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4-05-30 01:43刘东玲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二聚体肝硬化血浆

刘东玲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D-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血浆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27-01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肝炎就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1]。肝脏是凝血与抗凝因子的主要合成场所,凝血功能异常是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血浆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肝脏产生多种参与凝血和纤溶的因子,肝病时往往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本研究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通过它可以反映肝脏部分功能状态,为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和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 年12月选择在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年龄(42±3)岁,男89例,女31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以临床症状、血清病毒学检查、CT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排除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功能障碍及使用血液制品和溶栓药物的患者。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8±4)岁,男72例,女48例,体检显示本组病例肝功能正常,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两组体重、血压、年龄、性别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血凝仪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质控物均为上海太阳生物公司提供。

1.2.2 样本采集与测定 所有受检者排除使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3ml抗凝,以10B1比例抗凝,充分混匀,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PT、APTT、TT检测采用凝固法测定,FIB采用CLASS法测定,D-D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2.3 观察指标 包括PT、TT、APTT、FIB、D-D。PT(正常值11-13s)、TT(正常值16-18s)、APTT(正常值32-43s)、FIB(正常值2-4g/L)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定为阳性,D-D定值>0.5mg/L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較采用x2检验。

2结果

肝硬化组PT、TT、APTT、D-D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3 讨 论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除了Ⅷ因子以外所有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和凝血异常,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作为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标准。临床上检测凝血指标及动态观察其变化是判断肝炎肝硬化预后的可靠依据。PT、APTT、TT、FIB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研究表明,肝硬化PT、APTT、TT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且随着肝硬化加重而延长。PT的检测可以准确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同时还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PT检测明显延长,提示肝硬化后肝细胞受损严重。APTT则是内源性凝血途径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指标。TT的测定值和异常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FIB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含量降低提示重度肝硬化患者的蛋白和生物酶合成下降,是凝血功能障碍较敏感的指标。在多数急性肝炎患者病程初期,其血浆水平是升高的,而在慢性肝病患者是正常的。随病情加重,肝硬化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与清除增加,可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D作为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5],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临床判断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一项敏感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的四项指标及D-D均有明显变化,PT、APTT、TT、D-D延长,FIB水平降低,且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综上,凝血四项检测可以从各个方面与角度来反映凝血功能的好坏,可以用作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好坏的常用指标,能够预测肝病病情的进展,为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夏启荣,何峰.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刘怡.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1,14(13):71.

[3]吴孟超.肝胆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8,199.

[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5]胡波,王坷.血浆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04,33(11):1666.

[6]Lothar Thomas.临床实验诊断学[M].吕元,朱汉民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94-595.

猜你喜欢
二聚体肝硬化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