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谁之过?

2014-05-30 12:44高仁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危机观点的分析,认为应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待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能够产生经济危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同样也可以产生经济危机,只有社会发展到马恩所说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时,经济危机才不会出现;凯恩斯所论述的市场经济制度与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很大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会产生经济危机;此外经济危机爆发的更深层次原因是道德文化的缺失。

关键词: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道德缺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遭遇困境时,整个世界的经济无疑会随之进入危机状态。现阶段,再次探讨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到底是“马克思又回来了?”还是“凯恩斯又回来了?”以及如何对待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采取何种措施进一步预防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

1、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使得经济危机成为可能

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出现失调现象,在简单的物物交换条件下,一方只有通过和另一方相交换才能获得所需产品,故不会出现生产和消费失调现象,但是当货币充当为物物交换的媒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1)当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时(简而言之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它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它使得买卖容易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比如:某人卖出自己产品后,拿到了货币,但是如果不去购买另外一种产品,就会使得另一产品的所有者卖不出自己的产品,这样生产和消费之间就会出现失调的现象;(2)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时,也就是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所执行的职能,这一职能使得买者和卖者之间形成了异常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一旦有人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会使得买卖脱节,加深危机的可能性。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得经济危机成为必然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两个基本表现:一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二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由于资本家的本性就是要追求无限多的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会无限制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资本积累,但是资本积累越多,越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无产阶级越来越穷,越来越没有足够的钱用来养家糊口,而不用说额外的消费;资本家越来越有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本投入生产,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是由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下降,资本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了过剩现象。但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不会改变,还会继续生产产品,同时整个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人越来越少,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超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就会出现生产和消费的不协调,从而产生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有关,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会出现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的社会主义主要有以下特征:(1)消灭私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取消商品和货币(3)实行按需分配(4)有计划的生产。消灭私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复存在;取消商品和货币后货币不能履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只能,买和卖不能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得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得以消失;实行计划生产和按需分配使得整个社会生产的有政府状态,不会产生盲目的生产过剩现象。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被消除。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看待经济危机

1、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也可以存在经济危机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时不仅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也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某种意义上,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中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

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方式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体制上,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发展的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由于这些制度上的创新,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也是的马克思的经济危机论在中国成为可能。因为,中国目前存在着商品和货币,货币依旧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这使得经济危机成为可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私营经济的存在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成为可能,不可避免的会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使得经济危机成为可能;再加之政策可能出现的失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危机蔓延扩散的趋势,使得经济危机在当代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制度下成为可能。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不等于现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

凯恩斯论述经济危机主要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出发点,从人的心里角度来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益递减、灵活偏好”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是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资本边际效益遞减是指: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当边际效率递减时,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心里偏好也就是心里偏好货币这一形态的作用下,人们越来越多的保留货币,不管利率如何上涨,也会对投资持谨慎态度,甚至大幅度减少投资量。其直接结果是,在三种心理规律作用下,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而解决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只能,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凯恩斯所说的市场经济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而言之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其配置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有以下优点: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人们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因为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处于被支配地位,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始终不会占据主要矛盾的地位,虽然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是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作用下,可能性缺乏向必然性,现实性转化的途径和手段;因为实行按劳分配,使得社会贫富差距不会到达影响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地步;因为有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容易出现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从而使得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凯恩斯思想,正确应对经济危机

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经济危机实质的论述是相同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不管是生产过剩,还是有效需求不足,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供给的角度看,有效需求不足就是生产过剩;从消费的角度看,生产过剩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但是二者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时截然相反的,马克思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引起了经济危机,凯恩斯却相反,他并不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经济危机,而是市场经济制度引起了经济危机。如果说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解释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那么卡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则是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试图通过“国家干预”挽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根据这一思想,我们把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特别是“国家干预”思想看作是孕育在资本主义社会胎胞中的社会主义的因素,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克服一些弊端有其良好的借鉴意义。

4、经济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道德文化的缺失

有这样一种划分,经济学关心的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政治学关心的是如何运用权力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分配,伦理学关心的则是这种分配是否公正合理。虽然这种划分不是很科学,但是至少揭示了伦理道德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导致欧美经济危机正是由于一些企业见利忘义,损坏公共利益,推卸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丧失了道德底线。

另外欧美等过超前的生活模式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国家超前的消费文化,使得国家制定各项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越來越快”,随之过度消耗各种能源资源;使得人们为了满足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子,生活的“有滋有味”,遂在金融活动上采取多种手段,由此产生各种千奇百怪的消费模式:次贷,金融衍生品等等使得信用严重透支,欲望不断膨胀。

参考文献:

[1]白暴力, 梁泳梅. 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总爆发[J]. 经济学动态, 2009 (12): 49-55.

[2]吴宣恭.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J]. 经济学动态, 2009 (1): 50-55.

[3]胡钧, 沈尤佳.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危机理论的区别[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11): 1-6.

[4]刘国光.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J]. 高校理论战线, 2009 (5): 4-6.

[5]王元璋, 游泳.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5): 8-12.

【作者简介】高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何中军)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与警示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后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转变(2008—2016年)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从何而来
经济危机对阿拉伯剧变的引发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住房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经济危机下航运公司如何做好船员管理
论经济危机防控中政府履行道德责任的必然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