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对Ⅲ期痔病脱垂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4-06-01 10:19唐渝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痔病套扎术痔的

唐渝东

(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510160)

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对Ⅲ期痔病脱垂的治疗效果分析

唐渝东

(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510160)

目的 研究分析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对Ⅲ期痔病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以脱垂为主要症状的Ⅲ期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组)50例和对照组(传统痔核结扎术组)5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相同均为100%,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Ⅲ期痔病脱垂具有与传统痔核结扎术相同的治愈率,且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痔病;效果分析

痔病是外科常见病,痔的发病率很高,在中国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在1995年~1997年保定市体检的7635人中,发现肛肠病患者4801例,总患病率62.88%,其中痔占发病总数的80.08%[1],Ⅲ期痔病是痔病中较严重的病期,约占11.5%,主要表现为内痔脱垂及便血。如今,Thomson的“肛垫学说”已经成为了痔病因学的主流,以往有痔就治疗的理念已被“有症状的痔才需治疗”的理念所替代。湖南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孙建华主任将传统的中医结扎术和现代医学的“肛垫学说”相结合,提出了治疗痔的新理念,创立了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本次研究以传统的痔核基底套扎术为对照,对比观察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和痔核基底套扎术的治疗效果和卫生经济指标,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以脱垂为主要症状的Ⅲ期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组)50例和对照组(传统痔核结扎术组)5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为22~56岁,平均为(35.33±7.25)岁,单纯脱垂15例,脱垂伴便血35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37.46±6.18)岁,单纯脱垂17例,脱垂伴便血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及分型等基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P均>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常规消毒肛门周围的皮肤、肛管和直肠黏膜,施行局部麻醉,术中将肛垫上方(距齿状线上3~4 cm)的黏膜区域按每120°为1个套扎点,1周共3个套扎点,将该处黏膜吸入内径为9 mm的纤维导光吸引套扎器内,发射一枚胶圈套扎其根部,每点一枚。对照组采用传统痔核结扎术:常规消毒肛门周围的皮肤、肛管和直肠黏膜,施行局部麻醉,术中采用止血钳上提痔核,用丝线在痔核基底处打结扎紧,并采用此法依次结扎其余痔核,各结扎点之间至少要留有1 cm以上的正常黏膜。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参照上海市卫生局2003年发布的《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2]中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术后脱垂症状消失,痔明显缩小或消失。好转:术后脱垂症状改善,痔缩小。无效:术后脱垂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和传统痔核结扎术均能有效改善Ⅲ期痔病脱垂,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两组的治愈率相同均为100%;但是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Thomson于1975年首次提出了肛垫学说。他认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痔不是曲张静脉,确切地讲是血管垫,是胎生期就已存在的解剖学实体,不能认为是一种病,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且合并症状时,才能称为痔病,才需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3,4]。患者在采取截石位(即上半身平躺,双腿半屈曲放在架子上)体位时,从医师的视角用一次性肛门镜观察肛道,典型情况下可以在肛道3∶00、7∶00、11∶00位置观察到有3处血管垫,被称为“母痔”。对于正常人体,母痔对排便、静息时关闭肛门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内痔一般是这3处母痔有一处或多处发生膨大、下垂。因此痔的治疗原则是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的治疗以消除及减轻其症状为目的,而非“根治”痔本身。

目前,痔的套扎术主要有两种,也即传统的“痔核基底套扎术”与改进后的“缸垫上黏膜套扎术”。传统痔核结扎术采用的是丝线结扎,而肛垫上黏膜套扎术采用的是橡皮筋圈套扎,是一种弹性结扎疗法,是在丝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又名“痔上黏膜套扎术”)是通过套扎痔上黏膜,利用胶圈的弹性套扎力阻断其血液循环,使痔核缺血坏死,进而脱落,并通过形成有弹性的斑痕组织使脱垂的肛垫上提、复位、粘连固定,不仅可缓解、消除痔脱垂的症状,还能减少因肛垫下移而导致的静脉淤滞的情况,避免了因单一痔核基底套扎刺激局部感觉神经元从而并发的术后疼痛等症状,更符合“治疗痔病的目的是改善痔症状”的宗旨,改变了传统痔核结扎术只针对痔组织本身的治疗定式。肛垫上黏膜套扎术将肛垫以上的黏膜及黏膜下过度断裂的Treitz肌分点位扎除,使脱垂的痔核上移,达到改善痔脱垂的效果。本研究表明,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Ⅲ期痔病脱垂具有与传统痔核结扎术相同的治愈率,且具有恢复快、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此治疗方法,故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石焕芝,任宝印,王丽璞,等.肛门直肠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3):10-12.

[2]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25-327.

[3] Thomson WH.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J].Br J Surg,1975,62(7):542-552.

[4] Thomson WH.The nature and cause of haemorrhoids[J].Proc R Soc Med,1975,68(9):574-575.

R657.1+8

:B

:1671-8194(2014)06-0123-02

猜你喜欢
痔病套扎术痔的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重度痔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