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墨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

2014-05-30 23:30赵春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4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现状

赵春丽

[摘 要]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未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20-03

前言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改分山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子。

一、概况

1. 自然概况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o08′-102o04′,北纬22o51′-23o59′。北回归线穿过县城,全县三分之一土地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三分之二土地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气型。全县土地总面积796.8万亩,全县99.8%的土地面积在山区,现有人口36万多人。土壤为赤壤、红壤、紫色土。全年平均气温17.9℃≥10℃,年活动积温6303.6℃,全年日照时数2168.3小时,全年降水1300毫米,湿度80%。有充裕劳动力,水利和土地资源。

2. 发展现状

2.1 林业资源

墨江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广阔。是云南省6 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是思茅松中心分布区。根据2005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全县793万亩土地总面积中有林业用地面积47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2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9.6%,森林覆盖率53.17%,活立木蓄积量为1597万立方米,森林资源长消比为1:0.6,年盈余30万立方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47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9.2%。2012年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8.8亿元,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21万hm2。

墨江县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滇南植物地区,滇南、滇西植物小区。全县共有裸子植物9科18属25种,被子植物101科329属670种。墨江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99%的土地是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林下资源也十分丰富。林下资源有野生菌、野生蔬菜、野生药材、野生花卉、野生林果、野生油料、野生香料、野生化工原料等。最主要的有三大类:(1) 野生菌类:主要种类有鸡棕、大红菇、香姑、木耳、牛肝菌、白参、奶浆菌等几十种;(2)野生蔬菜类:主要种类有甜菜树、葱木、老白花、棠梨花、野芭蕉、鱼腥草、蕨菜、臭菜、刺五加、香椿、象耳朵叶﹙大果容﹚等100多种;(3)野生药材类:主要种类有茯苓、石斛、重楼、灯台树、板藍根、龙胆草、五味子、沙仁等100余种,为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2.2 森林资源现状

墨江县土地总面积796.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23.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17%。林业用地按权属分配:国有面积80.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8.67%;集体面积65.2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1.33%。其中,现有宜林荒山共30.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1% ,低产林改造29万亩,这为墨江林下资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 林下经济现状

林下经济是墨江县林业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精神,近年来,墨江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各类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林下种植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立足农民素有林下种养的传统,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已初具规模,林药种植面积已达3308亩,年产量59.6吨。其中:金银花31亩;重楼160亩,年产量300公斤,产值80万元;石斛种植252.5亩,年产量10.5吨,产值3150万元;龙胆草1303亩。林下菌类产量623吨,产值1438万元;松伏苓种植5000余亩,年产量350吨,产值 595万元;八角种植5000亩。

3.2 林下养殖

截止2012年底,以牛、羊等为主的林下动物养殖规模18.91万头(只),产值3.158亿元,已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单位和个人达1户,种类1种,暂未审批两户。

墨江县统计有1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户,主要养殖动物为竹鼠。我县林下养殖以鸡、牛和羊为主。

3.3 林下采集

墨江县思茅松有林地总面积270.4万亩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7.2%,思茅松活立木蓄积量为1214.2万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的76%。墨江县累计发展林下采集面积达200万亩,采集0.744万吨,创造产值7072万元。采食野生菌0.0623万吨,实现产值1438万元。松脂收购松脂7400吨,年产值5900万元,上缴税金144.9万元,带动农户1.35万户,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益2.02亿元。

二、发展林下经济具有的优势

1. 地理位置

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市东部,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北与镇源、新平两县相连,东与元江、红河、绿春三县接壤,南临江城县,西与宁洱县隔把边江相望。全县总面积529004hm2,山区面积占99.8%。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并从县城而过,县城联珠镇海拔1282米。

2. 自然条件

2.1 地形地势及地貌

墨江县地处横断山系狭谷区东南段,属哀牢山中段山地。由于地壳内部运动及外部因素如李仙江支流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他朗河等江河的强烈侵蚀切割,形成以深切中山峡谷为主的山地地貌。全县南北狭长、中部较宽,呈纺锤形,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境内最高点为碧溪乡的大尖山,海拔2278m,最低点是泗南江乡西歧楠皮河与李仙江交汇处,海拔440m,相对高差1838m。全县海拔在1500-2000m的山峰334座,2000m以上的山峰有64座。境内25°以上陡坡面积占42.20%,15-25°的山坡面积占53.08%,8-15°缓坡面积仅占3.77%,8°以下的平玻只占0.63%,水域面积占0.32%。

2.2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他朗河、布龙河、坝干河、杩木河和那卡河,统称“三江五河”,属红河水系。县内河流年总流量为38.3亿m3,水资源丰富。目前在境内的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上有4座梯级电站正在建设中。

2.3 气候

墨江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春早冬晚、季温差小,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如春。

2.3.1 光照

墨江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太阳高度角大,全年日照时数为1261.2小时,每平方米日照总量为133卡,光照有效性高,光源终年可用。

2.3.2 气温

墨江县多年平均气温1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4℃,极端最高气温34.2℃。≥10℃的年活动积温6302.6℃。全年无霜期314天。

墨江县南北纬度跨度仅1度,但相对高差大,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垂直气候明显。全县不同区域具有4个气候带的气候特征。

