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京族地区越南语市场价值观念的实证研究

2014-06-01 06:52:00陈石磊
关键词:京族越南语受试者

陈石磊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415)

一、研究背景

京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1],也是唯一的一个海洋民族,同时也是一个跨境民族,全国总人口约22 517人[2]。京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澫尾岛、巫头岛、山心岛以及潭吉、竹山等周边地区。2010年8月底,课题组成员探访了京族唯一的聚居地——广西东兴市。本文通过对东兴市三所主要的越南语培训机构的问卷调查,试图反映当地越南语学习者的市场价值观念。

Marschak(1965)最早使用“语言经济学”这一术语,并率先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属性——价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和效益(benefit)。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构建语言与经济动因的辩证关系,使得语言经济学大有成为一门显学之势。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经济学的贡献侧重于语言与经济行为、语言与民族、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以及多语社会的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3]。语言市场价值评价作为语言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理应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以“语言市场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查询,相关文献非常有限。

郭林花通过对壮族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的调查,指出一种语言在某一地区的市场价值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们对该语言的态度和学习热情[4]。语言的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对该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供求关系;二是个人掌握该语言后可能获得的物质经济利益。可以这样理解,当一种语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时,社会对该语言就重视,人们的学习热情就高,从而促进学习者语言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广西京族地区的“越南语热”正反映了越南语在当地的市场价值较高。

了解语言市场价值,充分调动市场调节和社会公众心理机制,对于发展民族语言文化、促进对外交流,对于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5]。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的受试者是东兴市三所越南语培训机构——中越越南语培训学校、还珠越南语培训学校、越洋越南语培训中心的学员,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进行。在获取有效样本后,对样本数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在具体分析前,通过SPSS18.0对数据进行量化考察,以确保被筛选出的数据的效度和信度。据了解,当地的培训机构采用小班教学,每个班人数一般在10—15人之间。在这三所培训机构发放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为89.3%。

(二)测量工具

调查工具是自编问卷《广西京族地区的“越南语热”调查问卷》。除人口学信息,如性别、民族、年龄等变量外,问卷还包括语言态度、成本调查、预期收益和越南语市场价值观念调查。本文涉及的是越南语市场价值观念调查部分,共有16个题目,采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要求受试者进行选择。

(三)数据分析

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目的是探索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类型以及性别、民族等变量对评价类型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京族地区越南语市场价值观念的外在类型有哪些?(2)高、中、低分组的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是否存在差异?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越南语市场评价类型的因子分析

研究对数据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数据的KMO值为0.808,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方差达到600.734(p=0.000),说明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研究采用斜交旋转(Direct Oblimin)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4个,旋转成分的矩阵显示,因子排列整齐;正交旋转(Varimax)的累计解释百分比(均为59.984%)完全相同。考虑到构成第四个因子的两个变量(编号为7和8的变量)仅占7.727%的方差解释率,并且有一个变量(编号为5的变量)在斜交旋转和正交旋转状态下隶属于不同的因子,我们认为仅作一次因子分析结论不太理想。在排除了编号为7和8的两个变量后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并先后进行斜交旋转和正交旋转,得到的因子数及其变量构成、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等数据前后保持一致,据此得出因子的最佳矩阵。

得到较可靠的二次因子分析结论后,对研究所需要的14个变量又进行了一次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95,与最初的KMO值0.808大致相当,此时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方差达495.546(p=0.000),说明数据仍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综上所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信度。根据研究需要采用的变量可分成三个因子,该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检测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3,各因子的 Cronbach α 系数分别是 0.790、0.771 和 0.703,均达到统计要求,说明问卷是可靠的测量工具。各题在因子上的负荷、共同性及因子命名如表2①所示。

表1 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因子特征值及方差百分比

表2 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因子命名、问卷项目、负荷及共同性

因子1共有7个题项。对这些题项的分析显示大多数受试者(67.6%)建议在京族地区将汉语与越南语同时用来标记公示语;此外,还反映出作为“小语种”的越南语地位日益提高,有助于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应进一步推广越南语学习。总的来说,因子1是对越南语的用途与优势的评价,命名为“实用性评价”。

