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对6至12岁的学生来说,“玩”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享受“玩”式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玩”得开心,“玩”出新意,“玩”出水平呢?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有不同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结构;心理特点;“玩”式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靠活动,而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玩!“玩”是人的天性。大人爱玩,孩子更爱玩。“玩”和“学”并不是对立的,但是,孩子喜欢的课堂应该是能痛痛快快地“玩”,开开心心地学,轻轻松松地悟,“知识”与“玩耍”完美结合的课堂。
在玩中学,孩子乐此不疲,玩出方法,玩出策略,玩出智慧。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玩得开心,学得充实呢?答案不是唯一的,因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思维结构不同,学习方法不同,“玩”的方式也应该不同。
一、低年级学生“玩”游戏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1.“玩”自制玩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应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动作中思维,在动作中探索。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在“玩玩具”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的做法。当学生交流各自的玩具之后,我出示了一样自制的玩具(中间穿有小球的绳子)。
师: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玩具,谁想玩一玩?(学生跃跃欲试)
师:你能按我的要求来玩吗?
(一学生上台演示:①向上平移;②向下平移;③向左平移;④向右平移;⑤让它旋转起来。)
师:你们还能让它怎样旋转?(气氛活跃)
师:你们看,小球这样运动是旋转吗?(演示像钟摆一样运动,学生开始判断不是旋转,经过简单说明,学生很快将其归入旋转。)
师:回家用你的玩具也能像老师一样制作一个这样的玩具玩出旋转、玩出平移么?
第二天,学生兴致勃勃地拿来自制的玩具交流展示。
显然,这样的“玩”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玩”游戏情境
游戏是孩子通过行动进行学习的一种集体活动。教师在课中创设新颖巧妙,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体现新知,探究新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熓的组成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帮小熊分苹果”的游戏:今天是小熊宝宝的生日,妈妈送给他10个又香又甜的苹果,熊宝宝想,我要把这些苹果分成早上和晚上吃,如果我早上吃1个,晚上能吃几个呢?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圆片代替苹果帮小熊分一分。看看小熊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兴致盎然地开始帮小熊分苹果了,哇,分法真不少!这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这么多种分法,那么怎样分既快速又准确呢?通过有顺序的分一分,逐步渗透有序思维的意识。形式变一变,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奇感,改变数学课枯燥乏味的传统印象。
二、中年级学生“玩”生活
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与目的性迅速发展,记忆的方式由机械性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转化,但仍需具体经验做支柱。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体验,增强意义记忆。
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玩,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或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到生活中去玩。
1.“玩”是体验
如:在“认识千米”这节课前,我无法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米,于是就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体验一百米有多远。学生有的走,有的跑,有的跳,甚至有同学两人一组,分别站在一头呼唤着彼此的名字。學生在玩中真切地获得了一百米的距离感。有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玩。又如,在“条形统计图”教学时,我们可以追溯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生长点,学生都喜欢看《星光大道》这样的娱乐节目,节目中会进行人气指数的统计,在屏幕上会显示不断上升的条形图(图略)。教师将这一活动玩到数学课上来,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效果,学生能充分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且知道它的作用。这样不就让数学课真玩出了新意吗?
2.“玩”是解决问题
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大、最好的舞台。课后布置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宗旨的作业,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玩”数学,如: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去超市玩购物;学习了可能性后,调查商场抽奖促销活动,识破其内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又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高年级学生“玩”拓展
高年级学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本质,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另外,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因此,高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综合性,体现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一节精彩的数学课能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理想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1.数学课上“玩”成语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设计这样的环节:
师: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个小组说一个带“百”字的成语。
生:百战百胜、百依百顺、百鸟朝凤、百川归海……
师:同学们的成语都很丰富。现在加大难度,要求说出的成语不但要有“百”字,而且还能用今天学的“百分数”来表示。
生1:百发百中,百分之百的命中率。
生2:百里挑一,选中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一。
生3:百战百胜,百分之百的胜利。
......
师:想一想,有没有不带“百”字,也能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成语?
生4:十拿九稳,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
生5:七上八下,表示心神不宁,如果要计算就是46.67%的 上,53.33%的下。
师:老师也收集了这方面的一些成语,请同学们欣赏。
九死一生——死的可能性为90%,活的可能性为10%。
大海捞针——形容可能性几乎为零。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时间占60%,休息时间占40%。
师:奇妙吗?有趣吗?简单的百分数可以表示含义丰富的成语。老师送一句伟人的话给大家,作为下课的礼物。
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百分之一的灵感
“玩”完成语游戏,学生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既渗透学科整合思想,又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玩中创。
2.数学课上“玩”理财
当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既是思维的又是有用的,它作为一种文化的功能还胜过作为一个工具,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数学理财教育实现数学的文化功能。”在六年级的数学课上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理财教育,是适应时代的需求的。
如:学了“正比例”之后老师在课堂上“扮”成小贩,手拿两袋桔子向孩子们“兜售”:左边一袋5个,卖5块钱;右边一袋8个卖10块钱。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后有的孩子说要买8块钱一袋的,因为比较合算;有的则要买5个一袋的,因为有5个就足够了,省下3块钱还可以做别的事。老师认为,答案不唯一,两种选择都对,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玩”让孩子们分散了学习的难点,分解了学习的压力;“玩”让他们自由创想,无羁翱翔,从作业堆中走出来,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兴致“高”起来;挖掘知识因素,让学生的感官“动”起来;开放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对学生真正意义上减负增效,还他们一个自由快乐的求知殿堂!这也是我校学风理念构想的初衷。
总之,玩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发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玩”式教学,不断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把握点拨的时机,才能使学生真正在“玩”中用灵巧的双手发现学习的乐趣、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学习的方法、用智慧的大脑思考学习的真谛。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