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浩
摘 要:山西的几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煤炭、焦化、电力、冶金,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装备制造业俨然成为这四大产业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可见,作为工业的基础,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实力。因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便显的尤为重要。
本文经过剖析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特征,并与海内外装备制造业进行了类比分析,拟定了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详细措施。同时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表露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经过各方面的讨论与协商,多位专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SWOT分析;对策与建议
一、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及占全国比重相对较低
尽管这些年来山西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是它的总量却不高,相比起中部其他省份工业产值全国占比来讲,山西全国占比始终低于0.5%。比如2011年,山西工业总产值1106.02亿元,全国工业占比为0.5%,而在其他中部五省中,江西省全国占比最低为1.2%,而全国占比最高的是湖北省,高达3.1%。在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这中部六省中,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处于弱势地位,其工业总产值比其他省份都要低很多,全国占比一直没有超过1%。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高度认识。
2.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及占规上工业比重较小
与中部其他省份比较,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较小。以2012年为例,山西工业增加值为321.3亿元,较2011年来说,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相对其他中部五省,全省占规上工业比重仅为5.4%,比其他省份要低很多。
(二)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1.煤炭产业占全省工业产业比重较大
煤炭资源在山西省十分丰富,过年来,煤炭产业一直起到支柱性产业的作用,而山西省的很多经济部门都和煤炭产业相关,煤炭产业对山西省的经济影响十分的重要。
近年来,虽然山西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务院的号召,积极执行批复的各种文件进行资源、产业转型发展,但是由于煤炭产业无论从盈利能力还是销售收入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这种境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改变,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致使其在全省工业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居下不上。
2.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山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来讲总体落后,这不仅使得山西本地高校毕业生不愿留在当地发展,而且还造成难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的窘境。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难以形成较大的行业技术主导劝,在很多关键领域技术发展达不到发达省份的标准,不能掌握关键性技术,无法形成自主的产业能力。
二、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式分析-SWOT分析
(一)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1.产业基础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中,山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各类资源整合已经步入正轨。如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晋西集团、经纬纺机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装备制造业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行业。
2.资源类产品的供给
山西省是一个资源和能源大省,大家都知道,资源产品一直是山西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的性质。如原煤产量排名在全国靠前,发电量、粗钢产量也都位列全国前八名。而目前从全国来看,资源类产品的供给紧张,工业品的价格也一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的资源优势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二)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劣势
1.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尽管山西装备制造业起步比较早,然而在整个中国这个大环境中,其他省份的现在产业也飞速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山西在全国的领军地位开始动摇,其在全省的工业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下滑。虽然近年来山西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业务收入已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但比例在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与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的整体尺寸较小的。
同时,山西的装备制造业还有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缺陷,山西省的企业很多,但是其中的大企业并不多,而且实力不够强。而小企业多而不活,不善于利用几十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没有形成真正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产业集群。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方面,装备制造业是较弱的,先进的设备多依赖于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少数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技术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山西缺乏人才,很多山西高校毕业的同学并不愿意留在山西工作,造成了人才外流,其次山西对于人才的引进政策不是很有优势,导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缺乏,而高校生对于自主创新又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故而这些因素导致了山西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
(三)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
1.产业转型
一直以来山西省主要是依靠煤炭产业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目前由次带来的环境恶化,资源藏量减少等问题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山西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样,产业转型就成为了山西省的必然选择,在2010年,省委书记袁纯清曾讲:山西要将主线定为转型发展,要以此实现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能一直依靠煤炭产业,要实现山西的转型跨越。
不得不说,山西省的产业转型说明山西正在一步步努力打破煤老大“一枝独秀”的现状。而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讲,煤炭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必然会给其他部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为此,山西的产业转型又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2.政府对创新的支持
针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而很多本地高校毕业生受到南方发达城市高薪的吸引不愿留在本地的情况,山西省委省政府也正在逐步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新,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参加“创新”项目,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山西自主创新能力弱。
(四)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挑战
1. 需求不足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山西不断的转型发展,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投资减少,发展速度减慢,这就直接造成了装备制造业的订货量减少,山西面临着需求不足的挑战。如:太原重工集团、大同机车等企业,今年来的订货量基本没有发展变化甚至有所下降。榆次纺机、定襄法兰、侯马装备制造业作为3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品质量都基本在下降,其中只有在侯马的产业集群中只有11户企业正常生产。
2. 专用设备制造业:生产困难 效益下滑
2013年以来,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出现订货减少、效益下滑、盈利困难等问题,这进一步对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挑战。
2013年上半年,装备设备制造业增加5%,同期下降7%,致使全行业增长回落了1%;2013年1-7月,该行业内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99.8亿元,同比上涨25.3%;获得利润1.75亿元,减少了9.3%;亏损企业数为51户,亏损面达到了36.8%,亏损企业亏损总数为1.8亿元。
从重点企业的情况来看,太重集团的订货不均匀,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持续亏损经营。2013年上半年,太重集团工业总产值达到87.9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06.8亿元,利润净亏损总额为5287亿元。从订货情况来看,订货不平衡分布,订单主要集中在矿山设备、风电设备、成套设备,而直到2013年7月有些设备都没有取得订单。
三、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措施分析
(一)政府方面
1.扩大我省装备制造业政府采购规模及适用范围
对于我省装备制造业政府采购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在资金,政策上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二要严格政府采购程序,杜绝利用采购中饱私囊,要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时采购;三,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支持我省目前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四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加强就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就业服务功能,为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在新员工,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省全面实施税收减免,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成长。
(二)企业方面
1.创新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体制机制
鼓励产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投资现代制造业企业。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我的管理理念,完善产权与资本结构,同时对于现在装备制造业企业资产重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行动,参与到这一次企业的资产重组中。
2. 企业应该更广泛的层面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应该开展对省委省政府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集体学习培训,认真分析研究并利用好这些政策,为企业之后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现代企业应该积极向高新技术企业靠拢,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 金融方面
1.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投融资模式创新
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装备制造企业的发行的直接性或通过“买壳”“借壳”进行企业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引导创业投资机构的小型和中型现代制造企业开展创业投资。。鼓励支持保险、担保机构开发并开展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保险产品和担保业务。总之,要利用金融创新促进中小微贷款和其他现代化设备行业的金融服务。
2. 完善专利权,股票质押贷款的试点工作,商标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运用发展
北京中关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股份质押贷款和其他国家的先行先试政策,制定了我省,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股份质押贷款试点办法,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在金融方面的转变,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妍.太原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MBA教育中心,2010
[2] [美]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建辉,弋辉娜.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及振兴对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30(1)
[4] 谭元发.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 任佳,刘瑞贤,吴俊清.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与对策[J].科技与产业, 20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