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

2014-06-01 06:02李大奇张华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老中医血管性

李大奇,张 晨,赵 冰,张华东,王 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本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将谢海洲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诊疗信息建立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谢海洲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思维模式和辨证论治特点,客观分析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为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全部病例均为谢海洲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门诊患者共85例,平均年龄(65.34±7.61)岁,平均病程(2.48±0.52)年,共212诊次。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标准,并根据教育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界限[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2年《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中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血管性痴呆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痴呆评定表(CDR)中轻度和中度标准;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7分者;年龄50~80岁;有脑卒中史且卒中前无智能改变。

1.4 排除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者;血管性痴呆终末期患者;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小于7分者;脑血管疾病发生前已有痴呆;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者。

2 方法

2.1 临床信息的采集与整理

严格按照《结构化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录入规范》将谢海洲已经整理完整的病案文本录入,通过数据整理使临床信息转化为可分析规范的结构化数据,实现临床信息的结构化,进而形成谢海洲临床信息数据库。

2.2 临床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完成前期的数据采集、录入及整理后,形成用于分析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即可实现数据分析。我们主要应用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商务智能平台Business Objects XI进行数据挖掘。Business Objects XI(BO)为报表、查询、分析、绩效管理以及数据集成提供了最完善、最可靠的平台,为实现对名老中医临床多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基础。课题组基于BO平台,从医生、患者不同角度、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对名老中医经验的“病、症、证、治、方、药”等临床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了多维分析挖掘。

3 结果

3.1 证候分布

表1 血管性痴呆证候分布规律

从上述挖掘的数据分析,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共出现证候名称21种,证候名称出现频次617次。其中频次数占前三位的证候是瘀血阻滞证168次,肝肾亏虚证94次,痰浊内阻证86次,分别占总频次的27.23%、15.24%、13.94%。此外精亏髓虚和气血亏虚分别为43次,也占较高比例,充分体现和印证了谢海洲所阐述的血管性痴呆病机演变规律。血管性痴呆属于本虚标实,肝肾精血不足、髓海不充为本,血瘀痰浊阻塞清窍、脑失清灵为标,以瘀血阻滞证、肝肾亏虚证和痰浊内阻证为较常见类型。

3.2 治法规律

从上述挖掘的数据分析,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治法共32种出现频次1266次。从分析结果来看,谢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中常用治法分别为活血化瘀法226次占总频次的17.85%,补益肝肾滋阴法157次占总频次的12.40%,醒脑开窍、健脑益精法分别为126次和125次,约占总频次的9.95%,化痰法84次占总频次的6.64%。醒脑开窍、健脑益精法为直接对应血管性痴呆的治法,补益肝肾、祛瘀化痰是对应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形成的治法。以上治法出现频次占总频次的56.71%,此外益气通络等治法也有较高频次出现。由此可见,谢海洲在血管性痴呆治法应用中非常重视攻补兼施、标本同治,补益与祛邪并举的核心思想。

表2 血管性痴呆治法分布规律

4 讨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脑循环障碍所致高级神经功能全面减退的疾病,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主要表现为认知、记忆、语言、视觉机能障碍、情感或人格等方面的改变[3]。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中医学文献中虽没有血管性痴呆的病名记载,但对本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左传》曰:“不慧,盖世谓白痴。”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谓之“失智”。最早提出“痴呆”病名则见于唐·孙思邈的《华佗神医密传·治痴呆神方》。清·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有“呆病”的称谓。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记载“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显然”,指出痴呆的发生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

谢海洲根据历代医家论述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损伤等导致脑、肝、肾、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肾气亏虚、气血不足、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是其发病的重要基础,瘀、痰、风、火蒙蔽心窍、上逆犯脑、清窍失灵、神明失用为其病理特征。其病位在脑,其本在肾,证属本虚标实,肝肾精

血不足、髓海不充、脑虚神衰为本,血瘀痰浊风火阻塞清窍、脑失清灵为标。

谢海洲提出治疗血管性痴呆总的原则:①攻补兼施,开窍醒脑,即“寓补于通、寓通于补”。通即是通窍、开窍之意,无论是补虚还是祛邪,最终目的是恢复清窍神明的功能,随着机体脏腑功能的减退,肾衰与血瘀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扶正与祛邪并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补虚强调肝肾双补。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肝肾同源,两者生理上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谢海洲认为,单纯补肾或者调肝难免顾此失彼,肝肾双补疗效更优;③祛邪重在瘀痰同治。津血同源,痰来自于津,瘀生乎血,痰阻则血瘀,瘀血日久必生痰,病理上两者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痰瘀交结为患,因此治疗必须痰瘀同治。总之,中医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祛邪以祛瘀化痰为主,补虚以滋补肝肾为主。

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揭示名老中医的诊治经验,为今后继承发展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706-708.

[2] 田金州,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9 (22) :329 -331.

[3] Davis K, Cohen RA,Paul RH, et al,Computer-mediated measurement and subjective ratings of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in vascular dementia:relationships to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J].Clin Neuropsychol,2004,18(1):50-62.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老中医血管性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举办座谈会共话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中医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