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摘 要: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相关国家政策,互联网的发展给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分析互联网给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好群众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路线;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43-0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16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1]。网络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给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给群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一)互联网是群众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相关国家政策,可以通过微博及时了解相关事件的最新动态,可以在政府网站网上查阅相关的文件,也可以在政府网站信箱和各种bbs表达自己的诉求;党员和干部借助网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2009年10月中旬,大渝网上一篇《早上挤公交要疯了!摆一摆重庆最挤的公交车》引起上班族的共鸣,上万网友点击,网友们共提出96条最挤公交候选线路。新华网《报网互动》记者兵分五路体验网友反映的几路最挤公交,并联合大渝网展开“重庆公交首次网络大调查”。经过一周的时间,总计13万人次参与投票和答题,依次评选十条最挤公交,引起市交委、市运管局、市公交集团高度重视。两个月后,部分公交线路换成大容量车型。同时,新开通了6条大站快车线路,为旅客节约了更多的时间[2]。最挤公交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互联网是强化党员和干部联系的重要纽带
党员干部和群众要保持血肉关系,在新的时期这种关系要不断加强。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及迅猛发展,为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网络逐渐成为连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新纽带。江苏省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龙翔认为:“今天,不走进网络就是一种脱离群众。纪检监察机关对于网民提供的一些案件线索始终坚持不避、不拖、不捂、不护,真诚接纳,及时回应”[3]。而重庆市万州区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不断探索出“网络+网格”模式。在这个系统中,群众的诉求有办理时限,超过7天未办结,系统发出黄牌警告;超过15天的,系统发出红牌警告。红、黄牌一旦生成则不能取消,将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2013年以来,万州区通过群众路线信息管理系统,已收集社情民意及信访事项1.26万条,处理1.23万条,处理率高达97%[4]。
(三)互联网是群众监督的重要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互联网有其开放性,匿名性,虚拟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网络监督发挥独特的优势。这几年,网络问政等形式多样的群众监督方式在全国发展迅速。2012年2月18日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华龙网重庆网络问政平台。该平台有网民正在问、问政回复、问政调查、有问@市长在线、问政部委办局、问政区县、权威发布、民间智囊、政策直通车、问政舆情等栏目。该平台陆续完善升级,最终将成为拥有云计算功能的全面的网络平台,问、答、督、办一网式结办[5]。
二、互联网给群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的发展冲击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开展好群众路线的要求。据题为《基层干部多是“网络菜鸟”对网络或恐惧或麻木》的披露:重庆市2010年的调查表明,尽管干部整体上网率已超过90%,但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状态,81%的人只是上网“看看新闻”,不会使用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达42.7%,对微博等社交网站完全不了解的达81.3%。所以,一些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群众工作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考验党员干部办事能力
人民群众从网络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视野比以前开阔,文化素质较以前有所提升,他们对党员干部的办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的能力还不能适应,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党员干部网络时代的“本领缺陷”。重庆市2010年的调查表明,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有哪些顾虑”的调查选项中,21%的人担心“说错话表错态”,42%不能接受“网民谩骂和嘲讽”,12.6%担心“被当面举报和质疑而难堪”。
(三)互联网的发展考验党员干部掌握舆论导向的本领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演化成互联网群体性事件。我国的互联网事件,从1994年的1万起,到2012年已经的25万起,18年增长了25倍(表1),现在已经进入高发时期。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存在大量有害的舆论导向。2013年,随着“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的落网,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浮出了水面,该公司在两年时间造谣传谣3000多条,为出名,多次中伤包括雷锋和张海迪在内的名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个案子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在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辨别能力,提高掌握舆论导向的能力,更好地为开展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积极利用互联网,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
(一)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身文化知识素质
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是新时期开展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网络是一个知识量巨大的知识宝库,党员干部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学习,提高自己的基本文化知识,为更好地开展群众路线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已经开展了各种党员干部的网上培训。中国干部网络学院2013年9月27日正式开通。中国干部网络学院(www.cela.gov.cn)是依托互联网建设的国家级干部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具有信息发布、在线学习、教学考评、培训管理、课程共享、交流互动等功能,可方便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参加学习。
(二)做好“网上”和“网下”的结合
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党员干部不但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知识,能“进的了”网,也要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出得了网”,将网上和网下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2011年5月28日,重庆阳光政法查询监督系统全面投入运行。该阳光政法查询监督系统,整合了法、检、公、司4大部门的15个信息系统和110项数据信息,具有监督投诉、信访、报案、查询、警情提示、政法须知等十大功能。4个月来该系统的查询量达到720万,根据系统反馈信息,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7.59%[6]。
(三)积极掌握互联网舆论导向
传播学家、政治学家诺埃尔-诺伊曼说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气候”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气候”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7]。所以,一个网络舆论的形成很可能是非理性的过程,这样的舆论很可能对社会,国家造成负面的影响,也会形成不利于群众工作开展的氛围。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因此,积极主动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对于做好群众工作有重要意义。
(四)利用互联网的监督功能,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监督的优势,坚决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和坚决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現象,树立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2013年4月19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等国内主要网站均在首页开设网络监督专区,链接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国土等执纪执法部门举报网站以及干部监督“12380”网站等网址。另据北京晨报报道:2013年中秋国庆两节前夕,中央纪委曾通过官方网站开辟“两节不正之风举报”专题,截至10月7日24时,共接到“两节不正之风”专题举报917件,其中,纸质信函举报116件,网络举报801件,网络举报占9成[8]。网络监督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为人民谋利益,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
[2]本报盘点2009年重庆10大网络互动事件[N].重庆商报,2009-12-29.
[3]江苏省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龙翔:回避网络会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新闻,2013-10-17.
[4]重庆万州区:探索“网络+网格”群众工作新模式[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线各部门将设发言人[N].重庆商报,2012-02-20.
[6]阳光政法查询监督系统昨日启动[N].重庆晚报数字版.2011-05-28.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0.
[8]中央纪委两节期间接举报917件网络渠道占9成[N].北京报,201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