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冰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等方面的传授直至使之内化所得而日渐掌握的一个基本途径。可见,这个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掉以轻心。把握好,则效果好;把握不好,则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驾驭好课堂,使之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就得尽量把小学数学课堂激活。那么,我们怎样把课堂激活并促进学生成才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活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什么都不用说了。有了兴趣,什么难题都能解决。这是常理,任何人都知晓。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小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去重视,从行动上去激活,这样才能使之发挥到极致,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1)主体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谁呢?毋庸置疑,大家都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个位置是任何人都不能取而代之的。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带领者,属于配角。这点也要清楚,否则很容易喧宾夺主,主次倒挂。一旦主次颠倒,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吃力不讨好。所以,主体意识的明确是必须清楚的。
(2)激活途径。激活主体,使主体乐于学习,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途径是很多的,方法也是很多的,不胜枚举。在此,笔者不妨从下面四个方面加以激活:
一是导入激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课的学习,一开始要是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好感”,有兴致,产生一些积极的信号,那么后续一些知识内容的学习就会比较顺畅,有时可能产生势如破竹之功效。比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节课时,笔者设置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整节课的学习,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探究的学习氛围之中,效果不错。
二是使用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日益凸显。这种优势体现于起码能在音响、图像、色彩等方面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而且能通过多媒体的图像演示让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的可感的具象,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内容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其不易想象的图形,扩大其空间视野,真正体会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三是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很多时候是教学过程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学习之主体的激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学可创设这样的情境:首先邀请学生甲与学生乙来到讲台前,站在讲台两端,面对着面,相向而行,然后提问:学生甲与学生乙行走的方向如何?学生甲与学生乙行走的结果怎么样?……这样现场演示,直观形象,把枯燥而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亲近”可感,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了学生对于“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对于新知识的探究的积极性。
四是积极评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表扬、鼓励,这是人之常情。小学生也不例外,同样也有这个方面的需求。积极的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效果,产生兴奋状态;反之,则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对所学学科的厌恶之感。因此,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抓住学习的一些“亮点”加以评价,或表扬、或鼓励、或赞许,让学生产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二、激活课本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我们既要遵从教材,但又不要迷信于教材,不要盲从于教材,而要活用教材,使教材为我“为所欲为”地使用。这就必须把教材激活。怎样把教材激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把教材生活化。教材上的一些例题,虽然经过专家审编过,不乏经典,但有些例题或教材内容跟班级学生实际生活还有一定差距。这时,教师就得大刀阔斧,把教材内容或说例题适当修改,使之更切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为例题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是通过变式练习。在教材中一些本质属性的材料我们尽量不要去改变它,可以对一些用来说明概念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进行改编,使之变式、激活,让学生练习,从而灵活地应用一般的原理、原则。例如题组:
①小明家里要装修房子,需要一堆沙子,就请拖拉机到沙场运。第一次运了一堆沙子的1/5吨。第二次运了这堆沙子的4/5,刚好运完,问: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②小明家里要装修房子,需要一堆沙子,就请拖拉机到沙场运。第一次运了一堆沙子的4/5吨。第二次运了这堆沙子的1/5,刚好运完,问:两次一共运去了多少吨?
③小明家里要装修房子,需要一堆沙子,就请拖拉机到沙场运。第一次运了一堆沙子的1/5。第二次运了这堆沙子的4/5吨,刚好运完,问: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上述这三题,经过叙述的变换,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要求这堆沙子的重量。只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经过思考,就能很快发现这三道题的异同,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同时,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激活思维
一切活动是从思维开始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要从思维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围绕“问题”思维的走向,有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之分,但无论是纵向思维或横向思维均要激活,这就需要一些题目的支撑。学生通过对题目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探究,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比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围绕题目,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立体式地进行演变与扩展,延伸与加深,不断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密度与度量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可以采用:(1)纵向延伸。即对数学题加以改装,问题变条件,或条件变问题,引导学生去作答。(2)横向展开。一个题目、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到达“殊途同归”之功效。(3)正反流转,活跃思维。思维有一定走向,顺着条件到问题,或由问题到条件,即顺与逆、正与反互为流转,引导学生在这种思维的流转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与灵活性。(4)一题带一题,构建小系统。例如教完简单工程问题后,可以将工程问题与工作问题及相遇的行程问题三者联系起来,这样就能用“同一知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构建知识的小系统。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必须事先做好“平台”架设,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教材、激活思维,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保证,使之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促进学生成才。
(福建省安溪县培文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