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东
摘要: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标,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核心是实现农民的快速、稳定、持续增收,总体思路是统筹城乡发展。根据上述思路,本文提出了关于缩小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7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但是,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84年的1.5上升到2012年的2.54,如果将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福利、补贴和优惠措施考虑进来,实际的城乡差距将更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标,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核心是实现农民的快速、稳定、持续增收,总体思路是统筹城乡发展,同时做加法和减法:第一,要充分考虑农村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和资源约束,想方设法实现农民收入的更快、更稳和持续增长;第二,要改变具有惯性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规范各级政府的经济行为,使各种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农业、农村的超常规发展;第三,要尽可能减少农民数量,使城乡之间在动态中趋于协调。根据上述思路,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尽管,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央曾就“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12个1 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局面。为此,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破除二元结构,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并最终转变成城市居民。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开展。
二、转变收入增長方式,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农村发展的现状,要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变收入增长方式,实现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将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收入形成方式转变为高效农业生产收入形成方式;将主要依靠农产品数量增长的收入形成方式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的收入形成方式;将单纯的产品生产收入转变为通过延长产业链获得收入;将主要通过提供简单的体力和非专业性技术服务获得工资收入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提供专业技能获得工资收入;将土地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两轮驱动”的农民收入形成格局转变为土地收入、务工收入与创业收入“三轮驱动”的农民收入构成新格局。
三、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支农支出是再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对农业的净流入,对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有着明显的作用。各级财政应增加用于农业发展的比例和额度,逐步提高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要增加对农村道路、电力、能源、水利、通讯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
四、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夯实农村发展金融基础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制度不健全、服务网点少、贷款难度大、金融组织和产品结构单一、民间金融发展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为此必须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一是鼓励和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二是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建议国家继续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在政策性支农中发挥主渠道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发挥农村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支农作用,可考虑借鉴国外做法,明确各行分支机构在城乡的资金使用比例,或要求商业银行将存款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四是努力培育农村金融多元化主体,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逐步消除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建立民间金融市场准入机制,适当地发展民间金融;五是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发展,可由各级财政建立农业再保险基金,组建农业再保险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发展;六是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一方面,要探索多种担保方式,扩大抵押物范围,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产等不动产和农机具等动产抵押担保形式。另一方面,要组建专业信用担保机构,筹资建立担保基金,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鼓励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入股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构建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商业性担保为补充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三农”融资担保难问题。
五、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调节,加大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
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在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调节的同时,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避免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一是建立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使农产品价值得到充分反映,切实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受益,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尽量做到与国际市场接轨,充分体现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值。二是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完善农产品国家保护价格政策,提高价格标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产品供给。健全国有粮食企业补贴收购和储存费用机制,利用强大的粮食库存量,调节市场供求,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波动。三是加大对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政府应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转到农民手中。
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灵活运用保险与福利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以基本社会保障为主,商业保险、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二是构建多样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发展和完善不同形式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收入转移制度,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白素霞,蒋同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3,(1).
[2] 吴钦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3(8).
[3]谷彬.物价上涨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市场,2013(47).
[4]贺铿.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关注点[J] .中国市场,2014(11).
[5]李茂, 张真理.北京人口发展矛盾、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4(28).
(编辑:韦京)