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祎
摘要:文字是文明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对于汉字文化内涵的认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注重客观文本资料,从中探求字义,查考文化渊源,认为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特殊的女性文化,并从女性社会规范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女性 社会 社会规范 文化内涵 认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简化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它保留了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承载着许多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文化气息。因为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未中断过,所以就保留了所承载文化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的:“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卑的烙印,如“女”部字。然而,历来人们对女部汉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很少有人把古老的文字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全面探讨女性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是“贵”也好,“贱”也好,“尊”也好,“卑”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而正是这些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女性文化。在今天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文化发展的探索也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拟从古老的文字学角度以“女性社会规范”为例来探究女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贞洁
在上古,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贞洁观在当时是很淡薄的。女子可以随便与任何一个男子偶居,而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甚至是公开化的。《诗经》记载了许多自由恋爱的故事,如《氓》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说文女部》:“娹(xian),有守也。”即为有守节之志,记载了关于贞洁观的文化信息。这说明关于妇女贞操的贞洁观在汉代已经形成。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要求,目的是让夫妇的关系能够天长地久,与肉体的贞洁毫无关系。我们从汉代妇女的服饰和社会活动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还是比较开放的,社会伦理对女性的禁锢还没有最终形成。
另外,在《说文》中还有“嫥”(《说文 女部》:“壹也。从女專聲。一曰嫥嫥。”),即专一,也记载了关于贞洁观的相关的信息。专一就是一女不事二夫,只有不事二夫才能守节,如果没有专一也就无所谓守节的问题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伦理道德要求,但总的来说,在女性的人生当中,“守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二、体态容貌
在那些形容女子美貌的女部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说文》对于女性美的细节收录很详细。女性美的标准也就浮出了水面。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官的要求、体态的规范、肤色的喜好当然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些在《说文·女部》中有详细的收录。而在这些女部字中,许慎对女性美解释得最多的是“好也”。“好美也。从女子”(《说文·女部》)只用一个“美”字涵盖了历史的沉淀与社会的要求。可见,女性“好”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女性的生存之道固然要以此为准则规范自己,寻求适合的生存环境,满足男性的社会要求。
在古代社会,人们以自身,尤其是女子作为审美对象,把女子姣好的容貌、柔美的体态作为美的标准,进而反映到了造字当中,如 “媄(色好也)、好(美也)、娇(好也)、姝(好也)、婉(顺也)”等,都是女子身体不同部位或某一方面的漂亮、好看,有脸色好、眉目好、身材好、健康丰满等等。所以,有众多汉字用“女”作表义符号来描写女性美貌。这些形容女子美貌的女部字,反映的是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审美规范。这虽然是社会对女性的一种肯定与赞美,但这些涉及女性美好的字却是父权思想对女性居高临下的统治和禁锢在审美意识上的反映。这是男性要求的美,是社会对女性人生的变相的价值规范。女性就是在这样的规范中履行女性所谓的义务——不管是美还是丑都要把自己装成如花似玉、美貌动人。在男权的社会当中,语言中的这些词,反映了男人对女性的要求。“女为悦己者容”,表明女性处于为男性而装扮的从属地位。寄身于男性的女性为了符合标准不能不把自己“摧残”了以便取悦男性,投其所好。
三、品行规范
女性的言行举止——谨小慎微、顺从闲雅。在为人女的时候,女性已被极力训练顺服之道,并以极端柔顺为生活标准。在封建家长心目中,服从于男性(父亲和丈夫),是他们对女性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贤妻良母”也就随之在男性期待的目光中产生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身份只是在家庭中充当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所以,对妻职与母职的要求与规范在女性的品德行为规范中得到了彻底的表现,也成为其主要内容。
“贤妻”与“良母”是社会与家庭对女性的最高要求。做一个贤妻与良母成为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她们会因此受到男性的称颂。那么所谓的贤妻,首先就是要温柔驯服,自觉为丈夫奉贤一切。当然,还要克己事夫,恪守三从四德。所谓良母毋庸置疑就是要像中国历史上几乎家喻户晓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苏母教子成人”的经典故事中的主人公岳母、孟母、苏母一样,因为她们就是良母的典型。刘向在《列女传》中说道:“行为仪表,言责中仪,胎养子孙,以渐教化,既成其德,致期功业。”这虽主要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但仍然折射出了社会要求女性为人母时担当为子女的处世楷模,承担养育子女的重担。
“良母”都是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严格要求。“贤妻”要求的是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良母要求女性成为子女处世的楷模。这在汉字的造字过程中也有所体现。如《说文·女部》:“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委,委随也,从女从禾;婉,顺也,从女,宛声。”这些字都是用来形容女性品德行为的。
参考文献:
[1]于夯译注.诗经.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下册.岳麓书社,1997.
[3]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许慎.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
[5]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3.
[6]李大遂.简明实用汉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