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明
【摘要】目的:了解去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2013年6月住院540例病歷,对其抗菌药使用率、种类及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等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40例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是53%,治疗性病例是257例,围手术预防病例是283例,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不规范等问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仍未达到理想目标,各级医务人员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学习和培训。
【关键词】抗菌药物;住院患者;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49-01
抗菌药物是临床医生为住院患者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也是临床滥用最严重的药物之一。2011年国家全面推出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的发生。经过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整改,现对我院2012~2013年6月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全面真实的了解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方法
对540份病历进行列表统计,项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出院时间)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次数,使用时间等),是否病原学检查及结果分析,是否符合分级管理的规定等情况。统计指标为2012--2013年6月全院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使用频率排序,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及样本送检率。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率
在抽取的540例病例中,有288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各科室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儿科,耳鼻喉科,产科,外科,肛肠科,骨科,内1科,内2科,眼科,分别为78%,73%,72%,56%,46%,38%,30%,26%,0%。
2.2使用居前10名的抗菌药物
统计28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头孢菌素类3个品种,?-内酰胺复合制剂有3个品种,喹诺酮类1个品种,大环内酯类1个品种。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内酰胺复合制剂为主,且均为静脉给药.其中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少的优点,成为目前抗感染用药的首选。(详见表2)
2.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以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为主,同时也存在联合用药,并二联为主。单用病历261例,二联病历25例,三联病历2例,联合用药病历占总抗菌药物病历的9.4%,主要以?-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内酰胺类+硝咪唑类为主。(详见表3)
2.4 DDDs排序前10名的抗菌药物
在DDDs排序前10名的药物中,?-内酰胺类占一半以上,包括头孢菌素类和?-内酰胺复合制剂类。表中排前3名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表4)
2.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
在288例应用抗菌药的病例中,有73例不合理用药病例,不合格率为25%。主要以抗菌药应用疗程过长的情况最多,其次是经验治疗选药品种依据不合理,盲目使用抗菌药。再有是未做出细菌感染诊断,在不具备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的情况下应用抗菌药。(表5)
3分析与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尽管符合国家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标准(<60%),但数值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还是偏高的。由表1可以看出,除儿科外,基本全是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偏高。究其原因,抗菌药物被用于部分I类切口手术来预防感染,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名列前茅。如外科、骨科、产科。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主要由于患者都为儿童,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抽查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以上原因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
3.2从抗菌药物使用排序来看,按照文件规定,一代头孢——头孢唑林广泛应用临床。住院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导致注射剂用量较大,其原因一是医生对手术室及病房洁净度不信任,担心术中或术后切口可能受到环境中细菌的污染,或是医生本身对手术愈后情况不自信,为保险起见喜欢使用抗菌药;二是,术后不输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患者及家属不理解,要求使用。
3.3我院抗菌药物虽主要以单一用药方式为主,但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联用。在2例三联的联合用药都用到硝基咪唑类。硝基咪唑类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一般用于Ⅱ、Ⅲ类切口手术,主要是选择甲硝唑与头孢菌素类或与喹诺酮类联合用于预防手术感染。在涉及口腔、下消化道、阴道的手术容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选用覆盖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的药物,其他部位手术一般不必联合使用硝基咪唑类预防感染。
3.4统计喹诺酮类药物和?-内酰胺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两类抗菌药。其中喹诺酮类频数位居第一,其结构中含氟原子,对细胞、组织穿透力强;又由于其作用靶位独特,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此类药物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G+菌和G-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二、三代新品种,对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杀灭作用。其具有广谱、高效、无须做过敏试验、二重感染发生率低及可以口服等优势,故临床使用较为广泛。排名第二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针对病原菌,如支原体、衣原体、流感杆菌所致感染很敏感,因此用药频度也有所增加。?-内酰胺类及复合制剂,由于品种多、抗菌作用强、毒性低,具备耐酸、耐酶且变态反应少等优点,适合各年龄段患者,在临床也被广泛应用。
3.5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3.5.1疗程过长
在围手术期病例中,不需要预防感染的I类切口手术,仍有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在治疗性应用病例中,存在多日连续应用抗菌药物,且并无疗效评价和持续使用的合理依据的现象,如: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多日,其实2天后即可序贯口服给药。这些情况均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的“分类选用、短程应用”的原则。
3.5.2盲目应用抗菌药物
我院病原检查送检率10%,距离规定差距较大(>30%)。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大都为经验用药。其原因:病原检查多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该方法耗时长,阳性培养结果3~4d才能报告,而血培养阴性结果7d后才能报告,不便于早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影响医生送检的积极性。
3.5.3无适应证用药
把抗菌药物当作“保险药”、“安慰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发热阶段、病毒性肝炎等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并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反而增加肝脏负担。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和加重患者负担,而且增加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的机会。
3.5.4选药不当
38号文件明确规定一般骨科手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氨曲南预防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我院仍存在部分骨科手术用磷霉素用于术前给药。
3.5.5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
给药间隔时间太长,如青霉素、头孢替安等1次/天给药,β-内酰胺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较短分别为0.5、0.6~1.1小时,且这些药物无抗生素后遗效应,正确的给药方式为每6~8小时给药一次,这样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不易产生耐药性。
3.5.6联用降低疗效:
速效杀菌药物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头孢替安+阿奇霉素或青霉素+克林霉素。前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或无效,而后类药物为快速抑菌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两类药物联用,使前类药物干扰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而降低抗菌效果。
综上这些不合理用药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技术方面,一些医师对各类抗菌药物的特點、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缺乏了解;在医疗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医师的用药处方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和行政干预措施;此外,医务人员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对合理用药的意义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对由于不合理用药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缺乏认识。这就提示我们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特别注意用药指征、品种的选择、细菌耐药性、浓度与时间依赖性、药物联用、肝肾功能减退的影响、不良反应防治的相关问题。
4结语
总之,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不合理应用的因素也在增加,只有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医发[2009]38号
[3]张萌.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