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晓
摘要: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上的曾经指出:“国家预算是一个重大问题,其不仅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还指引了政府一切活动的导向。”高校预算管理同样也是高校财经活动的支柱,重视高校预算管理对于高校实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主导性
一、高校预算的主导性作用
《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加强预算管理与控制,强化预算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充分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预算执行的责任应分解到校内各部门、各单位。预算的调整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
财政部长谢旭人曾经在专题研讨班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要紧紧抓住预算编制这个‘龙头,完善管理机制和流程,控制预算规模,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高校预算管理主导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带动高校教育事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影响高等教育财政的职能作用。
二、高校预算管理思考与研究
(一)高校预算全面覆盖整体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以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实际工作中因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高校经费除财政拨款外,科研成果开发转让、捐赠、非学历培训、校办企业等来源的进一步增加,使收入有些部门存在“小金库”现象,这些多渠道来源的收入和相对支出未纳入预算编制,造成预算未覆盖全面内容,不利于预算的监督机制。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指出:“收入类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支出类主要有“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高校所有的收入与支出全部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纳入预算,实现全口径的核算方式,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全额纳入预算。进而全面反映高校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实现预算的全面性。”
(二)设置独立预算部门
目前国内高校的预算主要是由高校财务部门编制,并未设置独立的预算部门。由于其他部门缺乏预算意识,并认识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部门间缺少沟通,提供数据不准确,报送时间延迟,缺乏独立性。
国外的高校部门设置方面有着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澳大利亚高校都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学校的预算工作由机构人员负责编制上报,由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审核。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一般由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并由学校各二级学院、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再比如在马里兰大学它分设预算部门、会计部门、收费部门等,预算部门直接由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学校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约束力。
(三)深入推进精华化预算管理
2009年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逐步实现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项目支出预算至少提前一年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在一上时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继续推进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工作,使项目预算做到实、细、准。”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实行高校预算精華化管理,可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提高经费控制水平,增强高校财务管理调控,使高校预算与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相互协调,满足高校的高速发展。
(四)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相结合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易执行。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传统的预算方法已经不太适应高校的进程,因此在编制高校预算时,可以将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相结合,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弹性预算为辅的办法,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预算以月、季度编报,可以采用以滚动预算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以年度编报,可以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认真分析各项预算金额大小和重要性,按照重大事件特殊处理的原则,对预算支出进行排序;预算以长远多年度为编报主体,可以采用以弹性预算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依据性质不同的科目,使用不同的预算方法,实现高校预算的科学与合理性。
(五)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
预算的编制工作繁重,预算编制时间的合理是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的必要保证。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每年新学期开始编制下一年度预算,预算编制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安排不够合理,造成预算项目的论证严重不足,费用数据统计不够精确,未能在实质上完全体现预算的科学合理性。导致了预算考虑不够全面,不够精细。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临时增加经费的机动工作,影响预算的准备性与严肃性,使得预算执行大大折扣。
美国自1985年实行《平衡预算及紧急赤字控制法》至今,每年国会实际审议预算案的法定时段从2月15日国会预算局向国会提交对政府预算提案之分析及未来经济预测报告开始,至6月30日众议院通过对所有拨款法案的表决结束,总共有近五个月之久,较1974年的《预算法》所规定的审议时间还缩短15个星期左右。
(六)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2003年l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
绩效考评是高校对于预算执行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可以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维护高校财务的严肃性与有效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将当年预算执行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额度相挂钩,建立良好的绩效考评机制可以将预算编制与结果有机的结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预算执行结果分列等级,将绩效考评等级高的部门(院系)适当调增下年度预算额度,对于绩效考评等级低的部门(院系)调减下年度预算额度,灵活建立奖罚机制,保证高校预算的执行严谨与合理性。
(七)建立科学长远的预算编制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指出:“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算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的是一年内完成的工作计划程序,但是无法正确反映高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与规划。
高校预算达不到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即使有些学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计划,但由于对高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掌控的局限性,导致这种计划也仅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难以保证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以及预算收支的良好运行。
(八)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預算执行是整个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并且没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没有建立预算执行的有效约束机制,让预算编制没有真正发挥权威效力。预算执行分析不足,对于以后的编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为了加强预算控制,高校需要建立严格有效的预算控制系统。
三、结语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对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主导性作用日趋显著,应开拓思路深化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为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49-12-04
[2]谢旭人.2010年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专题研讨班在京举办.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06-10
[3]高腊生,田细菊.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2005(5):34—36
[4]程晓佳.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时务与会计,2005(12):4—6
[5]张建初.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考察报告—— 大学办学理念与管理实践,(内部稿)
[6]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三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教育财会研究 ,2011(2):3—10
(责任编辑: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