2.3.3 降水

由于受北部湾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控制,阴雨日较多,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338mm,年蒸发量为1696.7 mm。降水分布不平衡,从时间上看,四季不均,干湿季分明,雨季(5-10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83.5%;从地域上看,南部多于北部,如南部的坝溜、泗南江、文武等乡,降雨量在1800-2100mm之间,而北部的团田、新抚等乡,降雨量只在1100-1300mm之间,相差700-800mm。

2.3.4 土壤

据1998年墨江县林业专业调查结果,全县森林土壤有红壤(1500m以上)、赤红壤(600~1500m)、砖红壤(600m以下)、紫色土(1000m以上)四个土类。红壤有黄红壤、红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赤红壤有赤红壤、褐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砖红壤有黄色砖红壤一个亚类;紫色土有紫色土一个亚类。

3. 区位优势

墨江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昆曼高速公路穿城而过,距省会273公里。是云南历史上茶马贸易、饮马成炊的通关要隘,商貿文化极盛之地,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必经之地。

4. 交通优势

墨江是昆曼国际大通道、泛亚铁路上的重要交通驿站,是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节点,昆曼大通道、国道213线和省道218线穿境而过,距省会昆明273公里,距普洱市驻地思茅区163公里,属省城3小时经济圈范围,是从昆明通往普洱市、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塞,是辐射三州(市)七县和景洪、临沧,乃至东南亚的重要物流集散地。项目建设地点国道213线(哈尼大道)穿过地块、地块周边有元磨高速、紫金大道通过,交通便利,这些都让墨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5. 其它优势

墨江资源富集,孕育生机。森林总面积约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活立木总蓄积量1390.9万m3,其中,核桃和竹子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

全县辖15个乡(镇),163个村委会、5个社区,总人口36.1万人。境内的联珠镇为县城所在地,县城距省会昆明280公里,国道213线和省道S218线从县城呈“十字”交汇,横贯全县。由于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境内山峦起伏,江河深切、形成了气候的多样性。优越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墨江县辖13个乡、2个镇,163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是典型的农业县,境内居住有哈尼、彝、傣、布朗、拉祜等11个民族,以哈尼族为主,多民族杂居,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

三、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 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而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经济价值较高的林下种药、种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等尚未开发经营,墨江县林下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2. 基础设施条件差。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主要集中在边远山区、江河两岸、水库周边,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3. 群众认识不到位。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4. 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以“石斛”种植模式为例,本地没有新型品种的种苗供应,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户或者企业引进品种单一且成本高,而且质量无保证。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因缺乏行业协会组织,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由于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其主要模式如下:

1.林下种植

充分利用墨江县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结合墨江实际产业发展现状,确定发展林菌模式、林药模式和林蔬模式。

1.1林菌间作模式

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閉的林下发展食用菌生产,如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不受林龄的限制。第一,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基础设施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相对于传统设施农业,林地食用菌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种植户在基础设施上一次性投入较少;第二,生长周期短,投资回收快,食用菌生长周期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个月,部分品种甚至只有1个半月,生产周期短,见底了投资风险,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1.2 林药间作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荫的中草药,如百合、板蓝根、黄芩、旱半夏、天麻、黄连、金银花等,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幼林期林下间种中药植物,间种年限一般2-3年,个别品种(如黄连、天麻)可间种5-8年。

1.3 林蔬间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林菜立体种植,使垦后的林地土壤疏松,给林地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起到了以气促根的作用,同时铲除了杂草,是林地得到了全面抚育,杜绝了森林火灾,降低了病虫基数,加快了生长速度。林蔬间作模式适宜幼林或间伐的成林。间作年限2-3年。

2. 林下养殖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主要发展模式包括:林禽模式,在;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兔等家畜;林蜂模式,利用林木放养蜜蜂,发展养蜂业。

2.1 林下养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在林下放养或圈养(以放养为主)各类家禽或野禽,如鸡、鸭、山鸡等禽类动物,生产无公害禽类绿色食品,不受林龄的限制。发展“林下养禽”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符合经营模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有益途径。林禽模式主要是在林下养殖土鸡。林下喂土鸡提供生存环境,鸡食昆虫,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鸡蛋产量比普通(家养)鸡高出15%-50%,同事鸡粪还可以为树木提供肥料,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

2.2 林下养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猪、兔等。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喂数目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产业链。

2.3 林下驯养野生动物模式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野猪、豪猪、竹鼠、梅花鹿、麂子、孔雀、鸵鸟、长尾雉鸡野生动物,生产无公害畜类绿色产品,不受林龄的限制。

3. 森林旅游

充分发挥墨江县广大农村地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农家乐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重点打造电站库区、泗南江梭椤保护区及新抚岩画、岩子营杜鹃园旅游观光项目建设。

4. 林下产品经营加工

利用林下产业的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语

由于林业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对发展林业放在其他产业发展后头,但是发展林下经济,极大的缓解了我们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境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达到长短结合,复合经营,以林养林,以畜养林致富山区林农和广大职工,极大地发挥和释放林业职工内在潜能,有效地促进林地的合理利用和林木资源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墨江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西南林学院 墨江县人民政府2004年2月).

[2]《墨江县二类调查报告_定稿》(2006).

[3]《墨江县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墨江县林业局内部资料).

[4]《墨江县招商引资简介书》(内部资料).

[5]《墨江县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内部资料).

[6]《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河北省邢县林业局尹伟娜).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现状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