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hotoshop图像处理是当今最为热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也是学生们最喜爱的多媒体处理软件之一。利用它既可以用来修补有缺陷的图像,也可以对现有图像进行再创作,得到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本文探讨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对Photoshop多媒体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图像处理能力。
关键词:Photoshop;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1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该门选修课。
Photoshop图像处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它多媒体课程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将使学生受益良多。然而,现有教材体系较为陈旧,趣味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已不能适应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为此,福建教育出版社组织了一批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对福建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科书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本人作为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主编和编著,负责该册教材的规划、审核和编写等工作。下面就教材的设计方案和编写思路与大家探讨交流,希望能集思广义,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现今大多数Photoshop教材,一般是围绕软件功能菜单,通过范例,逐步介绍软件的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步骤,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这样安排虽然便于组织课堂教学,但同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
因此,我们决定采用不同的编排方式,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实践为抓手,将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而又简单实用的生活范例作为探究和实践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和体验,领悟活动中包含的知识精髓和操作要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收获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将地方文化、人文情怀及技术伦理融入到活动中,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一、从图像素材入手,提升学生获取素材的能力
图像素材是多媒体创作的基础。丰富多彩的网站,图文并茂的电子杂志,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作品,都离不开精美素材的支持。学生在缺少精美素材支持下的创作活动,设计出来的作品,要么画面单调划一,雷同率高;要么缺乏美感,艺术表现力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2 ]。
获取图像素材的途径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从网络上下载;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利用扫描仪输入;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利用抓图软件抓取等。前几种方法比较简单,也容易操作,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抓图软件获取图像素材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图形图像及影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SnagIt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抓图软件,支持多种形式的图像及视频捕捉,如视频图像、游戏画面、软件界面、文字窗口、滚动窗口及用户自定义区域的捕捉等。捕捉的图像可以存储为多种不同的格式,视频还可以存储为系列图片,方便用户的使用。上课时,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爱好,引导学生获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图片,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以活动为载体,探究软件的使用方法
Photoshop最常见的应用是对图像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处理。例如,给黑白图像上色,调节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更换图像背景,合成图像,添加文字或效果等,利用滤镜还可以对图像做一些特效处理。
Photoshop工具箱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绘图和编辑工具。如裁切工具、画笔工具、颜色工具、填充工具、修复工具等。教材选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力求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探究,熟悉Photoshop的功能界面及其使用方法。例如,用画笔和橡皮等工具对图像进行简单的修改;用油漆桶工具给封闭区域填色;用画笔工具给黑白线稿上色等。这些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力求通过做中学,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流程和工具栏属性面板的设置方法。
例1 照片的裁切
我们拍摄的照片,其大小、位置及角度可能不令人满意,或者我们仅需选取图像中的部分内容(如图1,图2)。这就需要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裁切处理,以满足应用要求。
裁切工具是Photoshop中较为简单和常用的工具。以裁切工具作为入门探究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快速感受Photoshop的强大功能,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并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了解Photoshop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例2 给简笔画填色
利用油漆桶工具,可以为一个封闭区域填上色彩或图案。在本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探究实践可认识油漆桶、颜料面板等常用工具,了解前景色、背景色和拾色器的作用,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图3中的简笔画填色,形成如图4所示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画笔工具,通过选择适当的画笔模式、大小、不透明值和流量值,使涂色后的图像颜色自然,并有一定的立体感和光泽度。
三、从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求是最好的老师。一幅好的绘画作品,除了创意、内容和布局外,主要是靠色彩与色调来表现的。同学们在外出游玩时拍摄的照片,由于照相器材和天气情况的不同,以及拍摄者的水平和拍摄角度的差异,常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太亮、太暗或模糊不清等。我们从报纸、杂志、扫描仪或网络等渠道上获取的图像素材,也可能存在污损、偏色等现象。此外,同学们可能还希望能消除照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憾,如脸上的斑痕和痘痘等。Photoshop的色彩调节技术和相片修复功能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3 让老照片焕发新光彩
图5是从学校图书馆连环画册封面上扫描下来的图片。由于年代久远,画面显得灰暗、发黄,不够醒目,上面还加盖了一个学校藏书的印章,画面品质较差(相当于我们的老照片)。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裁切工具裁去边沿多余画面,接着可以利用橡皮工具和画笔工具擦除不需要的内容,再利用填充工具填充白色背景,最后利用图像调整技术,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进行调整,让老照片焕发新光彩,结果如图6所示。
例4 人物照片的美化处理
在Photoshop中,仿制图章工具可让用户利用图中的样本像素绘画。修复画笔工具能将样本像素中的纹理、光照、透明度和阴影与所要修复的像素进行匹配,在不改变原图像色彩、色调和纹理的前提下,修复图像上的杂质、刮痕和褶皱,使修复后的内容能不留痕迹地融入原图像中。
在图7所示的士兵图片中,人脸上有黑痣和污痕,画面上还有多余的文字。我们可以利用修复画笔工具先去除人物脸上的污痕及黑痣,再利用仿制图章工具去掉图片中的文字,并在相片的底下添加一些小黄花丰富画面内容,形成如图8所示的效果。
四、加强学科整合,充分发挥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得力助手。该课程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若能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会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5 探究光的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做过棱镜分光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依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图层被誉为Photoshop的灵魂,它相当于一叠透明的胶片,每张胶片上可以有不同的画面。一幅图像通常可由多个不同类型的图层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自下而上叠放而成,改变图层的叠放顺序和混合方式,可以改变图像的显示效果。
Photoshop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图层混合模式,其中滤色模式类似于多个投影仪的光线互相叠加形成的效果。因此,在探究图层的使用方法时,可与物理学中的三基色原理相结合,将红、绿、蓝三种颜色放在不同图层中,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的混合模式下颜色叠加产生的效果,制作出如图9所示的三基色原理图,加深对色彩形成机制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吴旭日.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