
表2 SCL-90各因子均值(X+SD)男女差异性比较
因子名称 性别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T值
躯体化 男 73 1.5644 .4776 .122
女 65 1.5441 .5560
强迫 男 73 1.9478 .5783 -1.313
女 65 2.2529 .8910
人际关系敏感 男 73 1.7585 .4338 -.719
女 65 1.8824 .6555
抑郁 男 73 1.7492 .5401 -.740
女 65 1.8733 .5022
焦虑 男 73 1.5739 .3945 -.797
女 65 1.6824 .4640
敌对 男 73 1.5290 .4133 -2.211*
女 65 1.8529 .5133
偏执 男 73 1.6957 .5357 .788
女 65 1.5686 .4567
精神病性 男 73 1.5913 .5204 .696
女 65 1.4824 .4433
XM 男 73 1.8075 .6555 -.427
女 65 1.8908 .5429
恐怖 男 73 1.3665 .4774 -.143
女 65 1.3866 .3772
總分 男 73 1.7390 .4525 -.504
女 65 1.8127 .4527
(P<0.05)
从表2可以看出,在敌对因子上,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在其他因子上,男女教师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现代女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有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得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掌握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因此,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教师必然之举。“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女教师在学校是学生的老师,在家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是家庭主要事务的承担者,繁琐的家务和多重角色往往使得女教师很难在教学、教育管理及进修学习方面投入与男教师一样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们的危机感和心理压力,导致她们常有厌烦的感觉,甚至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地大发脾气等。
三、中职教师心理压力源分析
1.学生素质差,教育管理压力大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对学历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带来“普高热、中职冷”的现象。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中学毕业生往往会选择升入普通高中,为将来考大学做准备。中职学校的门槛较低,对学生是无条件接纳的,无论成绩好坏,无论是否取得初、高中毕业证,无论是否有“前科”,只要愿意,都有机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素质明显下降。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且行为习惯较差、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双差生”在技校比比皆是。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难度显而易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处理日常违纪行为及各种突发事件。中职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像消防队员,时刻处在应激状态,做好“扑火救难”的准备。
2.教学改革任务繁重,心理负荷大
中职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且平行班少,常会出现教师在一个学期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的情况。而且各中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使得大部分承担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每周工作量都在20节课以上,造成教师教学任务不稳定,工作量大幅增加。职校教师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比较严重,“双肩挑”甚至“多肩挑”是常有的事。
此外,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教学方法如何更新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验。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情境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工作上的压力、更多精力的投入也使得教师身心疲惫。
3.社会认可度不高,成就感低
“尊师重道”的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这一思想也在中小学教师身上得到了验证:学生畏惧、尊敬老师,服从管理,教育效果明显;大部分家长对教师总是毕恭毕敬,特别是城市学生的家长,都绞尽脑汁讨好老师,逢年过节更是“问候”不断,对教师的敬重之情不言而喻。而中职教师所面临的却是这样的遭遇:在多数情况下,除了自己的班主任,在中职学生的眼中其他老师都不算老师,且不提“尊敬”二字,连对教师在日常和课堂上的管理都充耳不闻,敌对情绪非常强烈。于是,教师得“求”着学生好好学习,顺利通过考试(及格率是要保证的);得“求”着学生认真遵守纪律,不要惹是生非(违纪太多会影响班级考核);还得“求”着学生不要退学(中职的流失率普遍较高,得千方百计留住学生)……于是,教师们常感叹:不是学生怕老师,而是老师怕学生啊!家长的态度又如何呢?日常联系是很少的(除了違纪通报),教育责任推诿是常有的,“甩手掌柜”是必须的……如此种种,不仅让中职教师内心充满委屈,更让他们在工作中找不到丝毫的成就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通力配合。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个人必须明确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通过教育行政协助、寻求外部帮助、自我心理调节等途径做好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
1.教育行政协助
学校要有关心教师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时,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理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与保健、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学校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要创设民主平等、团结温暖的学校心理环境;要提高教师收入,为教师提供后勤服务保障;要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公平合理的内部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此外,学校应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开展各类活动,以增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教师之间的情感。还可通过组织讨论会或自由言论会,给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情绪找到相关的缓解途径和解决办法。
2.寻求外部帮助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是一个人的配偶及家庭成员、亲属,其次为朋友、同事及社会组织,后者的支持作用也非常重要,而且是前者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对于陷入心理困境、无法自行摆脱的教师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可以带给他们持久的温暖、安全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提升幸福感和成就感,使他们的人生变得完美。
当然,在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向家人和朋友倾诉以及他们提供帮助能够解决的,尤其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必须求助于专业机构的指导。教师可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心理工作室进行咨询,或到医院心理门诊就诊。
3.自我调节
(1)认知调节。首先,中职教师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师要全方位地认清自己,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悦纳自我,不妄自菲薄。其次,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断追求新知,克服职业上的倦怠感。教师日复一日地与学生打交道,年复一年地从事同一学科的教学,繁琐而又单调。只有当教师意识到育人的职责关系到民族兴衰的时候,工作起来才会有用之不竭的动力,才会在工作中不断为自己提出新目标、创造新点子、探索新方法。
(2)情绪调节。教师的情绪若调节不好,会产生种种身心问题,如焦虑、身心疲惫、健忘、消化紊乱、易发怒、想处罚学生、血压升高、抑郁、悲伤等等。这样不仅伤害自己,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的自尊,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又会“反弹”给教师,如此恶性循环,师生关系会越来越紧张,教师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的自我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面对生活和工作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压力,教师不能消极应对,要正确解决,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适时适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当情緒不好时,不能总憋在心里,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散步、写日记等方式把消极情绪合理地宣泄出来,不能让坏情绪持续太久,影响身心;或者找个值得信赖的人,把自己的苦闷、烦恼全部发泄出来。此外,压力往往容易让人紧张,进而引起诸多的坏情绪,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遇到压力和问题时,尽量换位思考和体验,勇于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现实,乐观地去工作,快乐地去生活。
(3)人际关系调节。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败都密切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教师为人处世的能力,有利于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工作。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擅长和学生交往的教师,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相反,若故步自封,则容易导致自卑、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中职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投身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了信心就了资本;要与各个学科老师和领导多交流,融入学生之中,与人真诚交往,善待他人。
参考文献:
[1]罗桂荣.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2]钮文异.教师健康素养与职业提升[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3]林崇德,辛涛,申继亮.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