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顺 付小雨
摘 要:我国贫富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繁荣。导致我国贫富分化加大的原因众多,有市场化改革因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因素、政策体制因素有关,社会保障滞后等诸多复杂因素。必须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制定合理可行的分配政策,保持收入适度差距,完善政策支持,规范发展秩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关键词:贫富分化严重;原因;有效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021-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中国的贫富分化现象愈演愈烈,收入差距日益严重,贫富分化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转型期,它关系到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如果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而放任不管,就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解决贫富分化问题不是一日就能达到效果,应当深入研究对策,稳妥应对。
一、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的状况
(一)我国贫富分化的量化指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2-0.3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表示相对合理;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一般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
在最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持續扩大,并且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根据2013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我国基尼系数是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为0.44,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贫富分化严重。需要说明的是,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并没有如实地反映在统计数据中,这里面涉及高收入居民的灰色收入,如果这部分也能真实地统计出来,可能实际的基尼系数会更大。贫富分化过大的问题再不整治,容易出现社会动荡,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综合整治收入分配过大问题。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断扩大的表现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主要表现在,区域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这三个方面。
第一,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其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政策和市场的原因,普遍率先发展起来,和中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基础实力雄厚以及技术实力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和收入明显高出很多。
第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让城市率先发展起来。国家政策不能短时间内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只能一步一步地缩小城乡差距,例如最近的全面开放中小城镇的落户就是努力在缩小差距。
第三,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间竞争加剧,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悬殊并持续扩大,有的行业可以发放员工丰厚的奖金和提供良好的福利,薪资水平也更高,这就必然造成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尤其是金融业、软件业等行业的薪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二、导致我国贫富分化加大的主要原因
综观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不仅有市场化改革因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因素,也有经济转型期政策体制因素,社会保障滞后等多重复杂原因。
(一)市场化改革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运行促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迅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积极主动开展经济活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由于利益主体之间的能力差异,一部分人因为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善于利用有利要素,积极参与经济活动,而一部分人群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得一部分社会群体通过各种方式率先富裕起来,社会群体之间效率和收入出现差异。同时,市场交换关系的存在,也有助于各种生产要素拥有者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即不同利益群体可以凭借自己拥有的资源,去交换自己需要的资源,以实现对各种利益的需求,从而逐渐演变成强者越强、富者越富的局面。例如各种公司企业经营者,明星艺人、高级职业经理人、银行家以及外企高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逐渐获得高收入,得到巨大的财富。而普通工资的收入群体,像工薪阶层的工人、农民、个体户等,因为资源能力有限,只能获得基本生活收入,这些都形成了我国当前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拉大。
(二)不公平竞争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公平竞争,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竞争机会不均等,这些不公平竞争和不均等机会为某些群体提供了优势条件,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谋取暴利,运用公共权力采取设租寻租等方式谋求权利资本化的现象、违背公平交易原则侵害其他利益主体利益的现象,可以说比较常见。垄断、走私、逃税、欺诈、侵蚀国有资产、损害消费者利益、地区封锁、以权谋私都是属于不公平竞争的社会表象。这些不正当竞争使得一些群体可以获得相对于普通人更多的利益。由于我们对这些不公平竞争监管、打击不力,致使利益分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例如垄断行业工作者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工作行业的社会成员,垄断行业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能够利用垄断经营获得高额的利润,例如通信行业、电力石油行业、航空运输行业、医疗机构等等,垄断行业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几百万,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行业不同收入差距变得如此之大。转型时期,对不公平竞争市场的监管不力、缺位是导致贫富过度分化的又一原因。
(三)政策体制因素
体制转型时期,各项改革政策的不科学、不系统、不协调,加剧了贫富过度分化。比如,改革初期实行的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倾斜政策,使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群置于发展机会不均等的地位,得到政策扶持的地区或行业无疑占据优势地位,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大的利益;与此同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对做出牺牲的弱势群体给予相应的政策补偿,致使部分群体不仅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反而成为改革的利益受损者,有的成员不仅在第一次分配中失利,而且在社会再分配中又一次失利,最终被制度边缘化。
(四)社会保障滞后因素
随着经济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转移支付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国家对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比重不足。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明显,地域辽阔,社会保障事业的覆盖面不够全面,依旧有一部分弱势群体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之内来。在此种情形下,低收入群体得不到相应的扶助,很容易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例如在就业方面,如今大学生普遍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啃老族、蜗居族现象十分严重。需要政府在社会保障、财政支持、地区政策、就业扶持、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会公平,以维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三、有效治理贫富分化的思考
(一)制定合理可行的分配政策,保持收入适度差距
调节收入分配应该使贫富差距的程度保持合理化,保持适度的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的表现。所谓“适度”,就是使贫富差距控制在这样一种存在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又不会导致社会成员心理严重失衡及社会不稳定,其具体的量度标准就是基尼系数为0.3-0.4之间。而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已接近0.5,显然已处于一种过度分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回归适度,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是无济于事的,市场竞争只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社会底层群体日趋定型,难以实现公正、合理、开放的向上流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合理公正的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别。除了在初次分配领域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外,同时必须强化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在再分配中受益更多,以实现利益的相对均衡。
保持适当的收入差距,应该切实提高广大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在再分配中更多受益。公平和效率两者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从前我们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于是大家都在讲效率,而逐渐忽略了公平,而公平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持劳动生产率的继续提高,更加要注重公平的发展,否则,贫富分化过大的问题是无法得到缓解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会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是稳定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要规范各行各业的发展秩序,建立公开的收入申报制度,让收入公正化、透明化,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完善政策支持,规范发展秩序
第一,通过健全税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2012年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了12.1%,增值税、营业税同比增长,个人所得税却是同比下降。说明个人所得较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在降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也依旧呈下降趋势。对于高收入隐形收入没有有效的政策控制和监管。
第二,制定法律保护条规,创造公平的社会竞争环境,用市场打破垄断,调动大多数人的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加强整治房地产价格虚高,只有大多数民众不为买房而奋斗,才能使更多的社会财富为社会成员共享。
第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竞争中弱势群体。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起步更早,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完善,对于困难群体的保护较为全面和充足。我国因为经济处于还在发展阶段,大多数人还处于一种为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阶段,虽然近年来出现奢侈品购买潮流,但是,存钱买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依萦绕着大多数人,广大民众仍然保持着少消费、多储蓄的习惯。所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上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但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为4.73亿人,而当年我国的农村人口就有7亿多人,不考虑其参加医疗保险的种类和差别,医疗保险全国的覆盖率依旧较低,看病难依旧普遍存在。因此,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层次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也应及时扶持和关注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制定优化生活保障标准,建立起对极度贫困群体的保障制度,保证他们的基本权利,享有医疗、教育和养老制度的保护。
(三)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是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核心部分,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要有效控制贫富分化的扩大,还需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造成问题的瓶颈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比例的主要群体,农村土地广袤而贫穷,但是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农村的繁荣稳定有助于国家的繁荣稳定,振兴农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机构,使得农民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效化解贫富分化。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城乡平等供给各类产品。其次,就农村而言,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和乡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第三,对农业的生产、流通和加工领域的工业化,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市场化薄弱环节。第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土地的流通和转租。第五,发展农村公共事業和社会事业,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趋势与对策[J].新华文摘,2002(10).
[2]肖玉玲.贫富分化原因分析及解决之道[J].现代商业,2008(11).
[3]周德宏.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因素分析及抑制措施[J].前言,2000(7).
[4]赵天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贫富差距[J].学术交流,2004(7).
[5]樊勇.贫富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