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164例

2014-05-30 02:21:41申军梅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申军梅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痛,症状改善明显,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1-01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见,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官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类病,病症改善明显,临床效果肯定,共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64例,诊断均经头颅CT确认及病史等鉴别,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2例,脑血栓形成16例,脑栓塞76例,腔隙性脑梗死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中医治疗

以补气行血、调和阴阳、化瘀通络为主,选方用:黄芪30g、川芎10g、赤芍10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白术15g、熟地15g、全蝎6g、桑寄生15g、桂枝6g、地龙15g、黄精15g、牛膝10g。ld 1剂,水煎早晚分服,7d为1个疗程。舌强语言不利者加胆南星、石菖蒲、郁金各15g;口舌歪斜者加白附子、姜蚕各15g;手足肌肤麻木不仁者加茯苓、枳壳、半夏各15g;血压升高者加菊花、钩藤(后下)各15g;心悸汗多者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各30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各15g;年老体衰者加重黄芪60g,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各15g;上肢无力者加桑枝各12g;下肢无力者加牛膝至20g,地风15g。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各15g;肝肾阴虚者加天麻、白芍各15g。并随病证变化,辩证加减。

2 西医治疗

2.1 轻者:(1)扩充血容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加入丹参注射液、血塞通、川芎嗪、脉络宁、红花针、银杏达莫等的其中之一静滴。

(2)脑代谢活化剂选用ATP 40mg,辅酶A 100U、维生素B及c和氯化钾加入5%GS 500ml静滴(糖尿病患者加胰岛素5U);营养脑细胞,用胞二磷胆碱0.75和脑活素10-20ml,每日一次。

(3)防止呼吸道感染常用青霉素、頭孢类皮试静滴,每日1次。

(4)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50-75mg,每日2次口服。

2.2 重者: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定期变换体位,注意皮肤护理,避免褥疮的发生和肺不张的发生,并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2)发病初期伴有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增高或脑压增高时,应适当降低颅压治疗。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l-2次/d,或甘油果糖250ml,每日一次静滴。视病情,一般用至3-5d。

(3)降纤及溶栓治疗降纤静脉给予东菱克栓酶15BU,并加用血塞通、川芎嗪、脉络宁、红花针、银杏达莫其中之一静滴。每日一次。静脉溶栓,主要用于脑血栓形成,适应证:①急性缺血性卒中;②发病3h内,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h;③年龄18岁(含18岁)以上。掌握好禁忌证,给予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00-150U静滴1h,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和出血征象、生命体征。用药前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常规、血糖、心电图[1].

3 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用泻法,久病用补法。初期针刺患侧,久病针刺双侧。

处方:(1)半身不遂:上肢穴取肩髑、曲池、外关、合谷、内关、十宣。下肢穴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 (2)口眼歪斜: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阳白、攒竹、昆仑、养老、人中、太阳、风池等穴。

在针灸半身不遂的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瘫痪病人肢体的功能锻炼,这对肢体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功能训练治疗至关重要,但上下肢瘫痪的病人能跨出第一步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要象小孩刚学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失语的病人要从"咿"、"呀"等单音词的发生开始学起。总之要把异常的行为语言恢复为正常的行为语言,是要经过艰苦的训练,要持之以恒,要指出有利因素。要鼓舞病人建立治病的信心,要帮助病人振作精神,提高与疾病斗争的能力和信心。

4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称为"眩晕"、"血厥"、"痰厥"、"中风"、"卒中", "中风"、"卒中"则多属中经络症。本病之发生多因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之脏阴阳失调,气虚血瘀或痰湿阻滞,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脉络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之不维系之症。临床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喉有痰声或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失语等为主要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近年来,发病年龄又趋于年轻化。此病多有头痛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之先兆。起病缓,多在安静和睡眠时发病,通常意识清楚,但当大脑大面积梗死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时意识不清,甚至出现脑疝引起死亡。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认为此病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老年人多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实为痰湿阻滞、风火妄动、脉络痹阻。气虚行血无力,致气滞血瘀,经脉痹阻,甚或气血逆乱而成本病。故治宜补气行血、化瘀通络、调和阴阳。对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一旦发生,重者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辨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越早,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采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加之针灸与功能训练,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以及早改善,延缓病情的发展,较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J].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48-50.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31:2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31:06
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2:39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