因子2共有3个题项。题项中的“亲切”、“友善”与“悦耳”等关键词反映了受试者对越南语的主观感受,因此该因子被命名为“情感态度评价”。

因子3包括4个题项。这几个题项显示了“严密”、“文雅”的越南语对于学习者带来的收益,即“收入应与外语能力挂钩”、“被认为是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因此命名为“语言收益评价”。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对3个因子具体得分的均值比较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受试者在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上的三个组成类型上差异不大,其中“实用性评价”均值最高,达到了3.6098;“情感态度评价”均值次之,达到了3.1574;“语言收益评价”均值相对最低,为 2.9769。

结果表明,受试者对在京族地区推广越南语学习持肯定态度,认为学好越南语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机会,支持推进外语语种多样化,赞同在商店、酒店、道路等公共场所同时用汉语和越南语标记。同时认为,个人的收入水平应与外语能力挂钩,肯定越南语学习投入的正收益。“情感态度评价”与受试者的民族构成和调研地有关,京族同胞的民族情感因素显示对与京语同源的越南语持肯定态度。但是,越南语作为一门外国语,其地位毕竟不能与汉语并列,它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

(三)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

1.性别差异的受试者在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方面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3个因子在受试者性别上的差异。

T-Test结果表明,越南语市场评价类型在受试者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女性学员在“实用性评价”(t=-0.066,p=0.948)、“情感态度评价”(t=-1.158,p=0.249)和“语言收益评价”(t=-0.489,p=0.626)三个因子方面的均值都高于男性学员,但是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差异并不显著。问卷分析显示,女性学员多认为越南语比较友善、文雅、严密,听起来悦耳、亲切,倾向于认为“在京族地区,懂越南语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由于样本数有限,男女学员比例不平衡,对于这三个因子在性别组别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2.民族差异的受试者在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方面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采用对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3个因子在受试者民族上的差异。

除“实用性评价”(t=1.605,p=0.289)之外,少数民族学员在“情感态度评价”(t=-0.453,p=0.652)和“语言收益评价”(t=-0.337,p=0.736)两个因子上的均值高于汉族学员,但汉族与少数民族学员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少数民族学员尤其是京族学员在情感态度上得分较高,主要是基于民族语文因素,京语与越南语同源,学起来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而调研地所在的京族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使得越南语在经贸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语言收益评价”得分低于“情感态度评价”的原因所在。少数民族学员在“实用性评价”方面的得分略低于汉族学员,反映了“越南语热”在当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仅局限于少数民族学员。受试者来自包括广东、广西、浙江、上海各地,生源分布较广,说明了越南语的实用性明显。

(四)高、中、低分组的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差异

我们按照受试者在所有变量上的得分高低分成高、中、低分组三个组别。108名受试者中高分25%处和低分25%处的得分为划分高、中、低分组的标准。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高、中、低分组的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差异的显著性,详见表3。

表3 高、中、低分组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差异的组间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高、中、低分组在“实用性评价”(F=41.957,p <0.01)、“情感态度评价”(F=14.812,p<0.01)和“语言收益评价”(F=49.809,p <0.01)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3中的均值差等数据进一步反映出“情感态度评价”只在部分组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分组与中分组(均值差0.56790,p<0.05)、高分组与低分组(均值差0.85185,p <0.05)之间有显著差异,在中分组与低分组(均值差为0.28395,p>0.05)之间未出现显著差异。

四、越南语市场价值的动因分析

(一)语言经济动因

语言经济学认为,人们依靠语言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6]。京族地区同胞积极支持学习越南语,并在商贸等场合广泛使用越南语,反映了语言的商品属性,即说明语言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此外,当地的越南语培训学校相对较多,与国民教育阶段的越南语教育形成了有益的补充,越南语教育在当地形成了一定规模,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语言经济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提高语言能力的要求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收益[7]。在我们的调研中,15名受试者完全赞同“学好越南语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机会”,51名受试者同意此种观点,32名受试者不置可否,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受试者学习越南语受经济动因的驱动。

