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中国的法治实践

2014-05-30 16:48李秦
2014年47期
关键词:法治中国

李秦

摘要:百年中国法学与法治,经过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这中间包含着创建者的艰辛和实践者的风险,也反映了学者们的执著追求和领导人的胆识与魄力,最终不仅使法学走出了百丈低谷,依法治国的方略也终于载人了宪法。但是法治始终曲折行进,法治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本文将试论之。

关键词:法治实践;法治中国;原因;路径探寻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基础

黑格尔主张政府的运行靠的是既定的法律程序和根据法律来行动的原则,公民生活必须遵守公开而又系统的实在法。与之同理,当前中国要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制定完善而又系统的法律。纵观中国的法律建设,不难看出,无论在古代抑或近代,还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刀把子功能上,即把法律看作主要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孕育,我国的法制建设集中体现在指挥棒功能,即法律主要是用来指挥老百姓、规范和调整民众行为的。现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法制建设必将迈进其马笼头时代,即通过法制建设的深化和法治的完善,政府角色从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百姓将通过健全而系统的法来驾驭政府。

对于面临着加快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的中国而言,如何保证法的良性和有效性,把法制之完善和法治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法治中国曲折前行的原因

较之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的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不管是观念、实践还是制度上都明显呈现出滞后性,这有其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制度上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时至今日,我国不少民众心里,民主传统思想远较之封建传统思想要少。诸如皇权至上、权大于法、特权思想、寡欲无为、清官情结等等观念在不少民众心中根深蒂固。

(二)经济原因

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往往需要以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作为基础,而现今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较之发达国家而言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孕育和发展。

(三)社会原因

传统的中国社会孕育着浓重的宗法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原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新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及时构建成功并发挥作用。因此,在中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乡村曾一度蛰伏的宗法家族文化再次出现,并渗透到政治体制中来,从而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制度原因

现在我国宪法规定的一系列公民的民主权利,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而难以实现。特别是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不完善,不少人民代表缺乏参政议政能力。纵观中国历史,广大民众往往不能独立表达自己,而希望有清官为其作主。这种附庸意识对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宪政法治秩序的建构带来极大的阻碍。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路径探寻

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探寻其实现的路径上,我认为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认真对待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对待法治文化建设

在法学理论上,法治建设通常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制宣传与教育等方面,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我国在上述各个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实践,特别是到2011年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从制度层面上进行的法治建设实现了有法可依,但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从法律制度建设转向法治文化建设,我们要认识到法治文化建設应是贯穿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软实力和润滑剂。

(二)认真对待人权保障

保障人权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认为尊重和保障人权至少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继续加大有关人权方面的立法,特别加大民生领域的立法,保障人们在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权益。第二,国家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民众享有基本自由的能力,实现人权保障从权利到能力的转变。换言之,即从保障民众享有的权利转变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民众享有基本自由的能力。

(三)认真对待法治中国建设与地方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

中国法治建设的特色之一是国家推进型,即自上而下推进的模式。但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却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逻辑延伸,在一个主权国家中建设法治,必须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基于此,我认为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的法治建设、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区划的地方法治建设、以及以相关区域为主的国家局部法治建设推进。在逻辑上先以省级地方法治建设为着力点,然后推进区域性法治建设,最后再从整体上实现法治中国。

(四)认真对待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之间的关系。

法治中国建设不能也不可能脱离本国的国情。从法学理论角度看,法律通过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但人的行为又受着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法律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行为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要使法治中国建设顺利进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表现形态及其对现代中国人当下行为的影响,对其不是简单地所谓“扬弃”,而是更多地寻求历史的资源。在寻求历史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是简单地寻求具体的制度支撑,而是更多地通过分析当时的环境背景而从法哲学高度提炼出制定相关制度时的经验和智慧。(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范扬和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

[2]李林,肖君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挑战[J].吉林: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5)1

[3]季卫东,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J],现代国家制度研究,战略与管理,2001.5

[4]杨春福,法治中国的路径探寻[J],南京大学,2013.08

猜你喜欢
法治中国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农村依法治理的三维透视
党员干部法治信仰培育研究
影响警察职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因素探析
民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略论
法治中国视野下检察机关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依法治国进程中农村成人法制教育体系研究
程序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治理需要遵循民主法治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