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2014-05-30 03:26蒋婷婷李亚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4期

蒋婷婷 李亚娟

【摘要】为了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与急性中毒的患者能够有较快速

简便安全有效,血流量充足的临时性静脉置管。本文共观察2005年4月~2009年4月西京医院静脉置管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16岁~67岁,导管均采用单针双腔导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综合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进行以下调查。

【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透析中;应用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84-01

1操作方法

病人取去枕仰卧位 ,肩胛处垫高,头后仰,选择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及锁骨上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消毒后作局部麻醉,并向下、向后、稍向外、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试穿颈内静脉,见暗红色回血后,以内瘘薄壁穿刺针刺人皮肤作皮肤切口,持与注射器相连的穿刺针并以30度~50度角进针,保持轻度负压,见暗红色回血后令病人作浅表呼吸或暂时屏息,避免空气进人血管内,然后迅速送人导丝,沿导丝送人扩张导管,最后沿导丝送人双腔管,以缝皮针将双腔管固定在皮肤上。若是股静脉置管,臀下垫一软枕,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弯曲略屈曲,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0.5cm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消毒后作局部麻醉,以内瘘薄壁穿刺针刺人皮肤作皮肤切口,持与注射器相连的穿刺针并以30度~50度角进针,保持轻度负压,见暗红色回血后然后迅速送人导丝,沿导丝送人扩张导管,最后沿导丝送入双腔管,以缝皮针将双腔管固定在皮肤上。

2分析结果

资料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综合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实验数据以X±s 表示,采用成组资料均数的t检验。

其中45例颈内静脉插管共透析808次,每根导管透析(18±7)次,平均留置时间为(50±20)d;25例股静脉插管共透析273次,每根导管透析(11±6)次,平均留置时间为(28±lO)d,统计分析显示颈内插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颈内静脉插管最大血流量为(250±50)mL/min,明显大于股静脉(220±30)mL/min。

2.1管前护理:管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深静脉置管的目的、方法、部位、需要配合的具体要求,获得家属同意签字以及让患者完全消除忧虑后再行置管,置管时将病室内所有家属全部请出,同时减少人员走动。

2.2期间导管护理:格掌握无菌操作原则。透析接管时,先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用0.5%碘伏消毒导管末端,取下肝素帽,先用盐水擦洗管口血迹,然后用碘伏重复消毒管口,接20mL注射器抽吸尽动脉端和静脉端上次封管的肝素盐水,确定无血栓后,夹住管夹,然后连接透析机管路进行透析。透析结束后,断开动脉端,透析管路用20mL生理盐水把动脉端血液冲洗干净,再用1%肝素盐水封管。关闭动脉管,然后开机回血。完毕后,用同样方法处理静脉管路。

2.3导管腔创口处理:每次透析前后打开敷料,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渗出和滑脱。用碘伏消毒创口,用无菌纱布或自粘式敷料固定包扎并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在不透析情况下,也需要每周2~3次更换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2.4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2.4.1 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关系到留置导管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关键是插管和使用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伤口有红、肿、热、痛、渗液,严重者有全身性反应,如寒战、发热、血象升高等。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以备导管继续留置使用,否则应拔管处理。

2.4.2 導管堵塞:当抽吸导管不通畅时说明有导管堵塞。置管后用1%肝素盐水封管。之后,每天用同样浓度的肝素盐水封管1次,封管前先用5mL注射器分别抽吸管腔,有回血,再注入1%肝素盐水。若无回血,可交换一下导管位置,仍抽不出回血,证明管腔有血栓形成可能,可以从管腔内注入尿激酶1万u加生理盐水2 mL稀释,不要超过导管容积安全,必要时可连用2次,30min后用注射器抽吸,若有血凝块,一定要抽出来,若不通则考虑拔管。一般不作静脉输液通道以防不同药物混合时产生微粒可导致堵管。

2.4.3局部出血和血肿:也是留置双腔导管的一个并发症:出血和使用肝素及病人的出血倾向有关,局部血肿与穿刺时误伤动脉及反复穿刺有关,所以要求技术熟练,尽量一次成功。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局部出血情况,若有出血可局部压迫10 min左右,对易出血的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透析或无肝素透析,或在透析结束后使

用鱼精蛋白来中和肝素(肝素和鱼精蛋白的量为1:0.8);若仍不能止血,考虑拔管后再行压迫止血。

2.4.4导管脱落:预防导管脱落最有效的方法是置管后将导管用丝线缝合在皮肤上。若导管脱出,不要重新推入。防止感染,应将导管拔出,立即压迫穿刺点20~30 min,此时压力变化均匀,不应放松,否则引起血肿危险。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导管易固定、迅速、安全有效,保证足够血流量200~250 mL/min,不影响透析效果。并对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股静脉置腹股沟处,不易保持清洁,也不便于观察和护理,且患者下床活动受限,因此较易发生感染,与股静脉相比颈静脉的感染率、导管堵塞、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故首选为颈内静脉置管。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96。

[2] 程莉,刘国安.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的原因与对策[J] .东南国防医药,2007:35—36。

[3] 陈香美院士.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版。

[4] 林惠凤.临时性血管通路技术与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版。

[7]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pg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