依我们的调研所见,东兴当地多渠道的语言投入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越南语热”的普遍重视。当地人对越南语学习持支持和鼓励者居多,越南语在当地商贸场合使用频率也较高,形成了对越南语市场价值过高的评价或期许,可以理解为受语言经济动因的驱动。这也符合“外语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可以带来文化和经济上的双重效益”的观点[8]。

(二)民族心理动因

文字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字的传承对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无疑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的民族政策鼓励各少数民族自由使用本民族文字、用本民族语言交流。为什么京族地区同胞对越南语持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评价,也就是说,为什么在京族地区会出现“越南语热”现象呢?

戴庆厦指出,语言文字的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民族心理[9]。民族心理指归属于同一民族的人的共同心理,包括民族感情、宗教信仰等等。这里所说的民族感情包括了同一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民族共通语的认同感。

从语言距离上来看,京语和越南语同源,京族同胞基于共同的民族记忆,对该民族的共同语言京语必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乐于充当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京族作为一个跨境民族,在民族语言使用问题上存在“求同”心理,越南语在京族地区的普及或者说利用越南语来反哺京族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因此推广越南语学习,部分原因是出于民族情感因素的需要。

(三)区域地理动因

语言围绕着特定的地理环境发展,地理环境同时又丰富了语言。语言维持与扩散都与地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考察语言市场价值时要注意该语言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地理位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与东盟经济日益紧密的同时,某些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和某些国家妄图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东兴的区域位置优越,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越南语的交际功能,通过加强中越友好带动我国和东盟各国深入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向外界准确传达我国和平崛起的理念,粉碎某些国家的谣言。东兴京族地区区域地理位置独特,研究越南语在该地区经贸往来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反映出语言安全可以视为中越友好及中国与东盟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语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与其他地区的“英语热”现象不同的是,在广西京族地区,越南语的使用频率很高。我们要多项措施并举,通过继续举办哈节、唱哈来传承喃字,培养会使用独弦琴这种京族特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器来传承京族文化。事实证明,通过学习越南文来促进京语的学习,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此举对于我国边境地区其他跨境语言的保护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调研验证了语言的市场价值是影响语言使用的重要因素。基于对东兴三所越南语培训机构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获取的信息,探究了越南语市场价值评价类型及其语言经济性、民族心理性和区域地理性等动因。本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108份,虽达到了数据分析的可接受水平,但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扩大样本数,以得出更稳定和可靠的结论。语言的市场价值评价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研究对象可进一步扩大,可涉及其他民族同胞和不同职业人群对越南语学习的评价。研究发现问卷设计需要改进,如自变量的选择问题,需进一步完善②。

注释:

①表2中左列括号内为斜交旋转结果,右列括号内为正交旋转结果。本研究中两种结果的差别不大。

②在课题调研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吕万英、郭林花和黑龙江大学谢群等诸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本文在第五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分组讨论会上宣读过,感谢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议,在此谨表谢忱!

[1]国家民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07-01].http://www.seac.gov.cn/art/2011/7/1/art_149_129390.html.

[2]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EB/OL].[2010-06-04].http://www. stats. gov. cn/tjsj/ndsj/renkoupucha/2000pucha/html/t0106.htm.

[3]陈石磊.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看广西京族地区的“越南语热”现象[J].广西民族研究,2012(1):68-75.

[4]郭林花.壮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社会、语言原因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18-121.

[5]李霄翔,黄虹.双语教育的经济动因探析[J].学海,2007(2):190-193.

[6]任荣.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英语热”和“汉语危机”之争[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3-96.

[7]王清智,黄勇昌.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7-80.

[8]王伯浩.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外语市场价值与外语教改[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1):115-119.

[9]戴庆厦.民族心理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21-126.

猜你喜欢
京族越南语受试者
京族濒危文献及其出版价值分析
出版广角(2023年15期)2023-10-20 00:02:08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大众文艺(2017年12期)2017-07-13 17:57:15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