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静
【摘 要】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治疗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013例,对产妇切口感染及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 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感染;危险因素
虽然各医院不断加强剖宫产感染预防措施,而且在严格的围手术的预防措施下大多数行剖宫产的产妇切口均可以较好愈合,但少数产妇可发生切口感染[1]。切口感染是产科患者最常发生的感染,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所引发的发热、疼痛等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影响新生儿的喂养,另一方面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了提高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切口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选择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2013例,年龄21~38岁,平均27.9岁。以剖宫产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作为观察指标。切口感染判定标准如下:①患者切口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②切口分泌脓性液体;③感染相关其它指标。
1.2 方法 对2013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的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体质指数(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整理。将阴道试产时间>5h 定义为阴道试产时间长,出血量>200ml定义为出血量多、BMI值>25定义为高BMI值。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2013例患者选择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4.2%。
2.2 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高BMI值的风险系数最大(OR=2.533),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剖宫产是我国产妇选择生产胎儿的最主要方式。但术后有一部分患者常有切口感染发生[2]。通常来说, 切口周围炎症越重、发病时间愈长,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时, 对切口的牵拉、挤压越重, 暴露时间越久,手术过程越长,切口越容易肿胀,对切口的修复影响越大,因此,切口感染可能性越大[3-5]。
本研究对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高BMI值、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时间长、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急诊手术、胎膜早破和多出血量,其OR值依次为2.553、2.154、1.983、1.856、1.763、1.347、1.342和1.294。高龄产妇免疫功能较差,手术时机体抵抗细菌等病原菌能力较差,所以年龄大的产妇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产前多次的阴道/肛诊、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的产妇,生殖道病原菌易繁殖,使病原菌侵入宫腔的几率增大,所以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阴道试产时间长的产妇,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抵抗力大大下降,再行剖宫产可加重机体损伤,也使切口感染风险增大。BMI值高的产妇,皮下脂肪较厚,可使术中牵拉强度增加,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难度加大,同时脂肪组织血供较少,术后容易发生脂肪液化,这些都会造成产妇切口感染。另外,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癥、术中出血量大和急诊手术等可减低局部抗感染力,都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葛忆琳,陈越火,朱仁义等.医护人员携带 MRSA及其耐药基因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7):565-568.
[2]张凤华,李瑜珍,曾学辉等.医务人员手携带致病菌及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58-359.
[3]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4]石喜之,王济峡,周涌.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7):602.
[5] 王琳,李玉峰,嵇菊珍等.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